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海南新闻> 正文

在富丽与寂寥的对比中凸显张力 王勃《滕王阁》诗赏析

海南日报 2019-01-15 07:27

■李纪镜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唐时称洪州),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下临赣江。后来李元婴被封为滕王,世人遂称此阁为滕王阁。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九月九日,洪州都督阎公于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参加了宴会,并即席作《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

首句“滕王高阁临江渚”写滕王阁所处地势之高、视野之阔。滕王阁得地利之便,富有气势,又利于观赏美景,诚为美事。第二句语势一转,写滕王阁昔日热烈欢愉的歌舞已不在。佩玉鸣鸾指的是佩戴玉饰,马车鸾铃鸣响。此处用借代手法,指佩戴玉饰、乘坐鸾铃马车到滕王阁观看歌舞、参加宴乐的富贵之人。起首二句即写出楼阁仍在但人事已非。

第三、四句,紧承上文,写豪华雅致的楼阁、清幽多姿的美景依然如故。从“画栋”“珠帘”,可见楼阁之华贵。早晨晚上,南浦、西山或云或雨,阁外的山水天光变幻无穷,奇丽动人。然而,当初建楼赏景的人已不见身影。这两句写出了繁华过后的冷清。作者用语极为节制,只用意象展现,不露丝毫情绪,给人以极大的回味余地。

五、六两句,感叹时光悄然流逝。闲云倒映在潭中,日子悠然而逝,物象改换,星宿推移,不知不觉中岁月已流逝。“物换星移几度秋”,流露出较强的感叹意味:时光流逝,不着痕迹,蓦然思之,让人叹惋。“几度秋”,有些版本如国家图书馆藏明朝活字本《王勃诗》、清朝蒋清翊注《王子安集注》等书均作“度几秋”。如为“度几秋”,则感喟的味道更浓郁。

第七、八句,既承“物换星移几度秋”,又照应开篇,问而不答,以景作结,余韵悠长。“今何在”,看似询问帝子今在何处,实则谓其今已不在此阁。然而,栏杆之外的大江一如从前,奔涌不息。两相对比,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触油然而生。第七句虽是问句,但并不求答案,问句中蕴含着对帝子已不在此处的感慨。第八句中,“自流”指的是自己流淌。从前,流淌的江水常常有阁中人兴致盎然地观赏。现在,阁中帝子已不在,江水只能徒自流淌无人观赏了。“空”“自”二词,巧妙地勾连今昔,以实写虚,让人联想到昔盛今衰,用语含蓄余味无穷。

整首诗选取“歌舞”“画栋”“珠帘”“南浦云”“西山雨”“闲云”“潭影”等意象,构筑出极具特色的场景与画面,形象十分丰满,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极具感染力。

佩玉鸣鸾的繁盛,歌舞罢去的冷寂;画栋珠帘的华贵,云雨自兴的落寞;不知何所的帝子,依然奔涌的长江……富丽与寂寥、短暂与永恒,形成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全诗表现了对风景依旧、人事已非、“繁华易尽”(《唐诗训解》)的慨叹。这种情感与王勃在《滕王阁序》所表达的“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的感慨是一致的。

王勃作此诗时年仅26岁,为何会有这种与年龄不相符的人生慨叹呢?这与作者的际遇有着密切关系。王勃少年得志,但也屡遭挫折与打击。他14岁即因“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16岁,被沛王征召为侍读;19岁时,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触怒皇上,被罢官。24岁,王勃任虢州参军之职,25岁时又因私杀官奴,论罪当诛,虽幸而遇赦,但被除名。26岁时,官复旧职的王勃,弃官东归,前往交趾省父。《滕王阁序》及此《滕王阁》诗,正是作于此时。

明白了王勃坎坷的人生际遇,我们就不难理解王勃在此诗中所表现的复杂情感了。

《滕王阁》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品读嘉宾:

李纪镜,海南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新闻推荐

今年春运海汽将投入 班线客运车2529辆客座总位数78380个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徐明锋通讯员麦世晓)春运将从1月21日开始至3月1日结束,为期40天。1月14日上午,海南海汽集团...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