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东坡笔下的海南麦事海南也曾麦浪芃芃

海南日报 2020-07-20 08:00

东坡曾记“海南麦稻,率三五岁一变”。《东坡全集》儋州东坡书院中的东坡讲学组像,居中者为苏东坡,右侧站立者为苏过,左侧听者为黎子云。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文\本刊特约撰稿李公羽

又到夏秋,丰收季节。久居海南岛上,总以为海南无麦,其实早在北宋时期,东坡贬琼时就已记录了不少麦事,而且后世还有海南岛上麦浪翻滚的史料。

澄迈春郊,麦浪芃芃

乾隆二十七年(1762)春,山西凤台举人陈名俭,调任澄迈知县。他是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康熙字典》总裁之一陈廷敬之孙,才华斐然,体察民情。《光绪澄迈县志》记载了陈名俭到任澄迈当年所作《春郊麦浪》一诗:

节候频年领祝融,来麰(móu大麦)那得觏(gòu)芃芃。

种希琼岛三千里,芒吐澄江一邑中。

鸦拂黄云沾丽雨,雉飞碧浪舞春风。

何须别觅奇踪产,击壤双岐乐岁丰。

陈名俭乾隆十九年曾在山东荣成任知县,是见过小麦高产区的丰收景象的。来到澄迈,他盼望琼岛三千里都播种小麦,心情也可以理解;澄江一邑麦芒连片、阳春吐穂,碧浪飞舞,他确是记载了澄迈麦田数量多,春麦长势喜人的丰收景象。

出生于澄迈县贵平乡安宁都(今属美亭乡)大美村的王赞襄,明神宗朝任户部员外郎、广西按察使司分巡左江道副使职,万历年间再授文林郎、儒林郎。《嘉庆澄迈县志》“策”篇载有王赞襄《问琼南人物风俗》一文,记有“以物言之:则田腴三熟,桑倍八蚕,珠麦凤凰……”

《嘉庆澄迈县志》卷一“地理志”明确记载:“澄近附郡西,气候与郡城无异……正月麦熟,一岁八蚕。”此志记载本地物产有:“麦,二种,曰大麦、小麦。”

海南定安县东厢多效(今属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人王士衡,字秉铨,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后为中书舍人,升任右长史。《正德琼台志》在“土产·麦”下注有:“产琼山、澄迈、陵水”,随后全文收录王士衡长达2500字的《劝谕乡里种麦文》。其文中质问:“海南澄迈地可种麦,何独定安即不可种?”也充分证明,至少明朝时澄迈种植小麦已很有规模,并产生大的影响。

此外,《光绪昌化县志》卷一“物产”类中记载:“麦有大小二种。”可见,大麦、小麦都是当地物产。

《正德琼台志》卷八“土产上”载:“荞麦:出儋崖,可酿酒。面次于麦。”“珍珠麦:产崖州。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花作穂,子色白如珍珠。饭食。土人多种以酿酒。《外纪》诗并引:珍珠麦即薏苡。汉马伏波南征以薏苡久服胜瘴轻身,载之以车入洛。”记载了除大麦小麦之外的另两种麦。

东坡笔下的海南麦事

东坡先生北宋末年贬谪海南时,就已多次记录琼州麦事。

东坡毕生,知农、爱农、劝农、助农,对于麦稻之类,十分熟悉,与“麦”有关的诗词文赋不计其数。他对于麦的了解和情怀,非一般人可以比拟、可以想象。尽管关于“麦”的种属科目,或许古今有所不同,但东坡在儋州期间多次写到麦和稻。

黎子云是海南儋州人,史志记载的儋州第一文人。苏东坡贬儋,与黎子云谈诗论对,交往甚笃,对黎十分敬重。元符二年(1099)东坡到儋州两年了。黎子云告诉东坡:“海南麦稻,率三五岁一变。顷岁,儋人最重铁脚糯,今岁乃变为马眼糯。草木性理,不可知者。”(《苏文忠公海外集·马眼糯说》)

东坡所记“海南麦稻,率三五岁一变”一句,在王文诰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载为“海南秫稻,率三五岁一变”。王时宇重校、郑行顺点校《苏文忠公海外集》仍载为:“海南麦稻,率三五岁一变”,并在页下脚注中指出:“麦稻,校注本作"秫稻"。”樊庶编注得树轩刻本《苏文忠公海外集》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刊行,原为“海南麦稻”;王文诰编注集成,晚其数十年,校注本改“麦”为“秫”,且不加说明另本为“麦”,未解其意。东坡原写为“麦”,但愿不是后人为先人尽心,以为海南无麦而改正,其实却是改错。

《东坡全集》收录东坡《新年五首》,其四、五二首在东坡《七集·续集》中收录时题为《儋州二首》,其一为:

小邑浮桥外,青山石岸东。

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

万户不禁酒,三年真识翁。

结茅来此住,岁晚有谁同。

“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可见东坡深谙农事,情系民生。茶树未展的嫩芽谓之“茶枪”;已展开的嫩芽,称作“茶旗”。史上团黄茶的茶枪,十分名贵,但烧畲耕种后的土地,逢雨雾霏霏的湿润气候,才会有极品的茶枪。小麦根系独特,又深又细,因而耐旱怕涝,多雨多水,只恐白忙。东坡对眼前麦苗生长的状态很感忧虑。此诗作于元符二年(1098)正月初七。是年,“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泉广海舶不至,药物酱酢等皆无。”(《与侄孙元老书》)

历来确有一些专家学者持此诗作于广东惠州之说。但多数选注和研究者,综合分析考论,仍坚持认为此诗写于海南。

明万历间儋州知州陈荣选刻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卷四的第一首《寓儋一首》,所收即是“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一诗。

樊庶编注《苏文忠公海外集》,录东坡《新年五首》,其第四、第五首,即《儋州二首》。“茶枪烧后有”,下注:“顾渚山记:团黄茶,有一枪雨旗之号。”诗末特注:“此五首,疑公渡海之次年作也。谓作于惠,似悮。”郑行顺点校《苏文忠公海外集》,仅编原《新年》五首之四,题名《寓儋》,诗后注:此首施注编在惠州,乃《新年》五首之一。据年谱有“万户不禁酒”二句,则又是居儋作。

其实,仅“结茅来此住”一句,已明示此为东坡居儋“结茅”桄榔庵所作。东坡寓惠州时所居三处,是合江楼、嘉佑寺和白鹤峰(东坡祠),无须“结茅”。

东坡诗《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版本有异,文字大同。以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得树轩刻本《苏文忠公海外集》为据,二首之一内容如下:

乱山滴翠衣裘重,双涧响空窗户摇。

饱食不嫌溪笋瘦,穿林闲觅野芎苗。

却愁县令知游寺,尚喜渔人争渡桥。

正似醴泉山下路,桑枝刺眼麦齐腰。

有研究者指出,东坡此诗写于浙江昌化县,而非海南昌化县(今昌江黎族自治县),论据之一即是海南没有桑和麦。其实不然。除上述文献记载之外,笔者实地调查走访,昌江县本地民众介绍:唐宋时期平黎、戍边,大量内地长官、军士入琼,喜食面粉。昌江虽濒海临江,但有大面积旱地和沙地,不宜种稻,适合种麦,至海南解放初期仍有小麦种植。海南冬春两季雨水不足,正适合抗旱力强的春小麦生长。

至于今之昌江,以及海南岛上没有麦田,主要原因是当年军士、长官的后人,早已与本地民众一样喜食大米,因此不再种植小麦,当然气候等条件的变化以及产量等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

东坡以麦酿酒的记载

《正德琼台志》中“饮馔属”类记:“真一酒,米麦水三者为之。东坡于此尝酿。自歌诗并序。”以郑行顺点校《苏文忠公海外集》所收《真一酒歌(并引)》为本,诗为:

空中细茎插天芒,不生沮泽生陵冈。

涉阅四气更六阳,森然不受螟与蝗。

飞龙御月作秋凉,苍波改色屯云黄。

天旋雷动玉尘香,起搜十裂照坐光。

跏趺牛噍安且详,动摇天关出琼浆。

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

酿为真一和而庄,三杯俨如侍君王。

湛然寂照非楚狂,终身不入无功乡。

全诗凡十六句,句句在韵,通首指麦,竟无一“麦”字。首二句“空中细茎插天芒,不生沮泽生陵冈”,即明确描绘了小麦生长的状态与习性。樊庶编注《苏文忠公海外集》收录东坡《真一酒歌》,并对此诗作大量诠释,解读麦与稻的种植等区别,十分精准。

《苏文忠公海外集》“杂著”篇又收录东坡《真一酒法》,记述“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谓之真一法”,具体详细地记载了用白面“作蒸饼蒸熟”“起酵”等操作过程。

《万历儋州志》载,儋州知州陈荣选,史载口碑甚好:“厚助文士,翻刻书籍,劝课农桑,男女别途。”他辑校《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五卷,收录东坡《真一酒·并引》。东坡引文为:“米麦水,三一而已。此东坡先生真一酒也。”东坡此诗曰:

拨雪披云得乳泓,蜜蜂又欲醉先生。

稻垂麦仰阴阳足,器洁泉新表里清。

晓日着颜红有晕,春风入髓散无声。

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

东坡悯人,深谙农事。初临儋州,劝阻杀牛,助农务耕;再度春秋,“春牛春杖”,“稻垂麦仰阴阳足”,这种细致的观察与形象的刻画,为我们留下了北宋末期海南岛民众勤劳智慧、麦稻复种、耕作终年的美好记载。

新闻推荐

记者探访高考评卷现场 实行全封闭管理 评卷进度过半

7月17日,在海南师范大学评卷场,评卷老师戴着口罩认真评卷。本报记者苏弼坤摄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考网上评卷工作已于7月14日...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