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涵养垃圾分类的规则意识□ 张成林

海南日报 2020-08-11 07:44

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垃圾分类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例如,海南省近日举办的青少年科普小先生演讲比赛,就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组织了全省86名中小学生进行演讲。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个家庭。该演讲比赛不仅可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知识、养成分类意识,还能带动家长们遵守分类规则,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先行者、实践者。让垃圾分类蔚然成风,需要更多这样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

垃圾分类贵在习惯养成,而习惯养成需要规则引导。当前,从校园到商场、从社区到小区、从网上到网下……一波又一波的分类宣传,正是为了让规则从纸上落到实处,植根人们心中,转化为行动自觉。然而,就现实来看,人们的规则意识依然较为薄弱。大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却未必如此。说到底,还是规则意识相对欠缺,这也是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难点所在。

遵守规则先得细化规则。规则细不细,直接关系到可操作性。就目前来看,一些垃圾分类规则,有点宽、有点粗。比如,就分类而言,多是笼统划分为四大类,缺乏更为细致、具体的指导,对特有垃圾该投往何处,很多人分不清楚。事实上,分类制度还可以再细化,比如,在投放方式上,哪些垃圾可以直接投放,哪些垃圾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投放,具体的物件该怎么处理等;再如,分类知识繁琐难记,是否可以在投放处统一设置电子屏,让分类一目了然;又如,海南多雨水,被浸泡的垃圾不利于分类处理,是否可以考虑设置遮雨棚……倘若没有细致入微的服务做支撑,规则难免沦为空中楼阁。

将规则落到实处,监管不能乏力。垃圾分类,谁是主体?是每一个居民。但眼下,在不少人的潜意识中,分类工作反而成了保洁员、垃圾转运工的事,分不分类只是居民的个人自愿行为。现实中,即便不破袋、不按规定投放,也鲜有人对其进行指正,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仍有待提升。事实上,针对不守分类规则者,可以有很多的应对措施,比如垃圾拒收、上门引导、劝诫、罚款等,但管理者很难执行到位,究其原因,多与力量薄弱有关。对此,不妨充分借助社区、小区物业、志愿者的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监督作用,推动监管真正强起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让规则深入人心,效果不能打折扣。但凡主动分类者,多抱有资源重复利用的美好初衷。而现实是,不少地方前端虽有分类,但中端转运及末端处理却跟不上,依然是混装混运混处置。如此不仅会消解前端的所有努力,甚至还可能失去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进一步增加分类工作的难度。为此,欲让人人形成分类自觉,服务需先跟上,垃圾转运及处理能力需先提升。换言之,要增加分类工作的透明度,对由此取得的成效、带来的改变等及时通报,进一步带动广大群众增强规则意识,提高自觉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考验着治理的精度与密度。只有深入研究、系统谋划,不断细化规则、完善规则,严格执行规则、落实规则,才能推动人们形成尊崇规则、践行规则的自觉,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风尚、新时尚,进而推动治理革新、文明进步,让海南的人居环境更优美、更宜居。

新闻推荐

纪念苏东坡北归中原专题学术报告会举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9日讯(记者田春宇)8月9日,是农历六月二十日。920年前的这一天,苏东坡在海南写下最后一...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