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分析1.5万份样品,得出22.5万个数据,为海南绘制第一张土壤酸碱度分布图 研制出改良剂,推广土壤酸化精准防治技术,使农作物新增利润12.2亿元 中国热带农业科

南国都市报 2021-04-16 12:05

豇豆长势良好,吴敏在三亚市凤岭村改良后的地块中。记者康景林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14日讯(记者康景林)“插根筷子都能发芽”,这句话在海南被人津津乐道。然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土壤学专家吴敏只认同一半,“海南光照充足,热量高,空气质量好,但土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肥沃。”近日,吴敏在单位试验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特意向记者展示了厚厚的一沓数据资料。

从2008年起,吴敏致力于海南酸化土壤治理,为海南绘制了第一张精度高、覆盖多种作物的热带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园(下称热经作园)土壤酸化分布图,期间附着的信息时间跨度长达24年。吴敏团队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获得2019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海南省土壤学领域空白十年后首获大奖。

不久前,吴敏团队为三亚崖州区改良980亩连作障碍地块,仅用3个月就让地力得到提升,最高增产达5成。

为海南绘制第一张土壤酸碱度分布图

“我们从2008年开始研究,得到22.5万个数据,发现海南热经作园土壤酸化严重。用我们的数据与1984年海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24年间土壤pH值在下降,97%的土壤属于强酸性和酸性土壤。换句话说,1984年,海南热经作园中还存在中性土壤,2008年已十分罕见。”

吴敏用几个数字讲明发酸的土壤多么可怕:土壤酸碱度PH数值6.5――7.5为中性土壤。在海南,PH值在4.5-5.5之间,作物可生长,4.5以下为强酸土壤,肉眼可见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落花落果产量极低,甚至没有产量。

发现问题后,吴敏与团队在海南全岛铺设虚拟网格,用网格法设定5375个经济作物种植土壤采样点。一年多时间,共采集1.5万个土壤样品,平均每天采集40多个样品。

经过大量枯燥而又严谨的实验室流程,吴敏团队依次对1.5万个土壤样品进行15个指标的分析,得出22.5万个数据。这一过程,土壤专业称之为“理化性状分析”,这是展开海南土壤研究的核心依据。同时,吴敏为海南18县市核算出热经作园土壤酸化趋势与面积详细数据。

研究这些数据,最终明确导致热区土壤酸化的三大原因———施肥、气候、土壤性质,吴敏团队首次探明海南热经作园土壤酸化时空变化特征。

随着研究深入,吴敏为海南绘制出精度高、覆盖多种作物的热经作园土壤酸碱度分布图,从1984年至2008年,图上数据信息的时间跨度达24年。

改良酸化土壤,使农作物新增利润12.2亿元

2013年,吴敏团队着手酸化土壤改良科研攻关,根据海南不同酸化土壤,进行治酸、控酸、阻酸。

秸秆、椰壳、蔗渣等都是农业废弃物,吴敏要做的,是找出治理不同酸度土壤的废弃物配比,这是非常环保的治理手段。

2016年,团队各项研究趋于成熟,尤其是农业废弃物治酸技术在海南经济作物种植园应用效果显著,研制出的改良剂可有效解决土壤酸化、微量养分缺乏的问题。使用后土壤酸度可拉升1个段位——强酸土壤提升为弱酸,弱酸提升为中性。

土壤酸化精准防治技术首先在橡胶园里使用,胶乳产量提升15%。近年在香蕉、芒果、荔枝、槟榔、菠萝、椰子等作物上应用,土壤酸度平均提高0.5个单位,作物增产一至三成。

至2016年,吴敏团队技术成熟,在海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热区8种经济作物种植园应用后,3年累计推广637万亩,作物增产10-22%,新增销售额23.3亿元,新增利润12.2亿元。

这套科研成果,填补了诸多研究空白,延缓了热经作园土壤酸化,促进了科技支撑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能力。

2020年,吴敏团队凭借“热带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园酸化土壤改良技术与应用”整套科研成果,获得“2019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吴敏的QQ签名是“泥人”,20多年来一直在用这个签名。她说,“尘土满面”一直是她的日常状态,每天跟土坷垃打交道,她说自己“土”惯了。

新闻推荐

吉祥物“元宵”微信表情包上线

本报讯(记者刘佳)4月15日,记者从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组委会获悉,首届消博会吉祥物“元宵”微信表情...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