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点评《海南周刊》:讲好海南故事飨读者文化盛宴
海南日报《海南周刊》自2008年11月3日创刊以来,已走过十载春秋。这10年中,有不少人文学者与《海南周刊》结下不解之缘。在《海南周刊》10周岁之际,海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原主任李朱全、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金山、海南大学图书馆原馆长詹长智等3位学者分别讲述了自己眼中的《海南周刊》,并希望《海南周刊》未来继续挖掘更多的海南故事,为读者提供一份文化盛宴。
李朱全
《海南周刊》揭示了海南的文化灵魂和历史印记
“我是《海南周刊》的忠实读者,也是它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从创刊以来,《海南周刊》出了469期,我是每期必看。”在长期从事海南文史资料编纂的李朱全眼里,《海南周刊》是份曲高和众的优秀刊物,其中许多文章讲述了亲历者、亲见者、亲闻者所回忆的与海南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市民都爱读,都能从中获得教益。
“1988年,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这件事我是看了《海南周刊》才知道的。”李朱全说,这是中国低纬度地区首次火箭探空试验成功,这件事非常有历史价值,在编纂《海南文史资料选集》时,他就将这篇稿件收录其中。
“《海南周刊》应该担起挖掘、整理、展现海南地方文化的重任,发表更多有价值的文字,多角度挖掘海南的文化灵魂和展现历史印记,为读者提供文化大餐。”李朱全说。
金山
《海南周刊》是历史记录者海南故事的宣讲者
由于《海南周刊》长期关注海南的历史文化故事,常与研究海南历史文化的学者深入合作。
2009年,金山将两位日本学者研究海南黎族文化的著作译成中文出版,即《黎族三峒调查》。2011年,《海南周刊》对此事进行报道,金山自此与《海南周刊》结缘。
“这篇报道对我们了解日军侵琼期间,海南的文化、社会非常有帮助。报道刊发后,反响超乎我的想象。”金山说。
2014年,金山在《海南周刊》上,将自己收集、发现的300多张日军侵琼历史照片、明信片、书信等史料首次通过媒体对外发布。
“《海南周刊》在记录历史、还原历史上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说。
詹长智
《海南周刊》应成为大学之外的大学、图书馆外的图书馆
而詹长智则是笑称自己是《海南周刊》的“编外人员”,他任职海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期间,为《海南周刊》提供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照片。在他看来,《海南周刊》中每一篇文章都精心打造,付出了很多心血,最后成就了一件件海南文化精品,他为能给《海南周刊》作出些许贡献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希望《海南周刊》未来要将海南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妥善分类、整理、利用,做成数据库,成为大学之外的一所大学,图书馆之外的图书馆。”詹长智对《海南周刊》的未来寄予厚望。
(本报海口11月26日讯)
新闻推荐
海南省明年高考 12月 13日-17日报名 海南户口4类考生高考“不限报”
扫扫二维码看详细信息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肖卫香)2019年海南省高考报名将于12月13日-17日进行。海南省考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