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海南新闻> 正文

韩少功:大道至简 不忘初心

海南日报 2018-11-26 10:24

二○一七年韩少功和汩罗的乡亲们在一起。李宁 摄2008年11月3日《海南周刊》B3版。文\海南日报记者蔡葩

每年冬季将临,有一个人必定南归海南。他一回来,总是成为各种论坛、讲座争相邀请的对象。这让我不禁想起多年前在海南的一次民间问卷调查,他的名字和亚龙湾等名胜一起,并列为热爱海南的12种理由。10年前,恰逢《海南周刊》创办。他怀着对海南这片土地的深情,接受这份还看不清前程的“报中报”的专访,成为《海南周刊》的报道人物:《韩少功海南20年》。如今,10年匆匆而过,韩少功到海南已经30年了。

文化产业试水者

1988年春节,36岁的韩少功放弃湖南专业作家的身份,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了海南,从此结束了在湖南的美好前程,从书斋一下子扎进市场经济的汪洋之中,与海南一起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艰辛日子。此时的韩少功正是中国文坛十分瞩目的“寻根文学”代表,正处在“寻根”之潮的浪尖上。1988年春节的那个决定,让他不得不放弃了写作,在海南进行了最初的文化实验,这大概就是全国最早的一批“文化产业”试水者了。

近日,韩少功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市场经济这东西是有牙齿的,可以六亲不认的,远不是大都市那些知识沙龙里的高谈阔论,不是我们这种小文青的诗和远方。一到海南,我就发现那里的"单位"已变味,与内地很不一样,既不管住房,也不发煤气罐,让你办刊物什么的,就一个光溜溜的执照,一分钱也没有,连工资都得靠你们去"自我滚动"。几乎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自家的全部积蓄,5000元存款,哗啦啦消失了一大半。用自己的积蓄给自己发工资,摸摸脑袋,定了个每月两百,感觉也很怪。”“闯海”30年后,韩少功少有地袒露当年的办刊不易。放下文人的架子,向商人学习,向工人、农民、官员等一切行动者学习。“为了自办发行,我们派人去书商那里跟班瞟学,甚至到火车站货场,找到那些待运的书刊货包,一五一十地抄录人家的收货地址,好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编辑们还曾被派到街上,一人守一个书摊,掐着手表计数,看哪些书刊卖得快,看顾客的目光停留在什么地方最多……这些细节都透出了市场的心跳和呼吸。”一本严肃的综合类文化杂志,终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没有被波浪吞噬掉,最好时能发行120万册。这也为后来改版《天涯》准备了精干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

直到1995年,韩少功经过多年海南生活的风风雨雨之后,他捧出了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也是他迄今为止被认为最重要的作品。可以说,这是韩少功“知行合一”的结果,也是一份有关“寻根”的答卷。

韩少功说,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活出来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然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写法”其实是一个“活法”的问题。所以,对一个作家而言,比表达观念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韩少功这段话道出了他写作的隐秘。他曲径幽深的人生轨迹,他对现实问题的超前敏感,让他无疑成为新时期以来一位无可替代的思想者。

半归海南半归汨罗

一半归海南一半归汨罗的生活,2000年以来,已经成为韩少功生活的常态。他过着“春夏种豆南山,秋冬奔走红尘”的半隐居生活,每年几乎一半的时间当“业余农民”,另一半时间则回到海南,一个精神意义的海岛,步入岛屿生活方式。

每到秋天自然界收获的季节,也是韩少功结出硕果的日子:今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修改过程》即将与读者见面。书名极理性,以他大学同窗为原型,题材与技法上都值得期待。《修改过程》是否有修改人生之意?韩少功笑称,不断修改的还有文章。说完,他宽厚一笑,令人回味其深意。

“书是一个好东西,至少能通向一个另外的世界,更大的世界,更多欢乐依据的世界,足以补偿物质的匮乏。”11月5日,刚回到海南的韩少功,便接受海南中学“衍林书屋”的邀请,与海中学子做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与文学》的演讲。作为思想者的韩少功,他对外部世界的急剧变化总是满怀着深刻的思考,对青年一直抱有殷切的期望。他深知与青年们的交心不仅关乎文学,更关乎中国的未来。面对台下那一个个求知欲强烈的学子,韩少功以轻松幽默的口吻深入浅出地将人们关注的世界性话题引向深入,围绕人工智能对文学产生的冲击和影响,畅谈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文学从来不仅仅是娱乐

韩少功表示,文学有一定的娱乐性,但文学从来不仅仅是娱乐。文学更重要的功能在于提供价值观,让读者的心智与生活在合上书本那一刻多少有点焕然一新。不幸的是,物质化高压已把全人类抛入一种价值观的寒冬。眼下的不少文学不过是在倾泻冷漠。更严重的是,人工智能很可能助推这种产业化的“鸡汤”和“狗血”。面对台下人们的疑虑,韩少功说,人工智能虽已涉及文学领域,但人工智能与人类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如人类的特殊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是机器人难以做到的。人工智能终归是为人类服务的。我们要取之长,避之短。他寄语同学们:“机器人是人类的工具,不能盲目地说技术万能,在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一代一定要做好准备,迎接新挑战。”

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每个地方往一个方向努力耕耘,有可能未来就是世界的中心。韩少功勉励着年轻的学子们。他向往南方这个岛,36岁举家南迁,他重要的创作活动和引为自豪的事业在这里完成,他所改版成功的《天涯》杂志,长年以来读书界仍流传“北有《读书》,南有《天涯》”的口碑。由于《天涯》实际上所起的思想、文化启蒙的作用,它在中国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文学界。如今,身为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的韩少功,已经卸掉了所有的行政事务,专注于创作。他所主张的“大道至简,不忘初心”,向往回到煤油灯下阅读与写作的年代,回到山南水北的八景乡,现在,他已经做到了。

新闻推荐

本报今推出《海南周刊》十周年纪念特刊

(T01-T40)本报海口11月25日讯(记者侯赛)十年前,海南日报《海南周刊》破土而出;十年间,她根植于海南这片地域文化沃土,在风雨阳...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