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发现早治疗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打造科学高效团队近日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
多学科协作全院共防共治脑卒中
“感谢你们救了我儿子两次命。”近日,在海医一附院卒中中心的病房里,患者林闲(化名)的父亲眼含泪花,向医生连声道谢。
去年10月11日的午后,在海南务工的湖北人林闲突觉左侧手脚麻木、乏力,几天后出现言语含糊,口齿不清,左侧手脚不能抬举。经海医一附院卒中中心诊断,确诊林闲患了“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俗称“脑中风”)。由该院多学科协作的卒中介入小组紧急实施了“血管取栓术”,从其血管中抽出大量血栓。术后第1天,林闲便可以下床活动。7天后,林闲回到了工作岗位。
去年12月12日,由于未能完全按照医嘱作息,林闲第二次被送到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结合相关检查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再次闭塞,又进行取栓,并植入血管支架。林闲术后第3天左侧肢体力量基本完全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后于术后第7天出院。
海医一附院党委书记、卒中中心主任蔡毅说,为提升脑卒中的整体防控能力,海医一附院提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目标。海医一附院卒中中心打破学科间壁垒,实现急救120、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检验科、放射科、介入导管室等多学科协同诊治。
目前,该院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救治实现了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导管吸栓、支架取栓等技术桥接复合开通血管,提高了开通率、提升了手术效果。在缺血性脑卒中非急性期救治实现了机械开通、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技术综合应用,降低了卒中的致残率、复发率。
为脑卒中患者打开绿色“生命通道“
海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其富介绍,脑卒中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疗效的时效性明显,应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监护、检查和评估,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确诊或高度疑似脑卒中的患者,海医一附院立即开放急诊绿色通道,优先出诊、优先转运、优先检查、优先治疗,建立一键启动、绕行急诊、一站式的医疗服务。
2019年4月11日,84岁的海口吉阿婆出现右侧肢体不能抬起等症状,家人紧急将老人送至海医一附院进行急救。海医一附院急诊绿色通道医务人员紧急启动“脑卒中急救流程”,60分钟内即完成了相关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神经内科医生为吉阿婆实施了“球囊扩张+支架植入闭塞血管”手术,阿婆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恢复再通,术后第7天右侧肢体肌力有所恢复,目前生活已经可以自理。
“现在最短只需要20分钟医生就能介入治疗。”李其富表示,无论是患者由家人送到院或者通过急救120到院,一旦高度怀疑脑卒中,立刻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免挂号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根据卒中诊治流程,立刻启动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检验科、放射科、介入导管室人员和设备,为患者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接受治疗,减少卒中的死亡率、残疾率和再发风险。
此外,该中心还为脑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全方位的脑卒中筛查、诊疗、健康管理等全流程服务。
注重人才培养打造科学高效团队
记者了解到,海医一附院卒中介入团队原有博士1名,副主任医师1名,去年又引进博士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同时培养4名青年医师作为后备力量。
李其富表示,在设备投入方面,该院全力保障卒中中心的运行,设备和耗材审批走绿色通道。目前已有两间血管介入导管室,开展了包括CT灌注成像,脑颈超声多普勒等新技术,脑血管病复合手术室也正在建设中。
自2018年11月至今,一年多来,该中心静脉溶栓100余例,总手术量达到1000余例,其中脑血管造影562例,血管内介入治疗339例,外科手术治疗100余例。
2019年12月,海医一附院卒中中心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晓梦)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考核办法(修订)》(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