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海南新闻> 正文

海南师范大学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改革促发展 创新添活力

海南日报 2018-12-06 11:50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暑期带领学生到青海支教。教育扶贫社会实践中,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荣老师与藏区中学生座谈。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渠道和核心课程作用,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海师”)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

今年9月,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海南省唯一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单位;10月,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又在全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了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构建思政课育人责任体系和大思政立体化育人体系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梅介绍,一直以来,海师坚持高站位,构建思政课育人责任体系。认真落实了以学校党委书记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校长承担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的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思政课教学工作制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和宣传、教务、学工、科研、财务、人事等部门共同配合的思政课教学管理体制。校党委多次在思政课课堂开现场会,力促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大思政格局形成,构建了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全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和统筹思政课、专业课、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实践五位于一体的“三全育人”模式,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学校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立体化育人体系。校党委提出思政立体化育人新理念,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协同育人“立交桥”,促进科研教学互动体系,着力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

首先,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的大格局。以申报国家重点马院建设为抓手,构建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马院牵头、各部门各学院共同参与的思政课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互通、左右联动的思政工作大格局。按照“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求,学校把师范生顶岗支教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引导师范生在实习岗位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求。学校把非师范生专业实习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强化思想导航,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其次,构建思政课内容与时俱进与学校宣传工作创新的协同机制。为了让理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增强说服力,校党委有针对性地创新了思政内容教学方式。如,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学校党委及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编写和推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视听读本》,运用新媒体技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用鲜活生动的实例解读,既有理论上的概括,又有实践上的指导,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第三,创建学生实践大平台。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学校结合实际创建了五大实践平台(文化实践活动平台、“榕树计划”志愿服务平台、寒暑假“三下乡”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网络育人平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育人范式转向。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策划、组织、落实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思政课理论进头脑”为主旨的大学生知识竞赛活动。该竞赛对激发海南省大学生自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受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的肯定。以暑期实践为延伸,塑造学生回报国家、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怀。该校学生利用暑假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构建陆海相依,试飞青琼——青海、陵水“一带一路”国情考察与教育帮扶团队,深入海南、青海两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特色支教与调研活动,得到《海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并获评共青团中央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实践优秀团队。2018年,“陆海相依再飞青琼”活动再次被海南团省委立项为省级重点项目并获得团中央、全国学联的嘉奖。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的有效性

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要求,近年来,海师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设计及实践育人范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实效。

其一,着力拓展思政课的育人渠道。主要从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与加强课外辅导相结合,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新形式、新途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辩式”专题教学方式等四个方面拓展,出版了系列教育教学研究著作,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高探索》《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渠道拓展探索》《志愿服务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成果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化教研模式探究》,得到了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的认可和赞赏。

其二,依托学科优势,凝聚科研合力,以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海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是省级A类学科;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学位点一直在省内领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省部级优势本科专业。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该院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效用,取得了优良的教学业绩,教师在省级以上思政课教学研究和教学竞赛中获奖18人次,其中一等奖达10项,在省内居领先位置。

其三,建立、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成长。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导师承担学生在考研、考证、辅修双学位、出国留学和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近年来,学院本科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公务员考试通过率以及考研率都在不断增加——2017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为92.8%(全校首位),考研率为22%(全校首位)。今年,学院总体就业率为98.36%,较去年提升0.36个百分点;就业质量为75.00%,较去年提升近28个百分点。2018年,学院共有27名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研究生升学率为22.13%,与往年相比,考研人数增加明显。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竞赛奖累计160人次,校级奖励累计700人次。

其四,以拓展合作为基础,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协同提升。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跨出校门,主动和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农垦博物馆、云龙革命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建立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搭建了协同推进党建工作、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合作平台。

全力以赴推进改革,开创思政课教育教学新局面

李红梅介绍,通过改革,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海师的思政课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促使学生由单纯听课变为全方位参与——

扩大思政课内涵与外延,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换,课堂实践教学采用团队亮相、时事述评、作业汇报、互动提问、感悟体会等五个环节进行展示;社会实践教学采用调研报告、视频大赛等,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巨变,增强爱国情怀;校园实践教学利用网络及新媒体技术,将刻板的知识讲授变为师生之间线上线下的频繁互动,将填鸭式教学转换为自主探究学习。

李红梅说,展望未来,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不断优化教师结构,选拔聘用专任思政课教师,逐步提高兼任教师门槛、减少其比例,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师的专门化、专业化。加大专兼任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兼任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修订思政课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同时,完善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关注的核心问题、热点问题,加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通过集体备课、制作规范的教学讲义及课件、建立课堂教学案例资源库等方式,加快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加强实践教学,采用专题讲座法、讨论、模拟情景分析、参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加快推进线上课程建设进度。推进“微系列”课程建设,在2018年年底,至少建成1门在线思政课课程,三年内建成3门在线思政课课程。

“总之,海师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契机,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力度。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为开创学校思政工作和思政课教育教学新局面而努力。”李红梅表示。

新闻推荐

凝聚奋进力量 展现担当作为 海南省“勇当先锋 做好表率”宣讲报告会综述

■本报记者计思佳通讯员张栢宁这是一场党性的洗礼,这是一次精神的“补钙”。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