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鐘匠心坚守25载,化“朽木”为神奇 根雕匠人无私授艺培养传承人
粗雕、细雕、打磨、抛光……一根粗糙的老树根,在秀英区根雕匠人王邦鐘的手下,变成了一件精美根雕艺术品,让老树根有了思想和灵魂。今年45岁的王邦鐘,25年来坚守传统手工雕刻,化“朽木”为神奇。在创作之余,王邦鐘手把手培养徒弟,将自己多年的技艺无私教授给其他传承人。
□本报记者陈丽园通讯员陈创淼郑峻敬
自费求学返乡创业
“看我手里拿的这个是坡垒木根雕,我给它取名《望》,就是希望的意思,我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我对发展传承根雕技艺的愿望。”12月4日上午,记者在王邦鐘位于永兴镇罗经村的木雕工坊里看到,这里陈列着许许多多像这样赋予了他深厚情感与精湛技艺的根雕和木雕作品。
1975年出生的王邦鐘是地道的永兴人,因为父亲是一名木雕工匠,他从小便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画画,初中毕业后,因为对根雕的热爱,他毅然选择了学习根雕技艺,自此便与根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95年,在经过根雕基础技艺和三年黄花梨根雕学习后,王邦鐘在根雕技艺上有了一定造诣,于是便创办了现在的这家木雕工坊,25年来,王邦鐘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根雕精品,他把对根雕艺术的热爱都赋予每一件作品上。
“我雕刻的很多主题都是关于蟾蜍、青蛙等动物,仔细观察它们更能抓住这些动物的神态,在雕刻的时候就越发有灵感,自然有一种下"刀"如有神的感觉。”王邦鐘说,他曾经在田地里连续观察青蛙三个小时,晚上打着手电筒去看蟾蜍,然后用手机拍下来,回来再看,通过这样反反复复的观察,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富有艺术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邦鐘的木雕作品不仅得到省内外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喜爱,更是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传承艺术授徒28名
如今,王邦鐘的木雕作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工坊在行内也越来越有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迄今为止,王邦鐘先后带出了28名徒弟。对每一个徒弟,王邦鐘都是倾囊相授,并且不收一分钱学费。“只要是喜欢的想学的,来这里我都免费教,我希望收的徒弟越多越好,可以把我们根雕这个民间传统手艺流传下去,并且能够发扬光大,做大做强。”王邦鐘说,他的徒弟们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工坊,由于每个人擅长和主攻的方向不同,所以各有各的一技之长,有的做家具雕花,有的专做根雕茶台,有的只从事核雕或者小叶紫檀精雕,虽然都是木雕范畴,却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钻研精修,从而让木雕这项技艺绽放出更绚烂的色彩。
“我们一方面要立足本土,挖掘更多的海南文化内涵,同时也要不断创新,让木雕技艺传承光大。”王邦鐘认为所期待的传承不仅仅是来自技术手艺的传承,更多的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匠人精神的传承。
新闻推荐
海口秀英区 向荣小学项目拟征地 位于永万路东侧,用地面积35.47亩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海口市秀英区政府了解到,秀英区政府本月4日发布关于海口市秀英区向荣小学项目拟征地公告,将征地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