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海南新闻> 正文

省博物馆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 江山多娇 时代记忆

海南日报 2019-02-25 08:15

钱松岩作品《井冈山颂》傅抱石作品《燕子矶上红旗展》钱松岩作品《南湖》丰子恺画作《春节小景》娄师白中国画《祖国万岁》古元版画《扫雪》红色娘子军雕像。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江山多娇——绂卿堂藏当代名家书画展”近日开展,展出海南收藏家张振宇的百余件藏品,包含书画及雕塑作品,当中不乏关山月、丰子恺、古元、钱松岩等名家之作。

这些展品创作年代从上世纪40年代跨越至今,以新中国发展、建设为主线,反映出新中国诞生以来所取得的伟大发展成就,也体现了艺术家们创作热情奔放的时代特征。

文\海南日报记者徐晗溪图\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

经典作品中的时代记忆

1952年,37岁的董希文受命完成《开国大典》。这幅油画作品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瞬间,成为“开国大典”题材绘画的经典之作。

本次展览,也有一幅布面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是朝鲜画家崔昌浩于2018年所作。本次画展策展人张振宇认为,崔昌浩借鉴中国老一辈油画工作者的艺术作品,新创作了朝鲜人民眼中的《开国大典》,寄托着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齐白石在1955年为庆祝国庆创作的《祖国万岁》,画面并不直接表现庆祝活动和热烈场面,而是以万年青的累累果实表达爱国之情。本次展览,展出了画家娄师白的作品《祖国万岁》。娄师白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14岁就在齐白石先生家中学习诗、书、画、篆刻,直至白石先生逝世,长达25年之久,得其言传身教,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为“齐派”重要传人。

娄师白的作品《祖国万岁》与齐白石的同名作品十分相似。画面是一株鲜艳夺目的红花从绿叶片中挺出的“万年青”,象征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简而又简的构图中,淡绿染叶,胭脂点果,清新雅致,“祖国万岁”四个大字更是表达出画家强烈的爱国之心。

画家李生琦认为,这幅画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红果、绿叶、黑字、白纸互相映衬,艳而不俗,寥寥数笔,写出了人世间最常见,却又蕴含无尽意趣的境界,对祖国的热爱与希望都融汇在这棵“万年青”中。

独特的红色山水画

“娄师白、齐白石的《祖国万岁》系列,单看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但放到中国美术史的长河里去看,就会感觉很震撼。”李生琦表示,本次展览展出的钱松岩的《南湖》、傅抱石的《燕子矶上红旗展》都有类似的观感,这些红色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的杰作。

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山水画讲究文人趣味和书卷气,强调绘画的书法性与笔墨表现,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形成一套图式和程序,构造出一种古典的、与现实相间隔的形式世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山水画表现手段已不足以应对新题材、新时代氛围和思想情感的要求,许多画家纷纷借鉴外来绘画技法运用于山水画创作,在写实性与写意性之间寻求平衡。

“从本次展览中,就可以看到中国画家的探索与中国画的发展。”李生琦感慨道。红色山水画始于解放初期,这一时期,几代山水画家经过艰苦探索,逐渐形成一种在题材、风格和语言上较为契合、艺术个性相对能够得到发挥的创作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与经验。比如,傅抱石、李可染等艺术大师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运用得淋漓尽致,产生了一批中国山水画经典之作。

具有史料价值的艺术作品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伴随着几代国人成长,深深刻入民族的记忆里。去天安门前拍照留影,在五湖四海的中国人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次展览展出的画家孙滋溪的油画作品《天安门前》,凝聚了一代人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记忆,将天安门这张祖国的名片以艺术的形式印刻在人们的心中。

“画面右下方有一位穿黑棉衣的老大爷,抱着老伴的遗像在天安门前留影。”张振宇告诉记者,这是真人真事,老大爷的老伴生前一直有个愿望,想到北京天安门前照张像,也许是当时经济和交通的条件限制,或是其他原因,未能如愿。为了实现老伴的愿望,老大爷抱着照片来到天安门前。

孙滋溪共创作了《天安门前》3幅系列作品,展出的这幅作品由孙滋溪和女儿孙路共同创作。

从本次展览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幅幅动人画面的背后,深藏着一个时代的情结和一代人的情感烙印,这些经典作品历经时间洗礼却永不失色的原因。

李生琦认为,“红色经典”题材画作带有特殊年代的印记,比如在构图上,突出领袖和英雄人物;在造型上,舞台化倾向明显;在色彩运用上,“红、光、亮”是其典型的特征。虽然表现手法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甚至已被时下画坛放弃,但“红色题材”作为那个时期的艺术产物,见证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状态,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品味经典

古元版画刀笔河山

文\海南日报记者徐晗溪

版画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自1931年起,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版画翻开了我国版画创作的新史页,这种新兴木刻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与古代复制版画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艺术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本质区别。

新兴木刻版画从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江山多娇——绂卿堂藏当代名家书画展”展出的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时期的版画作品,特别是版画大师古元的作品就体现了这一特点。2月22日,海南日报记者采访古元的学生、版画家董旭,讲述古元版画中的刀笔河山。

巴掌大的版画传递能量

展厅一角,展出了古元先生的版画作品《解放区的聆听》,这幅版画只有巴掌大小,但画中人物的胳膊与手等细节都处理得精妙,甚至可以辨认出办公桌上《解放日报》的刊头。“古元先生在延安时期的很多版画作品都只有巴掌大小,那时候,他每创作完一幅作品都拓印多张,分送给延安的乡亲们,小版画更利于传播。”董旭解释道。

“古元先生是广东人,因为对自由的向往,毅然离开家乡,辗转几千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董旭说,1938年,古元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来到抗日根据地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延安鲁艺深造,又到延安县川口区碾庄乡担任乡政府的文书,很快成为文化战线的主力军。

“古元先生还绘制了识字画片教乡亲们认字,比如在纸片上画一头牛,写上"牛"字,画一只羊,写上"羊"字。”董旭表示,《牛群》《羊群》《铡草》《家园》就是古元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是古元尤为珍视的岁月印记。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画风

本次展览展出的《解放区的聆听》就体现了古元版画的独特风格。董旭表示,在延安那几年,古元先生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版画风格,他的版画摆脱了西方木刻的影响,创造出以阳刻为主,构图多变,简洁、明朗、清新,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兼具革命性与艺术性,受到徐悲鸿先生的赞赏。

古元先生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准则,创造着和社会生活相呼应的艺术作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审美需求也变得不同,这一时期古元创作了《玉带桥》《甘蔗园》等套色版画作品。本次展览展出的套色版画作品《扫雪》就是他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

藏家心语

我以美图慰劳生

文\海南日报记者徐晗溪

“江山多娇——绂卿堂藏当代名家书画展”的百多件展品中,不少画作的名标出自策展人张振宇手写,有些作品他还配上读画心得。其中,很多心得他以“卢德卿之子张振宇”来落款。张振宇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卢德卿是张振宇的母亲。

“我能把收藏搞出点名堂,只能说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自然要努力为社会做些事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海南省博物馆的邀请下,有了这个展览。”为了这个展览,张振宇忙了两个月,赶在大年初一开展,为的是让市民和游客从这些艺术品中感受社会主义中国的快速发展。

“我已经前前后后讲了十几场了。”张振宇一般是从展厅右边的四幅“枫桥夜泊”系列版画开讲,展厅内转一圈刚好是新中国的一个发展历程,讲解大概耗时100分钟左右。讲完一圈,张振宇背上全是汗,他的声音洪亮,对艺术发自内心的喜爱。

他很风趣,比如他会打趣某幅国画作品中画男不画女是个败笔;看到关山月的作品,会讲岭南画派以及他对家乡的热爱;走到作家赵树理的画像前,他会很崇敬地向大家分享他对赵树理作品的理解。

早在2009年3月,张振宇就在《新民晚报》开设“爱物琐记”专栏,次年9月,在“中国艺术品网”开设“爱物琐记”网络窗口,建造了一个图文并茂的网上美术馆,定期向网友分享他对艺术品的理解。

“我以美图慰劳生”是张振宇的经典名言和人生理想,他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美术来教育最易让人读懂生命的意义。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海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标准起步

扫扫二维码看视频报道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郭尚)2月24日晚上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以《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标准...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