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成效初显,种群数量增长至5群33只 猿家喜添丁

海南日报 2020-09-02 08:05

8月29日,霸王岭林区东崩岭区域,雌猿抱着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幼猿,蹲坐在枝丫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霸王岭热带雨林。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4月22日,在霸王岭林区斧头岭区域,海南长臂猿在树上活动。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4月22日,在霸王岭林区斧头岭区域,两只海南长臂猿在树上追逐打闹。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料图片)扫二维码,看海南长臂猿喜添幼猿新闻发布会视频报道。编导/李梦瑶摄像/韦茂金■本报记者李梦瑶于伟慧

毛色金黄的母猿蹲坐在枝丫间,怀里忽地露出一个粉嘟嘟、连毛发都还未长出的幼猿身影——8月29日上午9时许,海南长臂猿监测与研究人员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的霸王岭林区东崩岭监测点监测海南长臂猿的第5个家族群(E群)时,强抑住兴奋,屏住呼吸拍下了这一幕。

至此,研究人员基本确定,这一全球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至5群33只。

对于海南长臂猿家族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喜事。而对于正在建设中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而言,这同样是个极其振奋人心的消息。

猿群扩大

幼猿出生不足一周

最先发现这一喜事的,是海南长臂猿社区监测队与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项目“海南长臂猿繁殖生物学研究”课题组周江团队。8月28日,监测与研究人员和往常一样前往东崩岭监测点进行监测,却发现栖息于此的一雄一雌两只成年猿迟迟没有发出鸣叫声。

“这一现象十分反常,平时海南长臂猿会从破晓时就开始鸣叫,一直持续到午后,但那天我们监测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听到动静。”监测队员李文永回忆,那一天他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猿群出了什么意外。

不敢下山,也不敢走远,一行人只能蹲守在山上的监测点,忐忑又焦急地等待着。

8月29日,天色未亮,监测与研究人员早早起床,再次来到昨日发现猿群踪迹的地方等候。时间一点点过去,到了上午9时左右,猿群终于出现,这一次他们看到了令人兴奋的一幕:雌猿抱着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幼猿,蹲坐在枝丫间。

李文永兴奋得差点喊了出来,但他抑制住了自己,“我们怕雌猿受惊,伤到幼猿。”

为了尽可能地不打扰它们,一行人根本不敢靠得太近,只能隔得远远地,轻轻按下快门。“雌猿正在涨奶,幼猿的毛发也还没长出来。”根据监测与研究人员拍到的照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园处负责人洪小江初步判断,这只幼猿很有可能是8月28日才出生。

刚刚出生的幼猿,往往可能因雌猿没有喂养经验或母乳不足,出现夭折的风险,为此监测与研究人员们特地给他取名为“平平”,寓意平安长大。但洪小江坦言,近10年来,海南长臂猿从未出现过幼猿夭折现象,也让他对这只幼猿的健康成长持乐观态度,“第一胎就算夭折了也不用太担心,到了第二胎,雌猿就会变得熟练起来。”

监测多年

独猿终于成家

之所以确定这只幼猿是第一胎,是因为这是一个刚刚形成不久的新家庭。

2019年底,海南长臂猿监测与研究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一雄一雌两只成年海南长臂猿现身东崩岭,第5个家族群疑似正在形成。

这一发现并没有让监测与研究人员感到意外。早在几年前,李文永等人便已在东崩岭附近监测到一只成年雄猿的踪影,而海南长臂猿其他4个家族群均分布在斧头岭一带,距离这里约有10公里远。

“海南长臂猿通常是以一公两母集群活动,幼猿长大后会出现分家的行为。”李文永推测,这只雄猿可能是刚刚分家不久,为了找到新的领地,这才“长途跋涉”到了东崩岭。

分家当然是为了成立新的家庭,李文永也为这只雄猿的“终身大事”操心不已,隔三岔五便往东崩岭一带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现它始终是形单影只。甚至在2019年10月开展海南长臂猿年度普查时,这只雄猿一度消失不见,以至于猿群数量只能统计为4群30只。好在两个月后,这只雄猿再次现身,身边还多出了一只雌猿,众人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自此,监测与研究人员对这个正在形成的新家族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跟踪监测。

悬坐在二三十米高的树丫上,一只黄色雌猿手法熟练地帮另一只黑色雄猿抓着虱子。不料没一会儿,雌猿便“罢了工”,撒娇似的将头伸进雄猿怀里,刚刚还惬意无比的后者只好放弃享受,一脸宠溺地给前者顺起毛……今年7月,李文永在东崩岭监测点拍到的这一段视频显示,这对正在热恋期的“小情侣”互相撒娇、抓虱子,看起来十分恩爱。

“但由一雄一雌两只成年猿组成的小家庭,始终不太稳定。”在洪小江看来,如今幼猿出生,意味着这个小家庭进入了平稳期。目前,尚不能确定这两只成年猿到底从哪个族群中分离出来,但经过监测清点后可以确定的是,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现已增长至5群33只。

至此,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创近40年新高,也释放出海南长臂猿拥有扩散到新栖息地能力的利好信号。

加强保护

持续扩大栖息空间

从4群30只到5群33只,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的增长来得并不容易。

过去,由于历史上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迫使海南长臂猿不得不退缩至霸王岭林区内仅1600公顷的斧头岭区域。30只海南长臂猿,1600公顷的原始雨林,乍看之下这些猿群的“人均”可活动面积宽敞得惊人,但按照一群长臂猿200-500公顷的理论家域范围来算,现有栖息地实在“难尽猿意”。

由此,也引发专家们的不少担忧——被迫挤在狭小空间里的猿群出现近亲通婚,而这样的遗传繁殖方式,将直接影响到种群遗传多样性,从而造成种群生存力下降。另一个问题则在于,海南长臂猿喜欢在海拔400-800米的沟谷雨林生活,但由于低海拔栖息地被破坏,现有种群不得不迁徙至海拔800-1200米的山地雨林内。

如何帮助海南长臂猿迁徙到更广阔的雨林,便成为海南省林业部门及有关科研人员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自海南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海南省编制《海南长臂猿生态廊道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自然恢复、人工辅助修复、猿食植物补植等措施加快生态廊道建设,逐步连接起斧头岭等现有栖息地与周边潜在适宜栖息地。

“第5个家族群如今生活的东崩岭,海拔在600-700米左右,是一片恢复良好的次生林,属于海南长臂猿的理想栖息地。”在洪小江看来,新建猿群的出现对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也意味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成效初显。

目前,海南正继续加强对海南长臂猿第5个家族群的研究与监测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除5个家族群外,研究与监测人员还在霸王岭东五区域发现了2只成年独居母猿。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或许还将有更多新的海南长臂猿小家庭逐渐建立。

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持续推进,未来霸王岭将与鹦哥岭、猴猕岭、五指山、吊罗山等整个海南中部山区串联起来,意味着海南长臂猿也将拥有更广袤的栖息天地。(本报海口9月1日讯)

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海南岛西南部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部保护区面积44.97万亩

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是海南长臂猿及其栖息地

海南长臂猿数量变化

■20世纪50年代

整个海南岛接近90万公顷的森林里

分布有超过2000只海南长臂猿

■1980年

为了保护海南长臂猿成立了霸王岭保护区

当时只剩下2群7只-9只海南长臂猿

■1998年

调查发现海南长臂猿数量为4群19只

■2003年

海南长臂猿数量锐减至13只

■2013年

海南长臂猿数量增长至3群23只

■2019年底

海南长臂猿增长至4群30只

■2020年

随着E群的发现

海南长臂猿种群增至5群33只

海南长臂猿保护现状

截至目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林区

存有5个家族种群33只

A群6只在红河谷一带

B群8只在南班(斧头岭)一带

C群10只在苗村一带

D群4只在东三沟一带

E群3只在东崩岭一带

还有2只独母猿在东五区域

制图/张昕

新闻推荐

海南出台禁塑补充实施方案,拓宽“禁塑”范围 年底前禁止生产销售这类物品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李兴民通讯员孙秀英陈曦)日前,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海南省全面禁止生...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