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大部分听力 “偏偏”要创作 咬牙不放弃 打开了听音的世界 10年参与创作近200首音乐作品 如今立下新目标:为自贸港多写歌琼籍青年词作家王生宁无声处有天籁
这位34岁的词作家,已写了近200首音乐作品。当问起从何时开始正式写词,却连王生宁自己也讲不清楚。“可能是大学时期”,他说,那时在网络上帮人写了几首歌词,“也不算正式进入音乐行业。”里程碑或许是2010年那首脍炙人口的亚残运会闭幕式主题曲,可是在当时,他只是延边大学一个研究所的“编外”研究员,还算不上专业词作家。
他心里更为倾向的答案,或许是20多年前,逐渐失去大部分听力之时。他抱着小小的录音机,沉醉在音乐世界,立下创作的愿望。即使听不清,也不妨碍他在心里唱着歌。失去了声波振动带来的旋律,他依然在近乎无声的世界里,追求天籁。□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贺立樊苏桂除
总抱录音机听歌睡觉
他的听力慢慢被侵蚀
与王生宁的交流,需要依靠语音转文字软件来实现。即使已经失去大部分听力,每当提起音乐,他的眼里依然闪动着光芒。
2010年12月19日,广州的夜空烟火纷呈,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亚残运动会迎来闭幕式。来自亚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运动员依依惜别,闭幕式主题曲《你让世界从此不同》响彻全场。
“曾经多少冷暖/都抱在怀中/用奇迹照亮/生命天空……”动人的歌词感动无数听众,也记住了那位仿佛把歌词写进残疾人朋友心中的词作者王生宁。
那时的王生宁,一直找不到工作,在导师孙德彪的帮助下,留在母校的研究所里帮忙。这场动人的闭幕式,他没能到现场,看着电视直播,他甚至听不见自己写的作品。
“听力已经降到二级听障水平,只能通过乐谱,在心里默默哼唱。”来自万宁市万城镇的王生宁,父母都不识字。儿时最大快乐,是抱着8岁那年收到的礼物——磁带录音机,一边听歌,一边看书。
“每个晚上,看完书,总是抱着录音机听歌睡觉。”那时的王生宁,喜欢听着“高原三星”的歌曲入睡,伴着《天堂》和《高原红》,回忆书中的内容,梦里都是一段段优美的句子。
小小的村子,无法局限王生宁的梦想。他希望能像每一位优秀的词作家那样,写出动人心扉的句子。音乐和文学是他的热爱,热爱却也让他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
10岁的一个清晨,王生宁还是伴着音乐声醒来,突然发现,声音忽高忽低,隐约就要听不见。来到学校,一次提问时,王生宁竟听不清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哄堂大笑,喊他是“聋子”,王生宁很难过。
贴在耳边的录音机,常年通宵不断的音乐,侵蚀了王生宁的听力。经过检查,医生确认王生宁听力受损,患有神经性听力障碍。他把自己称为“渐进式失聪”。到了初中时,听力进一步下降,听不见外界的大多数声音。
“音乐声只能越调越大,幸好还有书籍陪伴我。”凭着努力,王生宁于2001年考入海南师范大学附中。此时的他,已经失去大部分听力,课堂上只能对着老师的口型,猜测讲课的内容,只能依靠自学。幸运的是,安静的世界里,他从未分心。“更幸运的是,那年高考英语不考听力。”2004年,王生宁考入延边大学中文系。
屡屡碰壁坚持不放弃
他写的歌让人有力量
大学毕业后,王生宁四处投简历,多家公司邀请他前往面试。2009年下半年,王生宁前往北京,在一家文化公司面试。
听不清,宣告一切的结束。王生宁还记得对方的表情,“皱着眉头,互相之间小声说话,没有明确拒绝,结果是让我再等等。”在王生宁看来,不必小声说话,他一样听不见。
站起身,点点头,转身离开。这样的遭遇,王生宁在北京经历了无数次。“不怪对方,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几乎半年时间,他没有收入,借住在一位北京大学朋友的宿舍里。
“不谈理想了,只想生存下去。”王生宁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大学毕业后,直到2010年才第一次回家探亲。他让自己坚强,只希望能出人头地,让一辈子务农的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得知王生宁没有工作,孙德彪发出邀请,请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协助处理研究所博士科研工作。可在王生宁的心里,却还是想要创作。即使只能通过耳机,把音量调到最大,才能依稀听见音乐旋律,他依然觉得,音乐世界才是自己的天地。
在很多人看来,听障人士从事音乐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可在王生宁的心中,只要努力坚持,没有不可能。
对于音乐的执着,让王生宁结识了许多音乐界前辈,有机会与著名作曲家栾凯进行交流。看过王生宁的作品后,栾凯记住了这位热爱音乐的听障青年。
“他的作品,有着新生代别样的风格深度。”2010年7月,栾凯接到创作广州亚残运会闭幕式主题曲的任务,他找了几位作家写歌词,感觉都没写到点上。他无意间想起王生宁,两人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当王生宁写完第一稿,却只有一句歌词得到保留,其余全部删除。
“世界因为有你/生命更宽容/”即使只有一句歌词得到认可,王生宁依然感到满足。栾凯鼓励他,用心去写,用情去感悟这首歌。“这首歌,要写给和我一样的残疾朋友,让他们听到力量,听到信心。”从7月写到11月,王生宁修改了20多版歌词,终于打动了栾凯。
“曾经多少冷暖/都抱在怀中/用奇迹照亮/生命天空/你让世界从此不同/”当这首歌在夜空中唱响,有人通过社交平台找到王生宁,感谢他写出了残疾朋友的心声。
王生宁只想感谢那些年的经历,这首歌写给大家,也是写给自己,“告诉自己,坚持不放弃。”
外漂10多年回乡
要为自贸港多写歌
著名艺术家李玉刚曾与王生宁合作了大型歌舞诗剧《逐梦令四美图》,他对王生宁的评价,集中在“独立判断”和“肃然起敬”。
独立坚强,一直是王生宁对自己的要求。最初创作歌词时,王生宁没有接到太多邀约。研究所工作之余,他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写文案,把每个月收入的大部分都寄回家。
对于听障人士而言,音乐是遥远的,而王生宁却要追上这份遥远。这个过程,注定困难重重。
有一年央视春晚筹备期间,王生宁接到一个创作任务:为一首歌曲写歌词。这是难得的机会,王生宁想要把握住,可写了几版歌词,依然得不到认可。乐理知识欠缺,经验水平不足,再加上先天条件的制约,让王生宁错失这个机会。“遗憾是肯定的。也告诉自己,如果是真心想做这份工作,就必须全情投入。”为了提高自己的歌词创作水平,王生宁买回大量歌词学著作学习。可是先天条件的限制,导致他听不清旋律,没有旋律的歌词创作,总是写不到点子上。为了改变,王生宁想到了一个办法——学习识谱。
2012年,王生宁来到北京,正式开始歌词创作。不是科班出身,他苦学乐理知识,向每一位合作的作曲家、歌手请教,直到能够看懂乐谱。每次写词前,王生宁都要求自己把乐谱背下来,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循环哼唱。
“望梅柳拂天/看嫣红开遍/就让此生不渝梦永远/”凭着对音乐和文学的真心投入,王生宁逐渐收获认可,至今先后与阎维文、张宏光等国内五十多位著名歌唱家、音乐名家合作,为十多部影视创作主题歌,为许多城市与企业品牌创作形象歌曲。10年来,王生宁参与创作近200首音乐作品,作品上百次亮相央视等舞台,并写下了3本文学、音乐论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生宁回到了万宁老家,仍然没有停下创作。在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策划下,王生宁参与创作《爱有你》《风雨同心》等多首公益歌曲,向处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全体工作者致敬。
这场疫情,让王生宁回到万宁,也让他重新思考未来。“以后也许不去北京了,如果有合适的平台,想留在家乡海南,参与自贸港建设。”几年前,王生宁的父亲去世,“留在家乡,可以照顾母亲,也可以实现这份愿望。”
今年5月,王生宁被共青团海南省委授予第26届海南五四奖章。接受这份荣誉,为自贸港多写歌,成为王生宁新的目标。漂泊十多年,他成长为国内知名的青年词作家;总要归根处,他希望能为家乡热土贡献力量。听力的下降,是人生的缺陷,让他处在近乎寂静的世界里,却依然要在无声处,写下天籁。
新闻推荐
一、公司简介注册于海口国家高新区,注册资本金500万,旗下主营“邻里帮帮”社区平台,邻里帮帮社区是公司当前在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