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一生浸在稻田里,功勋写在大地上 袁隆平与海南的往事

海南特区报 2021-05-24 09:54

2018年3月19日,袁老在三亚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讯5月22日下午的湖南长沙街头,市民自发排队,雨中送别袁隆平院士,一声声“袁老走好”让人泪奔。这位稻田里的“守望者”,完成了使命,最终回落在泥土之中。

记者曾与袁隆平院士先后有过两次零距离的采访接触,这位充满了人情味的科学家,更像是一个不老的“孩子王”。在真性情的袁老身上,能够感受到他如沐春风的人格魅力。

记者廖自如/文李志良/图

“一面之缘”,注定由他来续写

袁隆平祖父曾被任命为文昌县县长

5月22日13点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位当代“神农”,已经将他的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2004年和2018年,记者曾先后采访过袁老,听他讲述与海南不解情缘和人生梦想。袁老与海南的情缘,宛如沉甸甸的稻穗,印在了海南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2004年3月31日,记者来到位于三亚荔枝沟师部农场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第一次见到袁隆平。这位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平易近人,毫无半点名人的架子,十分随和。得知记者是江西人,袁老亲切地说道,“我们是老乡,我祖籍是江西德安县。”

有意思的是,袁老的祖父曾与海南有过“一面之缘”。“民国初期,祖父被任命为文昌县县长,他从江西出发,一路舟车劳顿,经7天7夜到达海南,一上岸发现当地人说话一句都听不懂。”袁老曾在接受采访时提起这件“趣事”,“"这是到了外国吗?这个县长做不得"。于是,祖父递交辞呈,回家乡了。”

小时候看到苦难的中国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让袁隆平在心中埋下了“让中国人吃饱饭”的种子。于是,袁隆平用一生笃定地做一件事——让中国人远离饥饿。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他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66年2月28日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开启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

为了缩短水稻育种时间,袁隆平选择了气候温热的海南岛。

一株“野败”,世界育种史由他改变

海南是梦开始的地方,亦是梦不断实现的福地

时光回溯到1968年的冬天,袁隆平在三亚南红农场的茅屋草舍落脚,开始了他长达50余年的南繁科研工作。当时,茅屋没有电灯,屋内光线昏暗,只能睡在竹竿、秫秸搭的地铺,晚上则用薄膜裹身睡觉,以防蚊虫叮咬。傍晚,从地里回来,点上煤油灯,躺在地铺上看书,是他当时最“奢侈”的享受。

1970年,三亚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带着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来到一片沼泽地,发现了一株有3个扬花的稻穗、花药细瘦、色泽浅黄的野生稻。当时,袁隆平正在北京开会,得知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的消息,他连夜赶回三亚。镜检结果完全不育,让袁隆平欣喜若狂,当即给这株神奇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为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由此开启崭新的篇章。

而海南,是袁隆平种子梦开始的地方,也成为他梦想不断实现的金色福地。择一业,终一生,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培育的水稻良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虽贵为国宝级科学家,世界顶尖人才,袁老本人私底下十分质朴,低调随和,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荣誉之下,他淡泊名利、躬耕陇亩,长期奋战在南繁第一线,甘愿做一名稻田“守望者”。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题写的这12个鎏金大字,一直悬挂在三亚荔枝沟师部农场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大门口院墙上。30多年来,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情系三亚,已把自己当海南人

“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最美的还是三亚”

袁隆平说,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造福人类,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这两个梦,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从中可看出他的境界和胸襟。袁隆平把功勋写在大地上,为让国人吃饱饭,让更多人远离饥饿,从未停下过脚步。

5月22日下午,在电话中,袁隆平的司机罗师傅心情沉重地告诉记者,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转到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4楼住院治疗,5月22日因多器官功能衰竭,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

记者印象中,袁老是乐观向上、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人。除了游泳,他还喜欢球类运动,对棋类也兴趣浓厚,还会拉小提琴。此外,英语水平也不在话下,可以直接与外国记者交流。

2004年3月31日,接受完采访后,袁老忙里偷闲邀请记者去三亚湾游泳。和老伴邓女士以及小孙女在海水中嬉戏,袁老快乐得像个孩子,并自豪地告诉记者,“1947年暑假,我在湖北读高一时,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还获得了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从1968年起,袁老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到海南南繁基地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而每次回到三亚,他都会抽空去海里畅游。2018年3月19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三亚市吉阳区隆平高科专家小区,拜访了这位当时88岁高龄的老人。“我在海南从事杂交水稻研究50年,已经把自己当做一个海南人,我是三亚的荣誉市民。”谈起对三亚的印象,袁隆平曾在接受采访时赞不绝口,“三亚真是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最美的地方还是三亚。三亚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丝毫不亚于其他世界旅游胜地。我有气喘病,但一到三亚,空气非常好,也不气喘了。”

【后记】

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袁隆平曾告诉记者,如果他不在家,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初夏的五月,这位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老人走了。喜看稻菽千重浪,国士禾下梦乘凉。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节目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所说,“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稻香绵长,袁公千古。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新闻推荐

“海之南、云之南”会议资源推介会举行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展会预订超过40场

本报5月23日讯(记者邝晓霞)23日上午,“海之南、云之南”会议资源推介会暨海口会议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