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纪录片《大战海南岛》 开启海南红色叙事先河

海南日报 2020-04-30 09:31

纪录片《大战海南岛》截图。纪录片《大战海南岛》片头。《大战海南岛》截图:胜利时刻。《大战海南岛》截图:海南人民热烈迎接渡海大军。文/本刊特约撰稿曾庆江

在众多的海南影像作品中,《大战海南岛》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它如实记录了当年解放海南岛的重大历史事实,给大众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让我们在“第一现场”见证了解放海南艰苦卓绝的斗争;另一方面,它直接开启了海南红色题材纪录片的多维创作,在推动海南影像创作方面功不可没。

真实记录孤岛奋战历史

《大战海南岛》是一部有声黑白纪录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并于1950年出品播出,体现了超强的时效性,殊为难得。这部作品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随军电影工作者在战争现场拍摄的,少量镜头是为了情节需要在后来补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录片《大战海南岛》体现了时效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有着较高的“纪录理念”。

尽管是纪录片,《大战海南岛》并没有把视线完全定位于渡海作战,而是将海南人民几十年来艰苦卓绝的斗争都纳入其中。这部作品具体包括: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战斗历程的介绍;解放军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纪实场景;海南军民配合解放大军渡海作战情景;海南各族人民迎接解放大军的欢庆场面;解放海南对于解放全中国的意义。层次脉络清晰,叙述有条不紊,体现出广度和深度的较好结合。

影片一开始便介绍当时国共战局,借此表达解放海南岛的重要意义。接下来介绍琼崖武装力量为海南岛解放而打下的坚实基础。在一组海南的风光镜头后,影片切入主题“这就是海南岛,岛上的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也有着英勇斗争的历史”。随后,镜头转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疯狂地糟蹋着海南岛上的土地,到处都是轰炸、烧杀,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冯白驹领导的革命武装英勇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蚕食”“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作为一部纪录片,影片多次出现琼崖革命领导人冯白驹的镜头,包括开会、部署战斗、指挥作战等场景。此外,还用大段镜头表现了琼崖战士艰苦的战斗生活——23年只发过一套新衣服,缝了再缝,补了再补;没有饭吃,拿山上野菜充饥,野菜养活了革命战士,大家叫它“革命菜”;没有房子住,树枝树叶搭成了帐篷,睡的是野草地,盖的是芭蕉叶……

正因为琼崖革命武装艰苦卓绝的努力,这才为顺利解放海南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正因为琼崖群众基础较好,解放军才能顺利渡海,完成解放海南岛的历史任务。《大战海南岛》是关于琼崖纵队珍贵的影像资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战海南岛》还出现了琼崖女战士的形象。

渡海作战场景动人心魄

渡海作战是解放海南岛的关键,这自然构成了《大战海南岛》的高潮部分。由于多为现场实录,因此各个场景环环相扣,动人心魄。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渡海战士研究船只以熟悉海上作战。尽管群众将自有的船只贡献出来,但是面临着木帆船和钢铁军舰的战斗,同时还有敌军立体的防卫工事。但是,渡海勇士们克服万难,最终具备了渡海作战的能力。比如战士们先前没有经历过海战,因此主动学习驾驶船只的技能;为了克服晕船,在海滩进行各种形式的“旱练”;为了突破敌人的立体防线,反复设计作战方案……在作战条件成熟后,以邓华为首的前线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了严密的作战计划,即由野战军先头部队登陆,和琼崖纵队会师,从而加强岛上武装力量;然后由渡海大军发起大规模渡海强攻,突破敌军的立体防线,实现顺利登陆。

渡海大军渡海强攻是《大战海南岛》高潮中的高潮。在海岸大炮的掩护下,解放军的木船和敌人的飞机、军舰展开搏斗,枪林弹雨以及战士敏锐的动作、对胜利充满渴望的笑容交替出现在画面中,实在是动人心魄。渡海战士们争取强渡登陆第一船,体现出高昂的战斗精神,最终摧毁了敌人自诩牢不可破的“伯陵防线”,成功实现顺利登陆的战斗目标。

彰显琼崖纵队战士对渡海野战军的盼望以及两支兄弟部队的情谊,是影片的又一个亮点。两支部队事先并没有什么交集,但是为了共同目标走在了一起,因此格外亲切:“大陆上带来的饼干,你们尝尝吧,大陆上的同志都惦记你们,敬佩你们在困难中坚持了23年。”“同志们喝口水吧,感谢你们英勇地渡过大海,海南岛就要全部解放了。”通过富有诗情的解说,两支部队会面时的场面感动人心,体现出强烈的必胜信念。

渡海部队登陆和琼崖纵队顺利会师之后,立马展开了面向全岛的解放战斗,通过黄竹、美亭大战之后,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海南群众欢迎渡海战士的动人场面也是《大战海南岛》表达的重要内容。在海口,人们载歌载舞欢迎渡海部队的到来;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时,黎族、苗族同胞带着各色各样的水果来欢迎,还表演歌舞慰问部队战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分出现了少量的同期声,可谓是技术上的突破。

对于解放海南岛的重要意义,《大战海南岛》的后半部分也予以了激动人心的解说。正因为海南岛的顺利解放,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妄想借助海岛作为反攻大陆跳板的计划。因此,《大战海南岛》可谓是对革命胜利果实的延伸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海南岛解放的重要艺术作品

《大战海南岛》作为海南省早期不可多得的记录影像,已经成为纪念海南岛解放重要的艺术作品。不仅如此,《大战海南岛》还开启了海南红色影像叙事之先河。

在共和国的缔造史中,海南具有特殊意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备受人们称道,这使得红色革命历史成为海南题材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正是从纪录电影《大战海南岛》开始的。通过纪录影像来展现琼崖红色革命史的作品不绝如缕,充分展现海南人民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是海南影视创作的重要内容。

比如,《红色现场》是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推出的大型纪录片,分为《竹林里的风雷》《椰寨枪声》《枪杆子里出政权》《开荒辟地力保火种》《艰苦求生胜利突围》《红色娘子军扛枪为人民》《抗战烽火燃烧琼岛》《白沙起义》《冲破黎明迎解放》《解放海南岛》等10集,通过采访琼崖革命参与者以及后人、见证者,寻访革命历史遗址,党史专家讲解以及记者讲述等多种形式,讲述琼崖革命血与火的传奇。

又如,为了纪念海南岛解放60周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在2010年和2011年先后播出大型文献纪录片《日出琼崖》和《浴血琼崖》。《日出琼崖》采用纪实手段,又巧妙地借鉴了电视剧的表现手法,集中展现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海南岛这几个月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大战海南岛》的响应和拓展,获得受众的高度赞许,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一等创优系列专题片。《浴血琼崖》则聚焦于23年琼崖革命史,全景式地表现出了爱国华侨、琼崖妇女、黎族同胞等社会各界对琼崖革命的大力支持,在视听盛宴中将主流价值观传达给大众。用纪录片的形式向年轻一代叙说革命历史,传递主流价值观,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值得进一步推广,当然也是《大战海南岛》的当代回响。

《大战海南岛》是随军电影工作者石益民、刘德源等几人共同完成的。石益民于1945年参加延安电影团培训班之后,就前往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助理、摄影师。曾跟随部队两次拍摄解放军入城北平的场景,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在解放海南岛的战斗准备中,战士们在沙滩进行“旱练”,几位摄像师则在晃晃荡荡的船上试验怎么拍片。石益民曾经说,因为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解放军一占领阵地,他们马上就缴械投降了,这是《大战海南岛》中战斗场面不多的主要原因。在海南岛上,“快日出的时候,我们透过椰子树拍阳光,那真是美的享受。”

链接

那些在海南拍摄的红色电影

1950年,一部时长25分钟的黑白纪录片《大战海南岛》,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海南影视创作的序幕。随后,涌现出一大批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

这些老电影是海南历史和红色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对海南革命历史的追溯和历史细节的追寻,表达了孤悬海外的海南岛,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在与中央曾经失联的情况下,始终与祖国解放大业的步伐保持一致。

在海南岛拍摄的部分红色电影:《南岛风云》(1955年)《椰林曲》(1957年)《红色娘子军》(1961年)《南海潮》(1962年)《碧海丹心》(1962年)《南海风云》(1976年)《海外赤子》(1979年)等,构成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海南影片的主要内容。

新闻推荐

省检察院组织青年干警座谈 以青春之我 扛起检察担当

本报讯(记者曹飏通讯员杨帆)“如何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使命中扛起检察担当,为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作贡献,需要我们每一位青年...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