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精神类疾病、传染性疾病和隐私疾病是病耻感重灾区卸下病耻感 疗身先“疗心”

海南日报 2021-03-25 06:43

资料图获取更多权威健康资讯关注“兜医圈儿”微信公众号

■本报记者马珂

明明生病了,却拒绝接受现实,宁可忍受痛苦,也不愿积极治疗。时间久了,耽误了病情,不仅身体受到疾病折磨,还会产生抑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最后甚至背负着负罪感和自我否定,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耻感。

海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康延海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精神类疾病、传染性疾病以及隐私疾病患者最易出现羞辱感和自卑感。

别让病耻感耽误治疗

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抑郁症患者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如何让青少年远离抑郁,已成为家长、学校、社会直面的话题。做好青少年抑郁疾病防治,首先要破除病耻感。

康延海介绍,病耻感,顾名思义是因为得了某种疾病而感到羞耻。之所以会因为得了某种疾病而产生病耻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个人心理因素之外,来自社会的偏见与歧视,会让很多人无法正视疾病,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病耻感可能比疾病本身更可怕,许多人因为病耻感,不愿将自己的病情告知家人或亲朋好友,怕引起旁人异样眼光,怕遭歧视,怕被贴标签。”康延海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在青少年精神类疾病中,家长的病耻感要胜于孩子。

“我做错了什么,儿子才会变成这样?”“这是上天在惩罚我吗?”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精神类疾病时,会出现这种无助的自我责备,这就是病耻感的典型表现。

康延海在临床上接诊过不少青少年患者,他们反复做了多项检查,一一排除了器质类疾病,考虑可能是功能性心理(精神)疾病,接诊医生建议转到精神科就诊,但许多家长坚决反对。直到孩子出现妄想、幻觉等症状,且越来越严重时,才最终到精神科就诊。此时,可能一部分青少年患者会经确认而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此时病情已恶化,只能住院治疗,并且存在自残、自杀的风险。

自知力越好,病耻感越深

有业内调查称,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要显著高于癌症患者。抽样调查显示,仅有10%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病人没有病耻感。而在所有的患病人群中,自知力(患者是否清楚自己患病的判断能力)越好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也有越多的感知,可能会伴有更深程度的病耻感。

“精神类疾病、传染性疾病和隐私疾病是病耻感的重灾区。”康延海说,事实上,由于各种现实考量和担心而不敢承认自己“有病”的中年人比比皆是——害怕被公司辞退,担心影响晋升,很多人明明享有公费医疗待遇却不敢报销,怕被别人说三道四。

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产生的病耻感,都可能让病患采取退缩、隐瞒疾病、自行停药、拒绝就医等消极行为。

康延海曾接诊一位40余岁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患者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病情,足足延误了5年的治疗,直到他已经完全不能融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才在家人的坚持和陪同下前来治疗。“本来可以在早期阶段解决的问题,最终拖成了更严重的问题,需要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以及患者及家人更多的付出,才使得疾病得到控制或好转。我们经常会很遗憾地看到这类患者。”

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对于如何克服病耻感,康延海建议首先要与疾病友好相处,带病生存是现代人生存的一项基本特征;其次,学会善待自己;第三,向别人求助,寻找能帮到自己的支持者;最后,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投入时间与精力,逐渐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任何疾病都遵循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科学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有利于我们获得健康的体魄。

康延海坦言,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精神卫生领域尚存在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心理咨询体系仍然不够健全等问题。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非常关键。这个网络是应该覆盖到全社会的,不仅在各级各类学校里要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在城镇社区和农村地区,也应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此外,对于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服务也应进行规范。依靠专家组和行业组织,建立行规行约,并且将基层的心理咨询与正规医疗机构的心理和精神疾病治疗实现联动,可以更好地帮助更多人消除病耻感,精神疾病仍然遵循早发现、早治疗、早受益原则。”康延海说。

新闻推荐

全国首个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落户海南

本报讯(记者苏庆明袁宇通讯员贺澜起实习生范平昕)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认定第二批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海南...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