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养生在于“收”和“养”
■本报记者马珂
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天气由热转凉,但气温还可能回升,甚至“秋老虎”也会虎视眈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王高岸提醒您关注秋养生。
王高岸称,秋气肃杀,这个“杀”字,古文也把它作为“降”字来解释,把降到地面而还没有降入到土下的热,压到土下。这个节气的特点,就是“降、收”。
《黄帝内经》中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因此,秋养生的重点,就在于“收”和“养”。
宜收,早睡早起敛阳气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
宜养阴润肺
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而且肺与秋季相应,容易产生肺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银耳、百合、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秋季气候特点是收、降,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功效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动静适度以养阳
立秋以后,天气渐渐转凉,人体出汗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因此会感到舒适,并处于松弛的状态,机体随之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此时,动生阳,适当的运动可有效驱除“秋乏”。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应避免量过大,选择柔和的爬山、慢跑、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太阳照射不宜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
艾灸、三伏灸
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立秋之后往往是三伏天的中伏、末伏,是养阳的好时节,尤其对虚寒体质之人,适合艾灸、三伏灸,冬天容易发病的虚寒性慢性疾病患者,可以通过艾灸、三伏灸等在这时候预防治疗。常用的穴位有大椎穴、关元穴、气海穴等。
立秋还要预防“秋老虎”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往往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在立秋之后,三伏天的中伏末伏也在这个时候,“秋老虎”还在虎视眈眈,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还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还要预防感冒着凉,也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庆山)今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台风级)的中心已于19日6时前后在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