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之门》:诗意构建的牧歌田园
李孟伦给我送来他的长篇小说《太阳之门》时,着实让我大感意外。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诗人,想不到他还写小说。《太阳之门》50万字,大16开版本,4000克重。我是一口气读完后才感觉到,《太阳之门》确有“双重”分量啊!
诗人写小说,总会有意无意在小说中注入诗歌的元素——诗的意境、意趣、语言、韵律,甚至把诗歌文本带入其中,使小说的诗化程度更高,更富于诗歌的韵味。《太阳之门》中,李孟伦用小说和诗歌的双簧管为我们吹奏了一曲悦耳动听的新时代乡村恋歌。
回归乡土与自然,这是李孟伦至目前为止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长篇小说《太阳之门》是他对世俗欲望、尘世纷争的一种抗拒而发出的心灵呼唤,呼吁现代人应当怀有一种宁谧勤作的心态去创造和享受社会文明,以求守护一片精神净土,这种精神追求与艺术探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太阳之门》是一部原生态作品。原生态特质主要来源作家对社会生活、人生际遇的在场性。由于生活阅历和对生活认识的局限,很多作家的处女作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身边的人和事,可谓为自己的心灵史,亦或是作家的“自供状”。不管是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作家无非是在创造一个“自我形象”体系,并运用“自我形象”这一中介引渡读者到达艺术的彼岸,作者也是通过这一“自我形象”来认识作家和作品的独特世界的。李孟伦也不例外,从小说中我们可以隐约窥见他现实生活的背影。
翻开《太阳之门》,书中散发出来的泥土气息和乡村情结让人感动不已。二千多年前孔子订《春秋》经,微言大义,左丘明作《春秋左氏传》用史实为其作传释。我们也可以认为李孟伦的诗歌和小说主题相承、相衬、相诠,他在小说中以具体生动的事实诠释了他诗歌中凝练而深刻的乡村情结。而在小说中他还根据情节的展开不时穿插进诗歌作品,这或许可以作为一个佐证。读孟伦的小说,不妨也同时读他的诗歌,这样才能更深入体会他生命里乡村情怀的宽度与深度。
李孟伦出生于海南岛西一个半农半渔的小村庄。“李孟伦的《太阳之门》,把我们的思维带入海南一个依海傍山的偏远村庄,晨炊暮餐,闲茶盛酒,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牧牛育猪,放羊喂鸡,鹅鸣狗吠,猪哼牛嚎,大榕树下,水稻田里,耄耋老人,幼稚少年,张家长短,李家宽厚,还有鸡零狗碎之辈,行蝇营苟且之事,共同构建了海南山乡的质朴生活,田园牧歌,如诗如画,真璞如玉。”(杜光辉《一本呼吁生态文明的好小说》)
孟伦对故乡的爱已到了崇拜的地步,把小说题目定为《太阳之门》,和把主人公李富贵生活的村子命名为“太阳村”同样颇有深意,都来源于对故乡的赞美与热爱。太阳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同时也是圣杯遗失的地方。家乡美丽的自然风物,纯朴的乡情民风,丰厚的文化底蕴无不让诗人景仰崇拜,并引以为荣。小说中《有个美丽的村庄》《又见太阳村》等诗歌都抒发了这种情怀。
小说的主人公李富贵是孟伦对故乡农村社会生活体验、观察和提炼的艺术典型。李富贵总是忘不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处处称自己是“村人”。他在城市里生活已有十来年,算是活出了人样。但他走在商场,仍不免孤独,缅怀泥香绵远的乡村。他常常把一家三口回家探亲视为幸福的旅行。
富贵是出名的孝子,但他过早地失去了父爱,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三个拉扯成人,呕心沥血让他读书成才。富贵大学毕业就去了省城,他把母亲接到城里,让她吃好,穿好,住好,享清福,无奈她适应不了大都市那种房门一关,不见蓝天,不照人面,不听鸡鸣的真正现代的隐居生活,又回老家来了。无奈,富贵只得年节假日来回奔波六七百公里回家看望老母。脱不开身时他就借诗消愁。诗人富贵一生对母亲的愧歉与信念,是他诗歌中乡村情结的永恒主题。
富贵对于过早去世的父亲,同样有着深深的思念。他的诗与小说中存着对父亲的景仰、感恩与愧疚,念亡父的心沉重而缠绵。
富贵赤诚淳朴,他不但对哺育自己成长的亲人有深沉的怀恋,对帮助过自己的家乡人有诚挚的感恩,同时也对养育自己的故土有着浓厚的感情。进城后,他时常为家乡守候,为它祈祷。
《太阳之门》是一部原生态小说,但它并非完全是现实生活的摹写,其中并不乏作家从心灵里构造出来的事件和事相。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更应超越现实生活,李孟伦当然明白此中真谛。我和孟伦是同乡,家乡并未发生过海潮冲毁村庄的事件。作者在小说中虚构了海潮冲毁太阳村的情节,由此把小说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推向高潮。小说“陈述这些心造的事件与事件不是它的目的,目的是用这些去对应另一种被忽略的真正的而且是严重的事实以引起对它正视。”(毕光明语)
由此,作者非常尖锐地提出了生态意识的问题。当人类在从大自然获得了空前的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实迫使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认真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征服自然走向守护家园,需要善待生物,善待地球。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当下,李孟伦的《太阳之门》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他期待“太阳村”的太阳永远不会坠落,“太阳之门”永远不会关上。
新闻推荐
?上接B02版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放海南”引人瞩目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通过影像来展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