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环保+垃圾分类” 海口美兰开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新模式 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玩出新花样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王辉特约记者梁崇平摄影报道)“张开双手,从左手的小拇指开始,一直到右手的小拇指,每个手指一个字,跟着我念:"瓶(塑胶瓶)、瓶(玻璃瓶)、罐(铝罐)、罐(铁罐)、纸(纸类、纸容器)、电(电池、日光灯管)、1(衣物)、3(3C产品)、5(五金制品)、7(其他)"。”11月13日,在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的“环保十指口诀”垃圾分类指导区,志愿者正通过“环保十指口诀”教居民学习垃圾分类。一旁,摆放着数十个回收篮,每个回收篮前悬挂着回收说明,详细列出回收种类以及每种垃圾可能造成的污染及回收利用的用途。
通过引入外地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打造一站式的垃圾分类技术“学校”,增强市民环保理念和技能,促进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再利用,海口市美兰区创造出了“志愿服务+环保+垃圾分类”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新模式。
环保十指口诀被点赞
在白沙门环保教育站院子一侧,摆放着很多个塑料箱,每个箱子里装着不同的废弃品,有矿泉水瓶、饮料瓶、废纸等。
“瓶(塑胶瓶)、瓶(玻璃瓶)、罐(铝罐)、罐(铁罐)、纸(纸类、纸容器)、电(电池等有害回收物)、1(衣物)、3(3C产品)、5(五金制品)、7(其他)。”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站长蒋付军说,志愿者们把垃圾分类总结为“环保十指”口诀,让垃圾分类变得更通俗易懂,参观者能记得住。
2017年9月15日,美兰区白沙门环保教育站正式启动。白沙门环保教育站引入了外地垃圾分类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开展环保培训、讲座、主题活动,增强居民环保理念,全面普及垃圾分类实用技巧,促进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再利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站点内有环保展厅、垃圾分类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墙壁立面上展示很多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常识,自启用以来几乎每天都有社区居民前来参观学习。
美兰区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白沙门环保教育站引入外地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优秀经验,如环保酵素制作、废弃塑料抽丝做织物等。通过引入外地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打造一站式的垃圾分类技术“学校”,增强市民环保理念和技能,促进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再利用。
此外,针对平时市民对垃圾分类存在的困惑,环保教育站引入“环保十指口诀”,专门设立了垃圾分类指导区。环保站工作人员通过口诀教居民学习垃圾分类。口诀通俗易懂,实用易记,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点赞。
记者发现,环保教育站还设立了专门的科普区域。该区域摆放数十个回收篮,篮子上面分别张贴一块提示牌,对每一类垃圾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以及如何回收利用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说明。
破烂衣服“变身”环保袋
窗帘店废弃的展示布料、自家穿旧的牛仔裤、还有扔弃的被套,这些除了丢弃垃圾桶外,还能拿来做什么?在海口市美兰区环保教育站,这些布料衣物,变成了环保布袋、桌垫、杯垫。
在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的缝纫室里,一个大铁架上上下三四层摆着叠好的衣服,这些都是市民送过来的废弃衣服。志愿者们把完好整洁的衣服经过清洗消毒后,定期快递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剩下的一些已经破烂的衣服,就剪开成零碎布料,制作成环保袋。
13日早上,83岁的志愿者赵月英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白沙门环保教育站,吃完早餐后,她坐到缝纫机前,踩着脚踏缝制布袋。制作好的环保布袋,赵月英会送给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市民、游客,叮嘱一句:“记得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哦!”
志愿者赵月英是蒋付军的的母亲,也是这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多做一个环保袋,就少用一个塑料袋,为社会做点贡献,”赵月英笑着说,“谁走到这里,说一句"奶奶给我做一个",我都做。”
赵月英每天早上7点到环保站,下午6点离开,一天下来能做四五个环保袋。
“母亲现在一天都离不开环保站。”蒋付军说,刚开始母亲只是想着支持儿子工作,但慢慢地,母亲发现自己老了也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心情更好了,身体也越来越健康。
据美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白沙门环保教育站作为美兰区环保宣传教育的一个窗口,可供公众参观、学习、体验,普及和推广环保知识。环保站对外承接公益性环保培训、主题活动等,呼吁广大市民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共同把城市建设得更洁净、更美丽、更宜居。
10月22日,美兰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爱心企业海口三湘人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到白沙门环保教育站慰问从事垃圾分类环保志愿服务的老人,在跟老人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分担环保老人的日常工作。
矿泉水瓶制成时尚环保毛毯
把回收废品变成“宝”,是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站的一大特色。
“这可不是一款普通的毛毯。”11月13日,蒋付军指着一张“毛毯”称,这是用环卫工人回收来的矿泉水瓶制成的环保毛毯。
环保毛毯只是白沙门环保教育站众多环保产品中的一款。在这里,还有酵素洗涤剂、衣服、线圈等,都是用回收来的废品制作而成,受到市民游客的赞赏。比如,对于菜根、果皮等是厨房里常见的厨余垃圾,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的志愿者们把它们按照一定比例加上红糖、水,密封在罐子里发酵三个月,就变成了环保酵素。这种环保酵素可以用来洗手、洗地板,放置在厨房、厕所还可以消除余味。
蒋付军说,环保酵素制作很简单,一学就会,欢迎更多人来站里学习如何制作。在白沙门公园内散步的赵阿姨表示,看过酵素的制作后,回去也要学着制作,做出的酵素绝对绿色、环保。
走上二楼的展示厅,蒋付军向记者展示了志愿者特制的“环保凳”:上百成千个塞满塑料袋的矿泉水瓶被倒置在方形模具里,压得很紧实,志愿者们平日里干活累了就上来坐着休息,或者铺上席子就成了床,可以睡午觉。
“这一个矿泉水瓶里,塞了一百个塑料袋,这全是我们捡来的塑料袋。”蒋付军抽出一个瓶子,其内可以窥见多种颜色的塑料袋残片。他告诉记者,志愿者要把捡拾的塑料袋清洗杀菌,剪成条状,再一一塞入塑料瓶中,将其塞满并密封,为了尽量利用空间,有时还需要拿上棍子使劲往里捅。这样的塑料瓶看起来五彩斑斓,颜色鲜艳,可以那里作为装饰品或者环保凳。
白沙门环保教育站作为直接面向市民宣传生态环保理念的窗口,不仅是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的场所,也是环境保护与湿地保护的宣教大讲堂。仅2019年,白沙门环保教育站有超过60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其中,免费发放环保酵素及环保袋超过5万份。
蒋付军说,未来,这里将继续坚持环保公益的初衷,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务理念,整合资源,汇集各方力量,不断助力海口生态文明建设。
环保教育站成“网红阵地”
在蒋付军看来,垃圾分类再利用没有那么复杂,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没有再利用的意识,因而造成了很多浪费。“其实做一个环保人士,你随身携带的东西也不需要太多、一个杯子、一个碗、一块手绢、一双筷子再加个布袋就可以了,能避免使用很多塑料用品。”
白沙门环保教育站成立三年,已成为海口市最热门的“环保课堂”。志愿者们从资源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方面讲解垃圾分类如何再次利用,还让参观者一起动手改造各种废弃物,亲手体验到如何把废旧物品的用途组合创新,丰富大家变废为宝的知识。
如今,这个特别的环保教育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已逐渐成为了海口市垃圾分类宣传的“网红阵地”。
据统计,2019年白沙门环保教育站接待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市民游客23000多人次,免费发放环保袋24000多个,免费发放环保酵素30000多瓶。
除了白沙门环保教育站,为了鼓励更多居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践行环保生态理念,在美兰区政府支持下,蒋付军近两年在美兰区琼苑广场、建山里等社区内连续建立了三个环保教育站。
今年7月建成的美兰区和平南街道环保教育站,在这个暑期几乎成了附近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在这里通过垃圾分类游戏机、游戏棋等娱乐方式学习环保知识,还成为志愿者,当起了“环保小小兵”,向附近居民和路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12岁的毛志森刚来不到一个星期,就已经把垃圾分类“十指口诀”背得滚瓜烂熟,他说“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垃圾分类知识,现在家里的垃圾也会进行分类,不会像以前一样全部堆在一起。”
蒋付军告诉记者,他要在全海南复制推广环保教育站的模式,推广垃圾分类,让更多人学习垃圾分离,践行环保生态理念,把环保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新闻推荐
强化规范执法培训 打造高效城市管理队伍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美兰分局举办城市精细化管理及综合执法培训
11月3日上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美兰分局举办城市精细化管理及综合执法培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美兰分局局长林浩主持培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