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部分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丧简办,狠刹攀比之风让“份子钱”不再恼人
田家少闲月,最怵“人情宴”。
“2017年,我的全部收入7万元左右,但有一半却作为人情支出了。”三亚市海棠区某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某荣有些无奈地说,“因为工作原因,我要与很多人打交道,婚丧嫁娶等人情往来真让我苦不堪言。”
这样的事,并非个例。
曾经一度,在海南省一些市县,村民在婚丧嫁娶中不惜债台高筑也要摆酒显阔,陷入越穷越要“斗富”、越“斗富”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而碍于情面不得不到场出“份子钱”的村民,即使囊中羞涩也得硬撑门面。
为改变这种“陋习”,今年以来,海南省三亚、万宁等地一些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天价婚礼”,提倡厚养薄葬,此举不但树立了新风尚,而且还让村民腾出了更多精力和财力发展生产,成为乡村治理的有益探索。
打肿脸充胖子,“人情宴”上无赢家
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成为苦不堪言的经济负担。尽管大家对这种“陋习”都很反感,但碍于情面,很少有人去抵制,轮到自家办事,也只能随大流
就像赶集似的,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农家院落。院内已是人满为患,院外搭起了帐篷,同时摆起数十桌酒宴,在午宴接着晚宴的“流水席”上,觥筹交错,人声鼎沸。这是2018年以前,三亚不少农村婚丧嫁娶的“盛况”。
说起农村的“人情宴”,许多“吐槽者”认为,“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对各方而言都很难有赢家。
不仅仅是送礼者感叹年收入的一半用在“人情宴”上,办酒者也对接待规模连称“压力山大”。
“以前我们在农村举行婚礼时,尽管家境不宽裕,仍然借钱大摆宴席,因为担心村民在背后说"不摆酒是怕人家来吃饭"等闲话。”三亚市吉阳区六盘村村民董文雄说。
以前,一些大家族的老人去世后,宰牛祭祀,甚至一次性宰20多头牛,很多白白浪费掉。老家在农村的三亚市吉阳区委宣传部干部符聪对此记忆犹新。
“去年我去参加一个"人情宴",发现那家主人宰了100多头猪,猪肉堆放在院子角落里,很远就闻到了臭味。”三亚市育才生态区管委会青法村村民黎德说起这事时,下意识地用手捂了一下鼻子。
三亚市文明办主任张红艳介绍,2017年12月,三亚市委宣传部组织专班对全市各区进行调研发现,农村“人情宴”名目繁多,诸如结婚、生子、升学、乔迁、丧葬等人情往来,让许多村民不堪重负。“在大多数乡村中,遇到高峰时段,一户村民有时一天甚至会收到四五封请帖,因抹不开面子都要给红包。一年下来,平均每户村民要应付10场至20场红白事。”她列举道:“不少农户办丧事时,一般会保留祭祀猪牛、道公颂经、烧送纸钱、吹唱送灵、搭棚宴请等传统,耗时很长,一场白事要花费2万元左右。”
点评:
社会学博士、海南大学教授、海口市社科联主席詹长智认为:陈陈相因的仪式典礼,难免累积一些消极的东西,要在扬弃中与时俱进,要发挥乡规民约的规范约束作用和基层党员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让节俭的新风树立起来。
婚丧简办的推行进度之快,出乎意料
这项改革,契合了群众的需求,正好让好面子的群众“借坡下驴”,人们终于可以从沉重的“人情宴”中解脱出来。因此倡议一出,就获得了群众的支持
为改变这种现状,今年以来,海南省三亚、万宁等地农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村民讨论通过《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其中很多村规定,“婚事倡导婚车不超过6辆,参与婚宴家庭只来1人(除直系亲属外),每桌支出不超过600元,红包不超过200元”“丧事简办,控制规模,要在3天内出殡”。
“红包不超过200元”的封顶,正好让好面子的群众“借坡下驴”。一位基层干部说,之前感觉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改变起来会很难,但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只要有人领头顶住闲言碎语,群众的支持度超出了想象。
“红白理事会的推行进度之快,出乎我们的意料。”张红艳介绍,“我们原本是计划到2018年底,在三亚92个村都成立红白理事会并确保有效运行,没想到6月底就实现了这个目标。”
“因为这个改革,契合了群众的需求,人们终于可以从沉重的"人情宴"中解脱出来了。”吉阳区大茅村党支部书记高正才说。
除了三亚市的乡村,今年万宁市北大镇尖岭村也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我们村奖惩分明、公平对待。”尖岭村党支部书记黄家全说,经过村民讨论和表决后,出台了“红七条”,对积极参与的村民最低奖励200元、最高奖励1000元;还出台了“黑十七条”,对入“黑榜”者则进行曝光和教育。
点评:
经济学博士、三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高一兰认为:农村红白理事会对礼金设置不超过200元甚至100元的“上限”,这实际上是政府调节价格机制在起指导作用,为村民之间提供体面的“人情台阶”,引导他们作出理性的经济选择,形成新的价格契约。
三亚、万宁等地农村红白理事会的设计和实践,是海南省乡村治理的组成部分。政府可以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找准同频共振的利益链接点,引导村民把精力、财力投入到产业发展上。
姐弟的争论
姐姐认为“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弟弟顾虑村中习俗,到底该如何抉择?
10月24日,蒲丽娜回到三亚吉阳区中廖村的娘家老屋,打开窗子,扫地拖地,擦干净了桌子和床头上的灰……就像母亲还在一样,这是母亲离开她的第25天。
今年9月30日,蒲丽娜的母亲病逝。按当地习俗,老人过世,从做道场到出殡需要20多天,谁把老人的丧事办得越隆重就越孝顺、越奢华就越风光。可是,蒲丽娜的母亲去世第二天就出殡安葬,没有宰牛祭祀,没有宾客满堂。
蒲丽娜和家人做了不符合习俗的事。
意外的是,提及蒲丽娜,村里人不仅没有风言风语,反而纷纷竖起大拇指称她是孝女。
背后究竟有什么缘由和故事?
时光回溯到2012年。得知母亲患了癌症,远嫁重庆、已有一个孩子的蒲丽娜与丈夫商量后,一同来到中廖村附近的荔枝沟村生活。他们一边打工挣钱协助兄弟为母亲治病,一边抽空照顾住院的母亲。2016年起,病情恶化的母亲瘫痪了,此时蒲丽娜已有了第二个小孩,既要哺育小孩,又要伺候母亲。“每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蒲丽娜回忆。
近年来,蒲丽娜为母亲擦洗身体、接屎接尿,用行动书写了“久病床前有孝女”的佳话。母亲弥留之际叮嘱女儿:“这么多年你们伺候得很周到,我很满意,我的后事不要大操大办。”
蒲丽娜与哥哥、弟弟商量如何办葬礼时,“不要大操大办。”蒲丽娜说出了母亲的“遗嘱”。
哥哥点了一下头,但弟弟却有其他考虑:“应该按照村里以往的习俗,借债也要办得隆重一些,况且多年前爸爸去世时家境更差,但丧事办得还算体面,这次也不能失了面子。”
正在姐弟意见不一时,中廖村红白理事会派人来吊唁蒲丽娜的母亲,建议他们丧事简办。
尽管有思想斗争、有面子观念之别,蒲氏兄妹最终还是决定简办,没有按照旧习俗宰牛祭祀,只邀请直系亲属和邻居参加简化的葬礼。
“蒲丽娜在母亲生前贴心伺候,母亲离世后主张简办丧事,真正做到了厚养薄葬。”中廖村红白理事会副秘书长黎慧爽说。
点评:
詹长智认为:婚丧嫁娶仪式具有守望相助、社会教化、社会整合、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比如葬礼中追思先人、不忘根本,婚礼中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勉励夫妻互敬互爱,这些积极因素应该保留,但摆酒比阔、奢侈浪费,这些应该予以摒弃。
新娘的微信朋友圈
婚礼简办,意义不减。政府因势利导举办集体婚礼,既不铺张浪费又不落俗套
5月份的微信朋友圈记录着王强的幸福时光:
5月17日,3张试穿婚纱的照片。
她写道:开心激动!
5月18日,一段太阳光晕视频。
她问:会有奇迹发生吗?好期待呀!
5月19日,4段婚房视频,婚床上,是红色的天鹅装饰和玫瑰花瓣摆成的爱心图案。
她说:不舍得睡上去,怕弄乱了“爱心”。
5月20日,转发海棠区“新时代·新风尚”集体婚礼视频和图片,而她和丈夫张少安正是其中一对新人。
很多女孩觉得结婚这个人生的重要时刻,要办得隆重奢华才有意义。可是这对新人,他们对此却有不同的理解。
日前,海南日报记者走进了他们位于三亚市海棠区藤海渔村的家。“集体婚礼,既不铺张浪费又不落俗套,收获了亲朋好友的祝福,那是我们特别幸福、特别难忘的时刻,这样的婚礼对我们很有意义!”王强回想当时的情景,仍激动不已。
海棠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伟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海棠区各村在成立红白理事会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打造“升级版”,弘扬“喜事新办”的风尚,征集到9对新人,于今年5月20日举办了海棠区首届免费集体婚礼,群众反响特别好。今后,他们将每年持续开展这类活动,因势利导,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男女参与,促进移风易俗。
点评:
高一兰认为:面向农民免费举办集体婚礼,是地方财政主动作为,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农村婚礼中合理经济行为的体现,减轻了参加者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在农村树立新风尚,值得推广。
父母的“小算盘”
大操大办既让自己费心费力,又让亲友增加负担,还不如省下钱和精力发展生产,一家人把小日子过得更好
山峦重重,道路弯弯。
10月18日,经过数公里崎岖的山路后,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了三亚市吉阳区六盘村,苍翠之中一幢造型精巧的小洋楼跃入眼帘,这是女孩董佳佳的娘家。她的父亲董文雄、母亲符春华,都已年届六旬。家里有近20亩进入丰产期的芒果林以及槟榔林等,每年稳定收入10余万元。董文雄自己设计修建了一幢小洋楼,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今年5月20日,董佳佳与男朋友肖建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简办。
“我是在电话中跟父母提出来的,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同意了。”董佳佳说。
董文雄坦言:“这些年来,我们也参加了许多婚丧嫁娶的仪式,礼金并没少支出。如果女儿出嫁不大办酒席请客,以前开销的那些礼金就无法"回笼",实际上是"打水漂"了。”
既然明白这个“账”,为什么董家同意了简办婚礼呢?
“我们农活太忙,女儿佳佳出嫁,如果摆酒宴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董文雄说,“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一宣传、一算账,我们认识到大操大办既让自己费心费力,又让亲友增加负担,还不如省下钱和精力发展生产,把小日子过得更好。”
点评:
高一兰认为:农村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就是要让农民成为理性人,让农民理性地用好手中有限的经济资源。如果他们在婚丧嫁娶中一味地攀比,那么就不能理性地权衡自身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有限的资源也没有用到“刀刃”上。只有他们既在彼此交往中一定程度上表达亲友间情谊,又还留有足够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发家致富,才算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本报三亚10月25日电)
农村婚丧习俗由来已久但铺张浪费、炫富攀比之风令人诟病在海南农村一些村民开始转变观念正在发生的改变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总策划:曹健蔡潇陈成智执行总监:齐松梅许世立版面设计:张昕视频拍摄:袁琛视频剪辑:李玮竞实习生:符慧
新闻推荐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三期建设工程年底开工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实习记者林万丽)近日,记者了解到,海南西部中心医院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