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共治才能成就善治
■张永生
公共服务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项目资金怎样才能更精准地投放?这些都是让很多治理者经常挠头的问题。媒体近日报道,海口市美兰区近年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实事”试点工作,实行公共服务项目由社区居民提议表决。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这种变政府“配菜”为百姓“点菜”的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1月11日《海南日报》)
现实中,公共服务领域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政府部门端出了“菜”,满以为居民会点赞,可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有人感到尴尬,也有人觉得委屈。累得一身汗,却没有得到预想的掌声,问题出在哪?归根结底恐怕还是因为“菜不对味”。套用网上一句流行语来说,没有抓住人们的胃,也就很难拴住他们的心。
相形之下,公共服务项目由社区居民提议表决,百姓“下单”、政府“做菜”,则能给人们带来启发。一方面,它有助于促进“上”“下”互动,让居民打开心门,让政府部门能够对百姓需求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按需“做菜”“上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进交流联通,让居民在事情商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诉求,也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努力达成共识,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如此一来,公共服务效率提高了,治理效能提升了,邻里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社会治理是一门大学问,社区治理更是一个难课题,它连着千家万户,面对着家长里短,关系着百姓民生。人多事繁,众口难调在所难免。然而,越是众口难调,越是考验治理智慧,越是要想办法调和众口,努力找到利益共通点,寻求“最大公约数”。每个人都与之相关,每个人都参与其间,诉求都得到尊重,权利都得到维护,工作做起来就顺畅得多,问题解决起来也容易得多。大家事大家办,大家一起办,啥事都好办,这就是共治的力量。
疏通微循环才能畅通大动脉。也应看到,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发挥共治力量,需要制度创新给力。如果缺乏高效的制度保驾护航,结果很可能导致一些事情久议不决,反而降低了治理效率,影响了治理效果。如何才能在制度创新上有所突破?一些地方的社区总结的经验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制度,拓宽参与渠道,明确议事规则,并适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注重集纳居民智慧,将居民自发形成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
“徒法不足以自行”。注重在制度层面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在方法上“上新”。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上班忙着工作,下班忙着带娃。如果只是采取线下开会的方式,动辄把大家集合起来讨论社区的事情该怎么办,不大现实。而数字技术则为避免这些问题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办法举措。实际上,一些在促进共治上做得比较好的社区,正是因为善于将数字技术嵌入社区治理,让居民随时随地参与公共事务日渐成为现实。
新闻推荐
□记者畅凯本报讯海口一男子冯某丰冒充警察与女子谈恋爱,以筹备婚礼、做生意资金短缺等为借口骗取近15万元后“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