亲情贵阳的爽爽印象
□周宏伟
因为气候宜人而爱上一座城,相信这是很多游客都有过的经历。而贵阳,对于长居海岛的我而言,也不例外。一下飞机,坐上去市中心的汽车,感受到这里的凉爽——凉比山涧水,爽比秋高天。
绿城贵阳。在海口生活了20年,也去过一些城市,作过比较,听过太多对海南绿化的赞美,总以为海南的城市绿化是最好的,但是到了贵阳,随着车窗外茂密的绿植延绵不断地掠过,心中不由得惭愧起来。说实话,贵阳城里的绿化不仅密度大,而且设计很讲究,也比海口色彩丰富。窗外的景象让人有种似曾相识之感,似乎车辆是奔驰在海南的高速公路上,但那些内地特色的植被又在无声地提醒自己,这里是贵阳。贵阳城内外绿植环绕,森林围城,贵阳俨然“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称为“林城”也是名副其实。
筑城贵阳。据说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贵阳简称“筑”,也称“金筑”,因此贵阳也别称“筑城”。幸好,还是“筑城”,如果是称为“竹城”,作为来自“竹乡”益阳的湖南人,我对此会深表不服。毕竟,益阳的竹林是大诗人屈原曾经写《天问》问天的地方,而且现在竹产品加工是益阳的重要产业。不过,有文章说,近代史家柴晓莲先生认为,贵筑县原称“贵竹”,“贵筑”是由“贵竹”演变而来,虽然官方没有这样宣传,但这个说法倒是有些意思,我可不可以说贵州也是谐音而来呢?
山城贵阳。从小对云贵高原早有所闻,也从不少风光大片上领略过云南的山水之美,还以为只有云南才是层峦叠障,到了贵阳听同仁说起到东北猛拍平原的“糗事”,才知道贵州是那么的缺少平原。贵阳因处在贵山之南而得名,四周被群山环绕,尤以“山奇、水秀、石美、洞异”的喀斯特地貌著名,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这不,一路看去,道路两边地势也是此起彼伏,山头林立,很多房子依山而建,顺河而兴,不是颇有到了重庆的感觉吗?
桥城贵阳。谁是中国的桥都?公认的答案当然是重庆。但随着贵州的发展,网上也有人跟重庆“杠”起来了,说得还有板有眼的。不过,贵阳城区确实也有不少代表性桥梁。若论贵阳城内桥的数量,可能赶不上重庆,但是论贵州境内的大桥数量,可能重庆反而又无法匹敌。前一阵子,有一篇关于国家在云南、贵州等地投入巨资建设这些地方的热文提到,全世界最高的100座桥几乎在云南和贵州!这是何等的荣耀!如果逼重庆让出“桥都”的名号不现实,那就称贵阳为“桥城”吧!
数谷贵阳。说起大数据产业,不能不提贵州,贵州在业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贵州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数谷,不仅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也得益于贵州的气候、水资源等地理条件。贵阳是全国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建有全球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是全国重要的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集聚区、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数据中心集聚区,2015年在贵阳举办的数博会是全球第一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峰会和展会……作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服务示范基地,贵阳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中国数谷”自然不在话下。
春城贵阳。春城不是昆明吗?没错,昆明是第一春城,而贵阳被誉为“高原第二春城”。坊间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这几天感受也充分见证了贵阳能赢得这等美誉,绝非浪得虚名。贵阳曾以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等气候优势荣登“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首,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这里气候温润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5.3℃,即便是夏天的最热天气,也不会超过30℃。不论是中午从机场坐汽车到市中心,还是晚上打的从剧院到酒店,身临其境,贵阳气候确实给人爽爽的感觉,称“凉都”也不过分。或许因为多雨,这座春城相比昆明的浓艳则显得清爽、灵秀。
其实,贵阳作为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还有很多景点和美食、文化值得我认真去观光、体验的,而且家乡沅江市以沅水在其境内归入洞庭湖而得名,而沅水蜿蜒千余公里,两个源头均在贵州境内,其近九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有超过三成在贵州境内。如此说来,贵州与家乡还有着割不断的亲情呢!可谓“君住沅江头,我住沅江尾”。但此行太匆匆,连数十年未见的亲友都只能寒喧几句,只能期待下次重逢了。且留诗为证:
绿胜海口称林城,竹筑闻名疑谐声。
桥梁蜿蜒比重庆,道路崎岖乃山城。
数谷产业说未来,云上贵州领先锋。
温润宜人已忘返,避暑之都赛春城。
新闻推荐
街老、房破、设施差、服务落后,是许多老旧小区的通病。为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海口启动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