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南→海外闽人迁琼历史路径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文昌铺前的骑楼老街。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下南洋是海南人移民海外的主要方式。陈耿 摄于海口南洋历史文化展示馆文\海南日报记者杜颖
这是中国众多族群迁徙史中较为独特的一支——闽琼迁徙。
海南日报记者曾赴福州、莆田、泉州、永定等多地,在很多民俗博物馆甚至是乡村的博物馆内,都看到展示出了福建居民的外迁路线图,这些图画不仅是历史的佐证,更成为了当地一道文化和旅游“风景线”,吸引着人们驻足停留,回眸历史,由此亦可见,移民文化在福建当地社会吸收度、认可度之高。
文化迁播的两种方式
福建海南两省同为移民省份。海南是一座移民岛,而福建的居民多数也是汉唐以降中原等地移民的后裔,与此同时,福建又是向外移民地。除78%台湾同胞的祖籍地是福建,福建居民向外拓展中,海南和东南亚,是其中重要的目的地。
“从中原等地迁徙入闽者要么的社会精英,要么是不安于现状,富有冒险精神的社会优秀分子。从福建再踏上向外迁徙者,也是同理。”福建省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刘传标说。
如果要了解福建人的迁徙,首先就要了解福建的地域文化和当时的人文环境,以此作为切入口,窥探那段壮观的移民史话。
福建具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即,福建居民拥有海洋文化性的积淀。背山面海,福建也具有悠久的滨海文化积累。远古先民“水行山处”,以木、竹、筏为工具从事采集渔猎活动,创造了福建滨海文化,考古中发掘的福建贝丘文化等都是其中的代表。闽人“以海为田”,造就了“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强悍气概”,也就是说,福建人具有不畏海的海洋文化特质。
很强的“兼容”性,以及向外传播,福建人传承了汉文化,又吸收了本区域内土著闽越文化和对外交流过程中的外来文化,糅合了中华文化、福建本土滨海文化和海外文化,呈现出了多元文化兼容并存的格局。
了解了福建文化的独特性,就不难理解,福建人迁徙到海南,再由海南迁徙到海外的一系列历史发展路径。
福建向海南迁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精英文化向海南迁播,即,通过福建官宦名儒、贤士把儒学传统中的道德观念、注重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主张经世致用的王道理想带到海南。比如,闽籍在琼官员主导或者创办官学(书院)和私塾等,宣扬儒学等统治伦理;再比如,福建等地的居民向海南迁移的过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民间技艺,也带来了生活习惯、方语、宗教信仰等。学界对此有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福建居民移居海南、开发海南的过程,是以儒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海南传播的过程。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移民和血缘文化在海南传播实现文化的迁播。比如,福建晋江十壁坊金街巷人谢渥,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渡琼任临高知县。谢渥上任后,劝民为农,号召农民垦殖荒地,推广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使用犁、耙、耧、锄、镰等,并教会农民制造和使用龙骨水车、水转筒车等汲灌工具,传播福建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使农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休养生息。
从海南再至海外的历史回眸
据海南学者王俞春所著的《海南移民史志》一书统计,隋唐至清朝,有明确记载的自中土迁琼先祖共270位,最早迁琼的福建人是隋朝的王万禄。唐代15位迁琼先祖中,来自福建的5人,其中4人来自莆田;来自广东的4人,来自江苏、陕西的各2人,来自河北、河南的各1人。宋代116位迁琼先祖中,来自闽南地区的有80人,除1人来自潮州外,其余均为福建人,其中来自莆田的58人,其次为晋江、古田、同安、仙游、闽县等地。元代38位迁琼先祖中,25人来自福建,其中来自莆田18人。明代78位迁琼先祖中,来自福建的39人,其中莆田25人。清代19位迁琼先祖中,来自福建莆田7人。他们大部分定居在海南东部、北部沿海一带,其中琼山(包括海口)90人、文昌62人、临高21人、澄迈14人、琼海(会同、乐会)12人,其余在儋州、定安、万宁、陵水、崖州、感恩(东方)。
下转B05版?
新闻推荐
海南省孔子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孔亮 受聘为西藏多家寺院书法顾问字画被寺院藏经阁永久性收藏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符雄助)商报记者从海南省孔子学会了解到,该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孔亮日前被我国西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