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不断创下育种新纪录为打赢种子翻身仗 山东大汉42个春节在海南田间度过

三亚日报 2021-03-24 19:37

▲3月17日,李登海在位于崖州区的登海种业试验基地展示高产玉米新品种。?3月17日,李登海和助手在位于崖州区的登海种业试验基地查看玉米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本报记者张慧膑

今天,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将在三亚开幕。作为“中国种子”的重要土壤,三亚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耕耘,李登海就是其中一位。

阳春三月的三亚,早有了夏季的气息。在崖州区的南繁育种基地,成片的玉米在春风吹拂中,摇晃着收获的“喜悦”。72岁的“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站在绿叶婆娑的玉米旁,深情而专注地走过,站在玉米地里,汗水很快打湿了衣衫,但他的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挺拔的玉米让他骄傲,而他的身影却多了一些蹒跚。

“我们的玉米亩产量已超1600公斤,力争10年实现亩产突破2000公斤大关。”李登海扎根泥土地,用近乎“痴狂”的执着,40多年来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种玉米、选玉米、培育玉米新品种,育成了我国首个具有亩产1000公斤以上高产能力的夏玉米品种,开创了一亩地可以养活4个半中国人的新纪元,培育的高产品种已累计为国家增产增效1000多亿元。

●在海南田间度过42个春节

培育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60多个

出生于1949年的李登海是山东人,已过古稀之年的他本应该尽享天伦,但他仍在奋斗路上。3月11日刚参加完全国两会,便匆匆返回三亚。自1978年来海南开展南繁育种以来,南北往返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而为了育种,他已在海南田间已度过42个春节,培育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60多个。

这40多年来,李登海和海南的不解之缘,因为一粒种子而有了更多的魂牵梦绕。谈及为何对玉米培育如此执着,李登海告诉记者,童年忍饥挨饿的记忆,让他对家乡的土地寄予了无限希望:打更多粮食,让人们吃饱饭。其次,1972年,他在一则信息上看到,美国玉米当时最高产量每亩达到1250公斤,而当时我国玉米产量每亩只有100-150公斤,产量相差如此之大,让他立下了“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人生奋斗目标。

光有目标,并不能让差距缩小,得靠行动。而在李登海山东老家,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培育一个玉米新品种,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为加快育种速度,1978年起,他带队到海南进行加代育种,一批培育3代,把1年当3年用。“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育种工作,就是一个“苦”字。李登海回忆,1978年10月,刚到三亚落笔洞开展育种工作,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稻草铺,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从家乡带去的干萝卜丝和海带丝,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对种子梦的执着与坚持,让李登海在这片“荒芜之地”种出了高产的玉米。

此后40多年至今,李登海的生活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更不知道什么八小时工作制。农忙的时候,天不亮就起床,披着星星归来,他的生活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由于长期在地里搞科研,承受高温高湿,长时间站着授粉等,常年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让李登海患上了多种疾病,动过多次手术,身患高血压、心脏病、椎间盘突出,今年春节,他才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截至目前,李登海先后主持育成通过审定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60多个。

●连破亩产纪录

玉米高产树立样板

亩产776.9公斤、亩产1100公斤、亩产1400公斤、亩产1600公斤……辛勤的付出终于孕育出希望的种子,这40余年来,李登海让自己在玉米的产值上实现了一次一次突破。在山东登海种业公司三亚崖州的南繁育种基地,竖立的6块牌子见证了李登海在三亚从事玉米南繁育种的足迹,也见证了李登海先后刷新纪录的历程。

1979年,“掖单2号”“掖单3号”分别达到亩产776.9公斤和774.9公斤,突破了多年来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难以超越的700公斤大关,实现我国玉米高产历史性突破;1989年,李登海的“掖单13号”紧凑大穗型玉米,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这是我国第一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夏玉米品种,为中国玉米高产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品种支撑;2005年,李登海利用通过种质资源创新育成的紧凑型超级玉米新品种,创造了亩产1402.86公斤的夏玉米高产纪录;2013年9月29日,“登海618”创下了亩产1151.65公斤的百亩丰产方全国高产纪录,为夏玉米区玉米高产创建开了路,树立了样板。

春争日,夏争时,一次次突破的背后,凝聚了李登海和团队的心血,40余年间,他们如“候鸟”般,南来北往,风雨兼程。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无论遭遇怎样的失败泪水,从未消灭一粒种子的渴望,他从苦干实干中寻求胜利的曙光。

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保持者;另一个就是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保持者。这40余年来,李登海利用自主创新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先后7次创造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加速培育新品种

力争亩产2000公斤

“海南相关部门给我们很多支持,从生活上到育种上,让我们更有干劲追逐梦想。”李登海说,当地政府的温馨关怀,给予更多的支持,育种的环境好了,科研也更安心,这也让他感到温暖。他说,目前玉米虽然已经取了新的突破,但育种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何加速培育新品种,打赢中国种业翻身仗,成为他的新目标。

今年,李登海在三亚种植了700多亩的玉米材料,目前已经分批次采收,用于研究。他告诉记者,玉米生长期一般为90-120天,每年9月,他们就到三亚播种一季,11月再播一季,来年2月再播种,5月收获后,他就带着海南培育的种子赶回山东,正好赶上夏播。这样一年繁殖4到5个世代,不停地种和收,从而加快玉米育种。

“种业的科技支撑对粮食高产稳产很关键。中国人多地少,要吃饱、吃好,就要走推广良种、提高单产这条路。”从事玉米育种攻关近50年,李登海眼下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种业怎么打赢翻身仗。他算了一笔账:现在玉米加小麦百亩高产田一年亩产可达1750公斤以上,相当于一亩地养活4个半中国人。

“余生,我要选育出产量高、品质更好的超级玉米新品种。”李登海说,从亩产7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用了10年,从亩产100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用了15年,他再次立下新的目标,加速培育新品种促增产增效,争取再加10年时间,将玉米亩产量提高到2000公斤。

新闻推荐

海南省多场大型演出延期 已售门票仍有效

本报3月3日讯(记者梁冰)记者从省歌舞剧院获悉,根据海口市人民政府防疫工作统一要求以及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关于进...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