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画家画海南 画笔下的浓浓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北国千里冰封,海南仍旧花繁叶茂。近日,“美丽乡村——第二届海南画家画海南美术作品展”在海口开幕。看着画面上那些静美的花鸟鱼虫、温柔的山川河流,越发让人感受这个海岛青山在人不老。
海南画家画海南,海口、三亚、文昌、陵水四市县艺术家共同守候美丽乡村的美丽愿景,在这84件高规格的创作水准作品中一览无余。从作品数量、题材内容、内涵挖掘、技术水平等方面来看,这次画展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示了海南美术的不断发展。
□本报记者吴雨倩文/图
海口呈现写实主义作品
返璞归真,为此次画展上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同时,画展的策划方向清晰明了:从海口沿着东线一路向南,海口、文昌、陵水、三亚四市县的艺术家的作品,因从北向南气候等大为不同,反映出来的人的精神面貌与精神向度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海口,有着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但因为一直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它的历史也不断被新的文明所冲刷。画家,作为社会人中极敏感极细腻极富有审美意识的一群人,当他们握着画笔进行创作时,便将本土文化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播出去,弘扬更广。
展览现场,海南省知名艺术家王锐的油画《秋后的雨季》,描绘了一小方水稻田,田里有稻茎,茎有倒影,畔上有树,树丛里有隐隐的几只牛在走,高天上有柔柔几缕云在流。笔法写意,色彩也单纯,主调是蓝与绿,再掺了点棕和黄。或许就是因为那抹蓝画得格外明净,令这幅画格外动人。
周铁利的油画《牙胡梯田》,色彩明快,气氛和暖。笔墨虽有工巧但更多在于心运。构图上进行了分割、解构、反常规的处理,大笔触刷出的大块面让形象夸张、变形,化笔墨为情趣,化景物为情趣,使整幅画面呈现了美学史上所看重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思想。
王娟的水彩画《暮归》,乍一看有一种稚拙与疏澹之感,但稍一静观,就马上会明白,对于王娟这样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说,她画中的色彩、图示,不在于对物象的如实描摹,而为心灵图影。
韩有亮的油画《回家的路》,单纯感人。满眼的青草树木绕着一带竹篱笆,一条延伸到岁月深处的小路,一幢矮墩墩的小房子,一只背对着观者的小狗,让人首先泛起的就是对乡村生活的熟悉之感。
徐麟的油画《微风》、李永惠的水彩画《晨曦》、林鸿平的油画《阳光洒落》、王雄的油画《黄昏·村落》、王阳的水彩画《午后》等,都在表达乡村的寂寞、小狗和人的寂寞、乃至于乡村文明陨落的寂寞。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不拘于法不拘于形的作品之外,海口多数画家所呈现的还是“将我心托于物而出”的写实主义作品。
文昌表达朴素真挚情感
84件艺术作品中,每一种媒材和风格都向观众展示出其独具特色的形式语言,水墨的清逸,水彩的灵动和油画的丰厚,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表意潜力。
文昌,古称紫贝县,而后三易其名的古老文昌,自唐代贞观元年起就有着“偃武修文”的人文追求,一千多年的岁月也没有消减“崇文”之质。文昌画家呈现的国画作品数量之多,就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地的某种文化精神指向。
在海南文昌的农村,有许多百年积累下来的优美老宅及生态环境。本次展览通过艺术家的画笔及审美视角,从各个方位把这些健康美丽的乡村资源,用最美的方式展现给世人,同时也借此呼唤推动个性化、多样性的乡村发展。
文昌艺术家林峥明的国画《村边即景》,以笔墨、丘壑、气韵晕染出春和景明,也秀也润,也逸也豪。黄保旭的国画《椰乡晨曲》、黄欣欣的《寨景》、欧卫珍的《家乡美》等,呈现出深受岭南画派的影响,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他们画出了地方特色,画出了山林田园之爱,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笔力、笔法相对柔弱而造成的审美遗憾。
作为著名的侨乡,文昌与世界的关联远比人们想象得要紧密、要深远,所以,油画艺术自然也是不陌生的。符基才的油画《我家老谷》、符诗崖的油画《乡村早晨》等,都表现出对家乡朴素而又真挚的情感。
文昌画家的整体风貌,不现代,更不前卫,但他们集体呈现的这种特质,可能也是值得人们思索的:中国画也好,西洋画也罢,画家们讲究的意境,就是要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陵水展现丰富渔村文化
时代的日新月异,势必会造成喧嚣和浮躁。但只要想到,迈出城就有个草长莺飞的“大自然”,返回身后面还有个稻花飘香的“小乡村”在守候,这颗焦灼的心多少就会宁馨几分,发现美丽,珍重想象,热爱生活。
地处北纬十八度、拥有丰饶旅游资源的陵水,近些年来在迅速变得时尚、变得发达……在海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海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星良看来,在陵水艺术家的笔下,从画面中看到了海南乡村的村景、建筑、民俗、童趣、田野、海滩等。画面中既有幽静的乡间小路,也有似曾相识的村里胡同;既有村民生产生活的画面,也有孩子们游戏玩耍的温馨场面;既有壮丽动感的滨海美景,也有恬静神秘的河湖小景。从这些画面,我们看到了“艺术真实”,反映了我们所能、所应看到的乡村本质和本质的某一方面。
郑研的油画《乡村童年》,暖色调、粗线条、大块面刷出了乡村的宁馨,四五个小女孩,手里举着柚子皮灯,笑嘻嘻地站在那里,观众几乎能从画面上听到她们咯咯咯的清脆笑声——能把画面画出声音来,传递了艺术的神奇。
为此次作品展增添另一抹亮色的,还有来自北京、重庆、贵州、湖南四地知名绘画艺术家齐聚海南,在陵水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写生创作,并为此次的画展奉献了4幅精品力作,展现了当地丰富的渔村文化。
外省艺术家们表示,海南景色的绚丽、植被的丰富性、村落的古朴等,都是很难一次性在画布上展现出来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研究,静下心来感悟海南独特文化的魅力,方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地域之美。他们对乡村美丽气质的深刻把握,来自画家作为“乡村人”的真情实感,来自在当今城镇化浪潮下越来越远去的乡村引发的“乡愁”。这些画作展示的乡村之美——美丽却不妖冶,安静闲适却不冷僻孤独,自在从容却不傲娇自大。
此外,外省艺术家们对此次画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近期海南画界不断发展的画家队伍创作了越来越多的风格多样的好作品,展现出新的绘画技巧,呈现新的表现力,形成新的风格。
三亚热辣之情跃然纸上
看一个人美不美,不能只看她的外在,要看看她的内在气质与品格修养。绘画皆如此,从作品看蕴含和意味。
站在三亚画家的作品前,总有一种沐浴在暖阳中的感觉,虽然如今已是深冬。黄嵘明的油画《飞渡》,构图大胆霸气的画抓住了热带那种永久的热烈、热辣、热情,一种酣畅淋漓而又一蹴而就之感迎面袭来;雷家才的油画《村头的记忆》,海南的老榕树即便活到八百岁也总是绿茵茵的,可他偏要用热昏了的心理色将它画得枯黄干燥,几乎一点就着,让人感觉暖意融融。
在《新海岸》艺术杂志副主编张毅静看来,与大幅作品相比,创作小幅油画作品时,创作者更容易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导致小作品有一些大尺寸作品不可取代的与生俱来的艺术魅力。
李生绮60×100cm的油画《村子旁的小鱼塘》,将寂寥小景绘出烟霞之色,村前树、小鱼塘、天外风,这幅画断云残树,清冷幽邃,小小一幅画作的背后,是多少年的积淀,多少年的孤独求索;陈奕文的《七星岭下的那片海》也是景境空旷,画出了空明感、莽远感、幽深感——不是曲折中的幽深,而是开阔中的无穷尽。
小作品的气息更贴近作者自然本真的生命状态,绘画语言相对纯粹,精神内蕴更加醇和,往往更能体现作者的独特气质与独立的艺术品格。
画家们用朴实无华的笔触表达了内心的激情:有海边厚重的涛声,也有秋后雨水滴落的清脆;有在田野辛勤劳作的女人,也有路边歇息的慈祥老人;有村外的霭霭暮色,也有午后的明亮阳光;有墙角的闲暇小景,也有壮观的山间梯田;有“她家”的老院,也有“咱们”的渔排。
据悉,海口首展结束后,将分别在文昌、陵水、三亚进行巡展。
艺术渗进
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吴雨倩
美丽乡村建设与艺术家的美学追求之间一定会擦出爱的火花。
美丽乡村和绘画艺术都以美为共同追求,美丽乡村的建设为美术家施展才华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美术也可以指导乡村建设,挖掘乡村内涵,美丽乡村建设既是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文化艺术界从精神层面对农耕文明生活状态的怀想,是民族精神的回望和重塑。
惊艳、欣喜、激动、感动……是我看了此次画展之后的复杂心情。海南省优秀画家围绕美丽乡村这个主题,展现了极具魅力的艺术作品。有俯察山川地貌,崇山飞涧、丛林港湾尽收眼底的,如传统水墨画似乎不受写生视野的局限,更能给予观众一种高远和纵观的愉悦;而绿树掩映、屋瓦层叠、霞映澄塘那种令人陶醉、随时变换的景色,似乎又是油画和水彩画更具悠长的地方。
不是简单乡村题材画展,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如海口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锐所言,通过举办乡村主题的展览、乡村建设画家写生基地、艺术家工作室,以开发乡村艺术衍生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群走到乡村中去,扩大民众对新时代乡村的关注,从一名美的传播者到成为新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为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助力建设美好新海南。
新闻推荐
临高新盈村的海产品在海南爱心扶贫网上热销,贫困群众干活更起劲了。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周静泊摄贫困户莫启清的花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