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股份制改革蹚水探路,对今天的企业改革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股份制改革的海南探索
■本报记者梁振君
“我国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已经走过40年光阴。40年的成就有目共睹,40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在一系列成就和经验当中,股份制改革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曾撰文指出。
厉以宁文中提及的股份制改革,最早是在海南破题。事实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很多的改革举措就走在全国前面。从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到1988年率先推进价格改革,从除粮食外的生活资料价格全部放开到1991年放开粮食价格,包括在1992年率先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实行省级统筹的社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等,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改革“试验田”、开放“窗口”的使命的特区海南,一直在为全国多项改革蹚水探路。其中,股份制改革的海南探索更是可圈可点。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股份制改革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改革。在当时,这也是争论最大的一项改革。回过头看,全国股份制改革正是得益于地方的实践探索和突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12月16日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股份制改革是我在海南做过的最具实际意义的一件事。这项改革实践的意义在于,它探索出一条海南加快企业发展的新路子,这对今天的企业改革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改革初衷
建立更具活力的企业制度
1987年12月,36岁的迟福林从北京调任海南,参与海南省的筹建,到海南后担任了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政府体制改革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1991年,迟福林创建中改院,身份也从政府工作人员变成学者,参与推动了包括国企股份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政府转型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改革。
据介绍,建省之初,海南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如何尽快培育出一批与大特区开放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成为当时海南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迟福林说:“我来海南后,陪着时任省委主要领导进行调研,发现海南的基础特别薄弱,发展程度严重落后,连国有企业都是小作坊式,主要是些橡胶加工厂、椰子水加工厂、火柴加工厂。海南要发展,出路在何方?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1988年,我们提出了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
1988年,中央提出支持海南推进股份制改革。当年,国务院24号文件明确提出,海南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包括国家控股和部门、地区、企业间参股,也可以向本企业职工和社会上发行股票”。
海南为什么要推进股份制改革?在迟福林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南的市场主体发育严重滞后。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企业改革仍与内地一样,主要推行承包制,但遇到的困难又比内地特殊,特别是受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企业治理整顿以及国际市场变动等因素影响,一方面大开放的格局难以形成,以大开放引进国际国内大财团、大企业的设想也难以实现,而且企业经营情况恶化,甚至亏损严重。1989年前后,海南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一直在1/3以上。另一方面,当时海南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1980年代末,海口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连一个红绿灯都没有的省会城市。
企业发展的出路在哪?海南如何吸引各地企业?什么样的机制才具有吸引力?海南要发展市场主体,两个条件很重要,一是市场要活,二是体制要活。从当时的情况看,建立更具活力的企业制度,重要的出路在于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快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海南坚决走股份制道路,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确定了。
蹚水探路
探索出加快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从1991年上半年开始,海南开始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革试点,先后批准设立了海南新能源股份制有限公司、海南化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港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珠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股份制有限公司,5家公司的股本总额为4.54亿股。当年5月27日,省政府颁发了《海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试点暂行办法》《海南省股份制企业内部发行股票试行办法》;建立了省级资产评估机构,完善了会计、审计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
1992年,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截至当年12月底,全省有86家企业申报股份制试点,当年已批改制的20家企业普遍经营业绩良好。
“在原国家体改委支持下,海南的股份制改革在全国创下了多个第一:国内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是海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是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至1993年上半年,深圳异地上市公司只有9家,海南就占了4家。北京法人股交易系统开始只有10家企业,海南就占了5家。可以说,股份制改革在海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动全国股份制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迟福林说。
在海南,股份制改革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当时的分歧很大,股份制改革究竟是私有化还是社会化?是化公为私还是聚集社会资本搞建设?
在省政府相关会议上,就有人提出质疑:“你这样拿社会的钱来搞股份制,不是化公为私吗?”
迟福林回应道:“用社会集资的钱来推动海南建设,海南严重缺钱的情况下只能这么办,这不叫化公为私,应该叫化私为公!”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当时椰树集团提出了员工持股的要求。椰树集团的王光兴提出,该集团能不能通过内部员工持股和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方式?因为,椰子汁的配方是保密技术,而股份制改革可能不利于技术保密,同时也可能造成外来人炒资本。在这种情况下,省委、省政府认为,应当支持椰树集团实行员工持股。尽管如此,在争论了七八年后,直至2000年前后,椰树集团才正式开始实行员工持股。
股份制改革为海南培育和发展壮大市场主体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海航的发展壮大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从实践看,海南的股份制改革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是成功的,对海南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通过股份制改革,使得一批市场主体得以培育壮大。二是为深化国企改革找到一条出路。当时,海南国企商业企业亏损面积达80%之多,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三是通过股份制改革加快建立和促进市场机制培育,使所有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平等竞争,优胜劣汰。
迟福林同时坦言,由于缺乏经验和急于求成,海南的股份制改革有许多相当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1994年海南发展进入低潮时,一些股份制企业相继办不下去,有的企业直到今天还没有走出困境,某些企业已名存实亡。但无论如何,股份制改革是在原国家体改委等中央部委的支持下,海南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这项改革实践的意义在于它探索出一条海南加快企业发展的新路子,这对今天的企业改革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应继续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而且应当在规范的前提下走得更好。
海南担当
努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进行股份制改革,这是一种新的、大胆的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彼时,我国股份制实践处于起步阶段,积累的经验有限。在股份制实践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既有理论和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也有具体运作过程中的政策法规和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海南股份制改革试点的初步成功,对后续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从1993年开始,海南把股份制改革重点推向了基础设施领域,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海南高速公路”和“海南发电厂”等若干股份制企业。
事实证明,海南选择股份制改革这条路是正确的。股份制改革为海南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重要贡献。通过股份制改革,不仅可以迅速壮大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结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还让资金量数十倍地放大,并打破了资金的地域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海南建省初期开发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后来,这笔沉淀下来的资金也帮助海南渡过了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经济低谷。
从全国范围看,股份制改革的成功,展现了从实践突破到认识突破、再到新的实践突破和新的认识突破,并不断循环往复、达到新的实践和认识高度的历史逻辑。股份制改革不仅巩固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搞活了国有企业,而且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市场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转变,仍然需要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更为可喜的是,海南正在全岛推进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且比以往有了更多的改革自主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海南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努力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坚决扛起海南应有的责任担当,努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继续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蹚水探路。”迟福林说。
(本报海口12月17日讯)
新闻推荐
未来三年南方电网预计投入200亿元 基本建成海南省域智能电网
首届南方电网(博鳌)智能电网发展论坛现场本报讯12月14日,首届南方电网(博鳌)智能电网发展论坛在琼海举行。未来三年南方电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