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学者、《崔如琢评传》作者王旭 将海南历史文化 传播得更远

海口日报 2021-04-26 13:22

?王旭在创作中▲美术作品《画船撑入花深处》?书法作品《惜墨如金》▲美术作品《印象海南》▲美术作品《客路青山外》

人物简介:

王旭,1980年生,字九日,号猎墨斋主人、猎墨人,宁夏人,现居北京,师从国画大师崔如琢先生,曾在恩师崔先生的苦心栽培下闭关研修传统文化十四年。著名青年学者、美术理论家、书画家,兼善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及书画文玩鉴赏,著有《论古今之变与崔如琢绘画研究》(四川美术出版社)、《崔如琢评传》(故宫出版社,正在出版)等。现为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学者。

“有一种情怀叫一见如故,我对海南便是如此。虽然来到海南的日子不算长,但以海南历史文化为题材创作的书画作品已经很多了。在我看来,海南就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引发文化艺术工作者源源不断地创作灵感,了解海南,爱上海南,从而发自内心地去挖掘、歌颂、弘扬海南。”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学者、《崔如琢评传》作者王旭坦言。

近日,记者在王旭创作的工作室中,一边观其近期的书画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一边听其娓娓道来他与海南的不解之缘。

□本报记者吴雨倩/文苏弼坤/图

多年闭关

精熟历代哲学画论及创作

古代文人闭关很常见,而今有一位学者不久前完成14年的闭关,他就是王旭,是世界顶级画家、著名国画大师崔如琢悉心栽培的入室弟子。十余年来,他系统地从传统哲学、文学、书画上下苦功夫,颇有造诣。

闭关学习期间,王旭收获匪浅,《石涛画语录正解》是他26岁时的学术成果。石涛是影响近现代画史最重要的大师之一,其理论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堪称画史上最重要的画论。近百年来,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等,无不以此为宗,将苦瓜和尚言行奉为至宝。不过,如何正确合理解析《画语录》成为近百年学术难题,虽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处,却留有缺憾。王旭强调,要想把《画语录》研究透彻,光懂古代画论不行,必须了解历代各家各派哲学思想,道释儒三家缺一不可。王旭的《石涛画语录正解》前后修改过三次,共十万字,网络、报刊转载的多为前两次草本。业界认为,这是目前解析石涛画语录最合理、精准的版本。

作品是反映文人修养、心性的试金石。2014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旭的《论古今之变与崔如琢绘画研究》一书,该书是学术界研究崔如琢绘画及其思想的第一本专著,十万字,文风儒雅,半文半白,包罗万象,道释儒兼具,得到了业界众多大家的赞赏和肯定。

随后,由故宫出版社正在出版的《崔如琢评传》,是继《论古今之变与崔如琢绘画研究》之后,王旭耗时两年时间完成的著作。作评传的难度要比传记难许多,涉猎的学术范畴特别大,包括古今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文学艺术等。

14年的闭关学习结束后,王旭对历代哲学、画论,以及书画创作掌握得十分精熟。除此,他还掌握了书画、瓷器鉴赏,算得上是优秀的鉴赏家。14年里,他读遍了先秦与民国的主要哲学经典,并能很好地一以贯之,化为己有。其屋子里的书籍近万册,俨然一间小型图书馆。

书法作品

干笔淡墨开创金文书写方法

王旭的书法作品,令人眼前一亮。他不仅保持了传统文人的心性,书法追求稳重、平和,还在作品上求新立异。

王旭的书法作品在古文字研究、传统文学、古代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把甲骨、殷商文字与秦篆、汉隶书、唐楷书、宋代行书结合,从而使古文从单调的器物刻画,变成书写与人文、历史趣味兼具的书法文化。

金石文字即铸造或镌刻在青铜器、甲骨、石质碑碣上的铭文,在记载历史与重现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打开现代和未来文明的一把钥匙。正是由于“金石难灭,永留不绝”的历史特征,金石碑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出于歌功颂德、垂训后人的原因,金石碑刻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王旭告诉记者,晚明以来,随着哲学思想的发展,书法、绘画紧随考据学步伐向先秦寻根探源。甲骨文、金文成了文人建立文化认同感,重塑民族精神的重要学术依据。尤其晚清以来,金石学及金石书画经受西学洗礼,形成了新的美学审美体系和艺术派系,并传播至日本生根发芽,罗振玉、王国维、章炳麟、吴昌硕、黄宾虹等大家功不可没。在金石书画里,金文最难,它关乎学术思想、典籍、文字等的最本源解说。如今的金文书法,在主流书法界仍是一大空白。

在创作室里,王旭的金文书法作品很显眼。他多用干笔淡墨书写,偶用干笔浓墨。应该说,他在借鉴前贤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金文书法书写方法。除了金文,他还有一手脱俗的颜体书法,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美术作品

来海南后开创灵感转变画风

王旭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过去几年,每逢春节,会陪同恩师崔如琢先生来海南度假,海南给了他美好的印象。时间久了,因为有了情怀,便舍不得走了。他说,海南有一种深深的吸引力,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创作灵感。身为文化学者的文化使命,他希望能将所学带给这个地方的善良、朴实的人们,也渴望踏着先贤步伐,将海南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播得更远。

一番谈话下来,不难发现王旭是一位集才、学、情于一体的文人。他的画,传统笔墨功底坚厚,时代韵律和视觉张力强烈,极具清新、独特的艺术美感。

在王旭的画室中,琳琅满目的画作彰显了他对海南的文化感知。他的绘画以四季诗意山水为主,笔法尚金石,墨法以泼墨、积墨为主,兼破彩、积彩法。细细观摩,发现其对海南的万千物象先是进行主观揉炼、取舍,然后精心营构于画面之上。无论是方寸小品,还是恢弘巨制,均显得灵动活泼、明快简洁、新颖别致。在笔墨、布置上他打破了前人藩篱,无法而法,包容自由。近景主要表现树木、山石、民居,并通过湖水或云气呼应远处的山、船、树,使整个画面显得主次有距、远近分明、虚实相生,令观者倍感心旷神怡。

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洋油画,讲究的是“文以载道”“以形写神”,追求“似与不似”的意境,要达到这种境界,光靠笔墨写形是不够的,还必须写心。本质上,王旭的追求与诸多画家一样,但就画作所蕴含的文气而言,他又是独特的。无论是《画船撑入花深处》,还是《客路青山外》等,无不浸润着他对海南历史文化的理解、赞赏和礼敬。

“我喜欢观察海南的古村落、祠堂、榕树、椰树等,最近尝试用明朗传统书法笔法去展现出来。海南的山水很难表现,不像苏杭山水,一草一木都在唐诗宋词、宋元古画里随处可寻。像椰子树、榕树、三角梅、凤凰树、鸡蛋花、火山等在传统文学、画史上没有形成传统,可借鉴的历史范本很少。但它很美,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另辟蹊径的创作动力。当然,海南要想在文化上充满竞争力,我们必须有探根寻源、继往开来的精神和正视差距的勇气。我是新海南人,愿意用一生去做这些。我格外喜欢冬日的海南景象,巨大的树上有鲜红的巴掌大花儿,与内地截然不同。古人的画里也没出现过,这给我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我来海南后,画风变了,用色大胆了,冬景不再是之前的萧条苍劲,而是湿润明艳。”王旭说。

要想画出一幅被人推崇的作品,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法和人文素养外,还要有家国情怀的澄明心境。王旭的画作,与其说是一幅幅以笔墨来表意的艺术佳品,倒不如说是一帧帧用情怀和学养书写的精神、价值参考文本。

近期计划

举办海南书画展及出版书籍

在鉴赏方面,王旭同样学以致用、融会贯通。2011年,国际某知名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石涛罗汉四条屏》,在众多专家认为作品是真迹,甚至是石涛遗世的最重要几件人物画的“母本”时,只有31岁的王旭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件作品是赝品,并且给出很具体的理由。此话一出,各方面的压力扑面而来。最终,该件作品以低于1.6亿预估价的6000万元被山西某藏家竞得。后来,专门从事石涛研究的北大学者朱良志先生在其《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第三章《罗汉四条屏的真伪问题》一文中指出,该作是东拼西凑的赝品。至此,这件作品的真伪问题最终得出了定论。

“海南不仅风光旖旎、景色优美,质朴的民风更令人深深感动。”王旭笑容爽朗地对记者说,来到海南后,他便决定开启自己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事业的新航程。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王旭成立了文化工作室,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创作和推广工作。

期间,王旭除了往返于北京和海南两地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推广外,还致力于海南当地文化市场的培养和互动。去年底,在经过细致的调研后,顺应海南建设自贸港的大形势,王旭成立了海南中旭传统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推广。

王旭透露,计划在近期举行一场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展,将这段时间在海南各地写生创作的60余幅写意山水画进行展示,向更多的人展示不同视角、不同季节的海南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王旭近期将出版《你要知道的几位中国画家》《你要知道的几位中国收藏家——张振宇先生评传》这两部畅销书,该系列书筹备数年,与中国最顶级的出版社合作,全球发行,将中国优秀的典型人物和传统经典艺术介绍给国外。

王旭历经两年往返于我国多地采访著名国画大家、收藏大家,目的是在弘扬传统、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时,将优秀艺术家、收藏家引进海南,为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新闻推荐

海南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行

□记者沈丽焕本报讯海南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日前在海口成立,研究会主办的首届海南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交流培训会昨日...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