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整合资源,用科技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做给农民看 领着农民干 带着农民赚
■本报记者王玉洁
唐当佐是个名副其实的“老科技特派员”,今年是他挂职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科技副镇长的第6个年头。原来在省农业科技110股份公司当农业科技人员的他,不仅给全镇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还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推广“订单农业”……
“带着农户科学种地,带着农民赚钱,为镇里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一些建议,转变当地农业发展观念,是我们的目标。”唐当佐近日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是他选择继续留在这里的动力。
说起唐当佐,海尾镇三联村的村民唐三善感激不尽。“以前我家里只种了几亩辣椒,收入微薄。”他说,多亏了2015年唐副镇长带大伙种茄子,还手把手教种植技术、找销路,自己才还清了债务,过上了好日子。
“当前全省有2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村一线。”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相关负责人戴恩宇介绍,凡是能为农民、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人员和团队,经过一定程序选派都可成为科技特派员,他们用接地气的方法和农户沟通,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地区提高产业发展效益。
809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全省600个贫困村
侯本军是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博士,也是今年新一批的挂职科技副乡镇长,到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挂职的他不仅在本乡示范种植毛薯,带领村民种下产量更高的山兰稻新品种,还为青松乡青松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侯博士不仅指导村民在山兰稻田里轮作种花生,还指导村民种红辣椒,增加农民收入。”青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陈立斌说,遇到难题,他常向侯博士请教。
虽然朝天椒效益不错,但前些年五指山毛阳镇毛兴村很多村民不敢种。“农户不敢种就让村干部带头,专家示范新品种;好种不好卖就让农科院想办法。”到该村负责扶贫工作的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吉训聪说。
看到管理、防虫、排水都有专家指导,毛兴村村民王小兰今年种了1.8亩,共有近4万元收入。经过统计,全省有2000多名农民参与到科技创业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活动中。
当前乡亲们身边常见的科技特派员大多是农技专家、农业科技110技术服务人员、挂职科技副乡镇长、企业技术服务团队、返乡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等。“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选派了809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全省600个贫困村。”戴恩宇介绍,他们的到来,不仅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还带来了农业发展新理念。
科研人员带项目下村,带动产业发展
临高县东英镇有5.6万亩林地,其中八成是浆纸林,缺水,效益低。农民发展什么才能致富?
经过调研论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认为这里适合种黄皮树。于是,他们带着人才、技术和种苗,打造了黄皮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院里与黄皮有关的技术和项目,都将在这块基地示范和推广。
“科研人员带着项目下村,能让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带动产业发展。”临高县科技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临高县皇桐镇实施的《湘莲子关键性栽培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就以“科技+扶贫+贫困户”的模式吸引了金波村25户贫困户参加,带动了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务工增收20多万元。
2018年以来,省科技厅共支持挂职科技副乡镇长配套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110个,投入专项资金800万元,同时引导市县政府和社会投入750多万元。戴恩宇介绍,这些项目积极吸引农民直接参与,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在“最后一公里”的转移转化,培养了一批专业户和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
科技扶贫示范“百村千户”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年初,一家台湾企业在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村开垦了一片莲塘。早在两年前,海口万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这里发展蜜蜂养殖和瓜菜种植,带动村民一起养牛蛙。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唐其良计划整合村里的莲、蜂和古宅等特色资源,力推“一村一品”,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南岛村村民肖植玉,是海口南岛荔枝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有20年的荔枝种植经验。他们合作社有800多亩荔枝,经常有农技专家到这里组织培训。
“加以示范和引导,这些发展得有特色的村庄、有能力的农户能释放更大能量,可以激发贫困地区群众创业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戴恩宇说,为了引导现代农村社区发展,建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农民,省科技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扶贫办共同推进海南省科技扶贫示范“百村千户”创建工作,到2020年底前建成100个科技扶贫示范村、1000户科技扶贫示范户。
当前,金堆村等102个行政村已经被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村创建对象,肖植玉等1046户家庭为科技扶贫示范户创建对象,旨在提高农民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提升科技素养,推动科技扶贫再上新台阶。(本报海口9月9日讯)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记者从海南省工信厅获悉,海南正在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建设,同时也在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分时电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