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刘复生谈海南文艺批评现状:处在爆发能量的前夜
近日,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在海口举行“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吸引了省内外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会后,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策划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刘复生。
学术变化已渐成新潮流
记者:这个会议聚集了现当代的诸多学者,反映了现当代研究的基本情况,您觉得新世纪以来现当代文学领域研究状况如何?
刘复生:这次会议的规模在本专业是少有的,这几乎是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界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武林大会,正式代表近四百人,天南海北,覆盖了几乎所有省份和地区,还包括了海外学界。众多学界同道有的来自学术研究的中心城市和前沿地区,有的来自边缘地带或中西部内陆省份,大家具有不同学术方向,分属不同门派,在学术观念和研究思路上差异巨大。
因为这次大会的代表大多没有经过刻意的约请和挑选,大多是以报名先后的次序而产生,所以非常能够反映当前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一般状况。
通过两天的会议,我的观察符合我的预期,从基本面上来看,现当代文学研究普遍陷于观念的陈旧和落后,视野仍然狭小,很多人甚至还局限在八十年代的理论和方法之中,对当代人文学术的进展缺乏了解,对当代世界的状况也非常隔膜,这显示了这个学科日渐老迈的一面。但与此同时,这次大会也显示了新生力量的崛起,自上世比九十年代末以来一直酝酿和累积的学术变化已经渐渐汇聚成新的潮流,这代表了这个学科富于自我批判性和活力的另一面。
有时候,我去北京的万圣这样的学术书店,总是会产生一种沮丧感,我们辛辛苦苦写一本书,潜意识里面总是把它当成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书,似乎每一个人都在关注它,其实并没有人关心。在图书的让人迷失的丛林里,我们多写一本书有何意义呢?
同样,如果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都在搞文学研究,而我们搞得和别人一样,那么,还搞它做什么呢?所以,不要轻易地嘲笑别人观点可笑,思想落伍,我们自己的研究在别人眼中又是什么形象呢?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建立,在八十年代兴盛的,它的活力和本质在于以学术的话语同步于时代,深层次地回应着历史的问题,这是它不同于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学科的关键所在。
总之,这次的武林大会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同行,也引导我们看到江湖,看到世界,看到众生。更看到我们自己。
海南文艺批评想走不一样的路
记者:您觉得目前阶段的海南人文学术的总体状况如何?
刘复生:我对海南的人文学术非常看好,海南偏居南方之南,固然有其远离主流学术资源的地缘劣势,却也因此远离了主流学界的固步自封,少了各种羁绊。天高皇帝远,海阔任鸟飞,正好开创新天地。应该看到,网络时代,学术资源的劣势事实上已经快被拉平了,当然,学术的政治资源仍然垄断在中心城市,但那只能让你多获几个奖,同样的水平(甚至更差的水平)却具有更大的名气,占据更显赫的江湖地位,也仅此而已,它们无助于你提高真实的学术水平和思想能力,同行们对此心里是清楚的,口头不承认是另外一回事。
我决不认为海南做不出一流的学术和创作,韩少功和张志扬等先生已经做出了回答。
海南正在汇聚一批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抱负和能力放在全国也是一流的,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人数还太少,还没有办法形成一种可以清晰被辨认的力量,可是,这个团体正在不断壮大,或许不用太久,它们就会被刮目相看。海南的战略地位越来越被重视,相信它的未来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海南学术队伍的未来是让人期待的。
记者:您身兼海南评论家协会主席,对海南当代文艺批评看法如何?
刘复生:海南的文艺批评目前处在爆发能量的前夜,它或许会更早地显示海南人文学术的能力,它将是一个突破口。中国当代的文艺批评要有新的话语,海南历史负担小,束缚也少,可以先行先试。我们想走不太一样的路。
新闻推荐
省政府企业家咨询会议成员建言献策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换道超车,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本报记者黄媛艳况昌勋梁君穷1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企业家咨询会议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5位咨询会议成员畅所欲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