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以文明杠杆撬动民生福利
■本报记者易宗平
在印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字样的墙壁前,摆着一台已磨得发亮的修鞋机,女主人陈贺霞左手摁着鞋帮,右手摇动铁转盘,随着一阵“吱吱吱”声,一只运动鞋的两个破洞被补得严严实实。这是9月29日,海南日报记者在三亚市天涯区金鸡岭路社区采访时的见闻。
“我修鞋已经快20年了,还是现在的环境最干净、最安稳!”家住金鸡岭路社区的陈贺霞说,现在社区划出了地盘让我们修鞋,每天能挣100多元钱呢!
来修理旧鞋的金鸡岭路社区居民梁恩彩连声说,三亚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大家生活越来越便利。
既干净卫生又便利居民的金鸡岭路社区,是三亚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道缩影。
细微之处见精神
与陈贺霞摊位紧挨着的,还有修理钟表、配钥匙、理发等摊位。陈贺霞感慨,往些年,她与其他小摊贩在街上有被城管“赶”过的经历。现在整个社区改造升级后,对摊点、居民点等重新划分,每天工作起来感到安心和舒心。
在金鸡岭路社区一家餐馆工作的居民陈太松说,社区改造升级后,餐馆的生意比以往更好了。
金鸡岭路社区位于三亚市天涯区北部,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有12个小区,常住居民3751户9300多人。沿着金鸡路一路前行,两边分布着12个巷子,一眼望去,地上洁净,摊点摆放有序。这就是“金鸡岭路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银行、电信、酒店、超市、医院、美发、美食、学校(幼儿园)等一应俱全,并在一些街巷入口处用图示标注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不仅仅是金鸡岭路社区,三亚乐天城农贸市场也旧貌换新颜。走进乐天城农贸市场,跃入眼帘的是不同颜色:绿色范围是蔬菜区,蓝色范围是海(水)产品区,红色范围是肉食区。摊主何爱花说,农贸市场没有改造升级前污水横流,改造升级后在里面工作简直是一种享受。
归属之处见情怀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了还想念……”9月29日,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与会者,刚一走进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就听到一阵歌声从村里的一条河流上传来。几个村民一边泛舟一边歌唱。
中廖村在改造村庄环境的同时,着力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建起了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科普基地、“水墨中廖”书画院、本土舞蹈队等,吸引了众多游客。以前,这个村有不少人外出务工,如今很多村民又回归田园。
“有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持公道,我们不愁领不到工资,非常愿意在三亚继续认真干活!”近日,在三亚从事水电安装工作的工人王雪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来自河北省唐山市的王雪明说,前段时间,他与安装班组人员向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投诉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拿到了被拖欠工资。
今年上半年,三亚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督促81家建筑企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总金额达2.3亿元。此举为农民工工资发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无论是当地市民,还是省内外建设者,亦或是国内外游客,三亚都给予他们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亚市旅游协会副秘书长邓勇波介绍,三亚充分发挥“124”治理机制,即一个市民游客中心,12345和12301两条政府服务热线,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执法部门“四位一体”的治理机制,让游客舒心游三亚。
民生之处见文明
三亚、琼海、文昌、澄迈、儋州等5个市县在文明城市创建方面,有着不少的好经验。
三亚市的“四个创建”,即全面、全力、全民、全域创建,涵盖了全市各个领域、城乡多个角落,注重增设便民服务点、服务区和便民早夜市。
儋州市强化“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既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城市颜值,又大力倡导好人精神,培育文明礼仪之风。该市涌现出了不少不比祖庙修得豪华而看文化室建得又美又实用的村庄。
琼海市在2017年11月已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在创建和巩固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围绕群众关切的出行难、停车难、上学难等问题,建成6处“共享停车场”,启动教育新区和市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并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文昌市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建设国际航天城,打造幸福美丽新文昌”的重要载体,并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暨进万家活动。
澄迈县以美好家园建设为抓手,既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实施主城区景观提升及亮化工程,又倡导从简举办“吃公期”“闹军坡”等活动,畅树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文明城市创建涉及面广。对此,省文明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本报三亚9月29日电)
新闻推荐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陈王凤)2018年上半年,海南省审计厅对省住建厅2017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发现该厅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