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农业合作闪耀“海南元素”
上接A01版
“其实早在今年9月这台机器就试运行过,当地的农户对机器特别感兴趣。”张振文说,当时,一些农民见到木薯可以制作成蛋糕、煎饼、粽子,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原来中国木薯花样这么多”。
让张振文印象深刻的是,尼日利亚当地技术人员对中国先进的农业科技也十分渴求。国际热带农业中心一位食品加工专业的博士,十分热情地送给他一包当地日常食用木薯粉和一本木薯书籍,他还希望能来中国学习。
“从他与我交流的眼神中,我能够感受到他对木薯小型化加工技术和设备是多么期待,这说明海南省政府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化"道路是正确的,而且是及时的!”张振文说。
截至目前,“木薯粉小型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已经完成对100名当地专家、技术人员和学生的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木薯粉加工、木薯食品制作。此外,中国热科院还积极开展多种木薯食品加工技术研发。
不仅在尼日利亚,近年来,中国热科院还与乌干达等非洲国家展开木薯种植、加工利用技术合作。
“援非项目主要是做品种筛选、加工技术示范推广。”中国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陈松笔介绍,近三年时间里,中国热科院为非洲400多名政府官员、技术人员、农民进行农技培训。
“在非洲,木薯一般的产量是每公顷9吨至10吨,近年来通过我们的援助行动,在示范区它的产量可以达到每公顷30吨以上。”陈松笔说。
中国优质品种
在非洲落地生根
居住在莫桑比克楠普拉省那萨瓦拉(Nacavala,音译)地区的朱丝·阿曼达,2011年参加腰果技术培训后,家里开始种植35株高产优良腰果嫁接苗,2017年进入腰果盛产期。
“经过培训后,农民都会有种植高产优质嫁接苗以取代传统种植实生苗的意识,结合施农家肥、病虫害防控等管理技术,腰果产量会提升20%至50%。”目前在莫桑比克的中国热科院副调研员、莫桑比克腰果课题组组长张中润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张中润介绍,莫桑比克腰果种植领域科技人员和经费缺乏,腰果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技术力量薄弱。除了一些重要病虫害,该国尚未摸清腰果生产区的腰果病虫害整体概况,难以做到有的放矢进行防控。
近年来,中国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腰果研究团队顺利完成了项目计划的腰果科技援非工作任务,主要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莫桑比克腰果病虫害种类调查与鉴定技术、应用化学药剂防治腰果重要病害白粉病技术、应用织叶蚁防治腰果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等腰果科技援助活动和联合研究,并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在莫桑比克推广抗病及高产栽培技术。
除了中非腰果合作外,中国的农业专家还带去优质的蔬菜品种。
中国热科院援非专家申龙斌,2012年前往刚果(布)开始援非之旅。受当地气候、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优良品种稀缺等因素影响,蔬菜种植水平和产量较低。
“市场供不应求,菜价十分昂贵。当地超市每斤大白菜价格达五六十元人民币。”申龙斌介绍,中国热科院援非专家组从六七十种蔬菜品种中筛选出二三十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种植的蔬菜,并引进国内灌溉技术,进行规模化种植。
去年底,申龙斌再次回访他曾经援助的刚果(布)一户农民。让他意外又惊喜的是,他与这位农民摄于2013年的一张合影,居然被装裱起来挂在其家中的墙上。这位农民感激地告诉他:“十分感谢申先生对我们的帮助。我现在种菜会起垄、晒地、施肥了,蔬菜长势很好!”
“我去年底再去刚果(布)的时候发现,当地超市的菜价降下来了。不仅如此,不少当地的中资企业也掌握了我们的种植技术,在非洲种菜可以自给自足。”申龙斌高兴地说。
促进中非友谊情深意长
正如非洲谚语所说,“河有源泉水才深”。近年来,随着中非农业合作的项目推动,海南农业专家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也在不断加深。
曾在2013年至2016年参与乌干达农业技术转移示范点建设的中国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专家薛茂富说:“非洲的农民对我们中国专家十分热情,远远看到就喊"先生,先生"!有时还会打电话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吃饭,准备十分丰盛的饭菜,让我们很感动。”
申龙斌说:“援非的过程尽管非常艰辛,但是看到非洲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们收获了很多惊喜。”
近日,一张在首届“一带一路”热带农业摄影作品评选活动中获特等奖的作品《中国专家来了》,正是中非友谊日益加深的缩影:中国热科院援非专家党选民背着黑色挎包大步向前走,几位非洲儿童有的捂嘴笑,有的紧随其后神情严肃,有的朝着镜头露出纯真笑脸……
农业专家的黑色挎包里,带去的是中国先进的农业科技、优质农产品品种、非洲人民丰收的希望,和孩子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本报那大10月30日电)
新闻推荐
在琼中白鹭湖湿地,成群的白鹭自由飞翔。本报记者陈元才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鸟类。通讯员邹华胜摄海南观鸟会的观鸟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