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各界人士自发前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哀悼袁老朵朵鲜花寄哀思 张张卡片传真情

三亚日报 2021-05-24 07:20

鲜花寄哀思。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5月2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三亚各界人士自发前来悼念。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5月23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三亚各界人士悼念袁隆平院士。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手写卡片传真情。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本报讯(记者张慧膑)“袁老,一路走好!”一声声深情呼唤,一束束致哀鲜花,一张张真情卡片……5月23日,在位于三亚师部农场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各界人士自发带着鲜花和眷恋来到这里,在袁老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送他“最后一程”,此情此景,令人泪目。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捧一束三亚杂交水稻到长沙祭奠。

上午10时,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基地里已收割完的水稻,又长出了新的绿芽。一批又一批各界人士,陆续来到这里悼念。他们中有的是学生,有的是科研人员,有的是普通市民,有不少人专门从外地赶来,献上鲜花,深深地鞠一躬,说一句“袁老,一路走好!”尽管身份不一样,心情却是一样的悲痛。

在基地门口一侧,人们将鲜花整齐地摆放,不少花束上贴着卡片,手写着悼念袁老的字句——“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得灯塔!”“袁隆平爷爷:国士无双精神永存!千古!”

正午时分,烈日愈烈,哀伤的情绪愈浓。专程从陵水基地赶来的科研人员熊朝栋哭了,他手捧鲜花在袁老题字的门口深深地鞠了一躬,泪水从黝黑的脸上滚落下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几度哽咽,无法从悲伤的情绪中缓过来,转身走到一旁直抹眼泪。2019年中秋那一幕依旧深刻在他的脑海,袁老往日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他清楚地记得,“2019年中秋节我正在试验田施肥,袁老突然走到田间送了我一盒月饼,说"辛苦了!"”这件事让他温暖了很久,“袁老平易近人,从不把自己当大人物,多好的一个人啊!”

“我会好好吃饭。”站在基地门口,来自北京同清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刘晓东停留了很久,献上鲜花,深深鞠躬,又驻足了许久。他的内心是悲痛的,虽然和袁老没有过交集,但他的事迹、他的精神,他为让中国人吃饱作出的贡献,让刘晓东打心眼里对他充满了尊敬和爱戴。“这周正好到三亚出差,昨天听闻袁老去世的噩耗,心情非常悲痛,从新闻媒体得知,袁老在三亚生活了好多年,于是今天专门携带鲜花来祭奠他。”刘晓东说,今后一定会好好珍惜粮食,好好吃饭,告诫子女要珍视袁爷爷的丰功伟绩,时刻践行光盘行动。

袁老不仅是育种专家也是育人“大家”。

1988年出生的基地研究员犹召,是袁老“弟子”廖翠猛的学生,跟随袁老已有十多年,无法接受袁老已去的事实。听到噩耗时,他正在田间,一屁股直接瘫坐在地上,缓了好一会才从地上坐起来,至今还沉浸在悲痛中。

袁老对犹召的影响颇深。出身于四川农村的他,经历过贫穷和吃不饱,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种田,收割就是他最开心的事,因为“那时候就可以吃饱、吃好。”也是那个时候开始,他知道了一位叫作“袁隆平”的科学家,知道他的杂交水稻可以让中国人吃饱饭,梦想的种子也从那时埋进了心里。上大学他选择了农业相关专业,毕业后于2009年前往湖南长沙,跟随袁老一干就是十余年。

“袁老师不仅是育种专家,在育人上也是一个"大家",他常告诫我们,做育种必须要沉下心,你的脚必须要深深地扎进稻田里,光靠坐办公室、站在田埂上,是育不出好品种的。”犹召说,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悲痛之余,更应化悲痛为力量,为实现梦想而更加努力。

晚风轻拂,基地里的水稻似乎也渐渐进入了梦乡。也许在那个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那么大,袁隆平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新闻推荐

海南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赛道机制”项目路演全面启动 优胜项目将在海南落地应用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李兴民通讯员彭子娥)5月22日至23日,海南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金融·气象领域“赛道机制...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