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海南畅谈文化经济发展文化创造价值
12月1日至2日,近千名企业家参加以“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论坛上,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就“文化如何赚钱”等发表演讲,畅谈文化经济发展问题。
好的文化可以赚钱
“文化经济,文雅地说是用文化创造价值,通俗一点讲是用文化赚钱,文化能不能赚钱呢?当然可以赚钱。”莫言说,但反观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大多数是赔钱的,包括戏剧在内的很多艺术作品,都是依靠政府补贴才能支撑下去。排练出的戏剧,通常在演出了二三场就被束之高阁,于是就产生了花了不少钱却根本没有“能挣钱”现象,“差的文化不可能赚钱,好的文化肯定可以赚钱。”
“我在伦敦看了两场根据雨果小说《悲惨世界》改编的歌剧。2009年看了第一场,2019年看第二场。”莫言以自身的经历举例。让他震撼的是,他观看的这两场歌剧,时间跨度长达10年之久,在这10年里,歌剧每天都在同一剧院演出,而剧场也成了歌剧《悲惨世界》专有演出的剧场。
到目前,歌剧《悲惨世界》已经在同一剧院演出了近9000场,演员也换了好几拨,剧院所有的座椅都已经被坐烂了,但场场几乎座无虚席,甚至有时候一天要演两场。“这样的演出盛况和票房效果自然是能赚大钱的。”莫言说,在伦敦,许多演出常常一票难求。
今年,莫言去了4次日本,主要的目的是做文化课堂,看戏也是他重要的活动之一。在一个有104年历史的古老的剧院,莫言看了5场戏剧。他了解到,剧院100多年来一直在坚持演出戏剧,而且越来越红火,不仅在日本有大量粉丝,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粉丝。演出的剧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改编自西方的歌剧,有的是根据欧洲的故事改编,也有日本民族传统故事。
“这个剧团演出有两个场地,一个在东京,一个在神户,票价约是3500元人民币,我有几次还是高价买退票才可以看到。”引发莫言思考的是,一个剧团可以坚持100多年都赚钱,这种经验在中国能不能复制?“结论是当然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
“中国人对艺术的爱好,从来不弱于任何一个国家。关键看能够拿出什么样的东西给观众。”莫言认为,中国有大量人口资源,又有丰富的戏剧品种,如果剧目能够选择得当,演出精益求精,自然会吸引来观众。其他的艺术品类,如美术、音乐、舞蹈等,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创造价值。
差异发展是关键
在12月2日上午的主论坛演讲上,莫言谈到,他在文学创作的时候,偶尔也会写戏剧。随后,他还谈到了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守旧。当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高峰阶段,让后来者感到无法超越时,创新的欲望就会产生。这种创新会带来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或者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的诞生。
文学创作领域的创新一般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从古典中寻找新灵感、发现新素材也是常有的事。“我本人的小说创作,就是从经典文学和民间传说故事中获得灵感和素材。”莫言坦言。
“文学无论如何创新,如果与人的情感命运无关,文学也就没有意义了。”莫言的经验是,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通过翻译感动别国的读者,就是因为这些作品里面都有人类情感的共同性。
而在坚守文化艺术共同性的同时,也要发展、突出、保护文化艺术的差异性或特殊性。因为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寻找差异、发展差异都非常重要。“保护差异、突出差异、发展差异,才可能使我们的产品保持高质量水平,创造高质量价值。”莫言说。(本报博鳌12月2日电)
人物名片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他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红高粱家族》
《檀香刑》
《丰乳肥臀》
《酒国》
《生死疲劳》
《蛙》
新闻推荐
《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年10月1日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先从地级市试点 农村不照搬城市做法
本报讯(记者赵庆山)日前,《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通过,海南定于2020年10月1日起开启垃圾分类。12月2日上午,《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