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海南新闻> 正文

抢救历史 岁月沉香

海南日报 2018-11-26 10:25

二O一八年六月,蔡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采访老华侨丁介正先生。文\海南日报记者蔡葩

10年前,当人们迎着朝阳开始新的一天的时候,海南日报新闻大厦悄悄送出的报纸中,夹着一份“报中报”。那具有揭秘性质的封面故事暗含着一个时代的开启,那一块块厚重精彩的版面内容,侧重于海南人文历史记忆的打捞,以及对当今热点文化事件的独到分析和深度访谈,一开始便让这份特殊的报纸显得与众不同。它就是《海南周刊》。它以高端阅读读物的面貌激荡于报刊杂志潮流滚滚的大河中。身为《海南周刊》的记者和编辑,我经历了与它共成长的10年岁月。

2002年,《海南日报》曾经开辟过文化类专栏“似水流年”,我是这个专栏的主笔。该专栏每周六以连载的形式推出,每期大致半个版,将业已模糊的记忆,以文学叙事的口吻讲述海南往事,将那些人们已经遗忘的家族故事和历史掌故重新挖掘与呈现。我一时间沉入到历史的深处,直到2005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将我的这些老故事出版,书名为《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韩少功老师序言推荐:“蔡葩的写作,也许是重新找回南洋的开端……”不料此书引起读书界的好评,在7月当当读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随后央视《半边天》节目对我的写作与人物进行了上下两集的专访,一时引起了关注,我这才意识到,我的写作已经超出了本土的意义。我的第二部书《风从南洋来》2009年初版,2016年再版,这些故事大部分在《海南日报》首发。我写作的对象所具有的南洋背景,它们所具有的口述历史的性质已经辐射到很远的地方,影响到一些人,我不能停下我手中的工作。

2011年初,我成为《海南周刊》的主编。对于我来讲,“似水流年”与《海南周刊》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它们同样坚持原创立场,追求可读性和文化味,充满历史感怀和时代担当,只不过,《海南周刊》以16个版块的面目出现,容量更大,视野更宽,所容纳的内容与风格已经大为不同。

在《海南周刊》这个平台上,我继续书写着海南故事,并以海南为支点,铺展到东南亚、美国、欧洲,因为很多老人都是从海南下南洋、走东洋、甚至走向更遥远的欧美。我的采访对象是一些带有丰富记忆的老人。他们都拥有非常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海南乃至中国的百年历史。

口述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与时间在赛跑,与生命在抗衡,与遗忘做斗争。“抢救比研究更重要”。冯骥才先生这句话对我影响至深,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这句话就在我心里回响。前人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那么,我们给后代留下什么呢?我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和使命。有些故事如果你错过了,就真的是错过了,生命总会凋零,人不可能长生。我错过很多这样的人,有的还是自己身边的人,自己追踪许久的老人。2018年10月,当我在外地出差的时候,电话中传来我的采访对象、韩步青将军之子韩传雄逝世的消息。我知道,随着他的去世,我已持续两年的口述历史将不会完整。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尽力地弥补,将那些人们已经遗忘的往事,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来。

作为《海南周刊》的一名编辑,除了写作,我还负责“艺术”“文化”等版块的组稿工作。我们几乎不放过任何一次有价值的展览,不错过一次有影响的文学研讨会。10年来,《海南周刊》不遗余力地推动海南文化艺术,为相对稀薄的海南文化土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养料,培养了自己的专业写作队伍,耕耘到今日,收获颇丰。在这个平台上,我与《海南周刊》所有编辑和作者一起,见证了它从一株小苗长成一棵大树。十年光阴,岁月沉香,历久而弥新。

新闻推荐

2019年高考 下月13日 开始报名 信息量 很大! 速看!

本报讯根据省教育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海南省2019...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