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东寨港的“精灵”
文\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梦瑶
尽管过去了半个多世纪,76岁的黄宏远却依旧没能忘记那一捧白骨壤果子的鲜美。
“焯熟后用清水泡上三天,再和鱼虾一起煮,吃起来可香了。”在闹饥荒的年代,东寨港的赶海人似乎得到上天特别的眷顾——随意往红树林里钻一趟,便能采捞到足够填饱肚子的救命粮。
让黄宏远念念不忘的美味,在红树林里究竟还藏着多少?住在东寨港的“精灵”们,或许再清楚不过了。
生物种群大聚会
鱼虾蟹各司其职
潮水上涨,海岸滩涂间的红树植物群落宛如一处处海上“绿岛”。
之所以说是植物群落,只因红树林的家族成员足够庞大: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找到真红树植物24种、半红树植物12种,囊括全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7%。
深浅不一的绿意里,红树植物的“站位”并非杂乱无章。按照对盐分、土壤、地势的适应程度,它们从陆地到潮间带呈带状有序分布,依次为:黄槿、木麻黄等红树林伴生植物;老鼠簕、银叶树等类红树植物;木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海桑等真红树林植物。
每天,大量的叶片、枯枝、残花凋落,滩涂干湿交替加上高温高湿,很快便让它们分解成有机碎屑及可溶性有机物。退潮后,红树林的地面热闹起来,无数聚集在树下烂泥中的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们钻出洞穴,自是毫不客气地饱食一顿。
招潮蟹是烂泥地上的常客,举着一只大螯耀武扬威的高调家伙统统是雄蟹,它们会把泥沙连同其中的有机物一起吃掉。
头大身子小的弹涂鱼,是淤泥地里的“明星”。除了在退潮后的泥滩上蹦来蹦去,腹鳍合并而成的吸盘,还能让它们轻易在几乎垂直的树根或树枝上攀爬。
千万别小瞧带着“长剑”的中国鲎,早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已生活在地球上,堪称海洋里的远古遗民……还有更多让人叫不上名字的生物,它们没有多余或有害,只是将红树林里的一切互相关连。
研究者们为这个有机集成的系统,勾画出一幅各司其职、各居其位的大致轮廓——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红树林伴生植物及水体浮游植物组成生产者,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鸟类、昆虫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此外还有无机环境。
秋风起兮雁归时
百鸟齐飞争啼鸣
相比栖息在底层烂泥下的住户们,生活在树顶的鸟儿们往往不太在意潮水涨落。
白鹭、牛背鹭和夜鹭们在红树林的顶部筑巢产子,为了抢夺一块更葱茏的树冠,总会吵吵嚷嚷争个不休。并非红树林植物的树冠有什么特别,只是这儿的食物实在太过丰盛。
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东寨港,会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迎来大量水鸟过境或者停留,灌丛及树林、鱼塘及沼泽、开阔地、红树林、滩涂、开阔海域都是它们的生境类型。
泛舟于开阔的海面,会看到成群结队的鹭类、鴴鹬、鸥类腾空飞起。瞧!体羽艳丽的蓝翠鸟钻出水面带起水花,嘴里衔着一只通体透明的小虾,正欢快地往枝头飞去。
这可把一旁的苍鹭给羡慕坏了。青灰色的苍鹭,号称水鸟却不会游泳,只能小心翼翼地站在水浅处,紧紧盯着水中,一旦目标确定,便会闪电般地出击。
红树林下的滩涂中,生活着数不胜数的沙蚕、螺贝、虾蟹和小鱼,这儿是鸻鹬科和鹭科的“主战场”。
每到越冬期候鸟迁徙时,会有大量的鸻鹬科鸟类出现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裸滩上,包括红脚鹬、矶鹬、青脚鹬、环颈鸻、蒙古沙鸻、中杓鹬等。矮胖的青脚滨鹬看起来“笨乎乎”的,可等到它将头插入水中,嘴里总能叼起一条肥大的蠕虫或鱼蟹。
鹭科鸟类也不甘示弱,白鹭、苍鹭、池鹭纷纷登台亮相,或急或缓地涉水觅食。
抬头往树梢上看看,很多种类的红树一年四季开花,招引来大量的昆虫,正成为太阳鸟、啄花鸟、绣眼鸟的“食堂”。
到了退潮的时候,许多陆岸活动的鸟类会回到红树林中,珠颈斑鸠、褐翅鸭鹃、绿嘴地鹃、黑卷尾喜欢栖息在林子里,黑水鸡、白胸苦恶鸟则会在一些灌草丛里安营扎寨。
研究者们监测发现,目前东寨港保护区内栖息的鸟类共有18目53科208种,包括黑嘴鸥、黑脸琵鹭和黄嘴白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无论是从总的鸟类物种数量还是从水鸟物种数量上看,均存在季节变化,一般是冬季多夏季少。
而今又到秋风起兮雁归时,还在等什么?走,去东寨港看鸟去!
新闻推荐
海中中英班“学霸”(从左至右):冯琦、王和源、张齐、张涛南国都市报记者黄婷文/图日前,英国剑桥传来好消息:海南中学高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