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队伍中的中医名家冯质夫
■陈立超
中医是我国从古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在琼崖革命的艰苦岁月,海南不少中医参加了革命队伍,用他们精湛的医疗技术为革命事业服务。
冯质夫就是琼崖纵队中的中医名家。他出生于琼山县(现属海口市),1921年随父学习中医,1925年起为民众治病。1938年12月参加革命,曾任琼崖抗日游击独立总队医生,把家里的中药材献给部队。此后,他长期在琼崖纵队中开展医疗服务,为战士祛除病痛,留下了一段段妙手回春的佳话。
1941年7月,美德伏击日军取得胜利后不久,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陈石患上了痢疾,病情严重,痢血20多天未止。冯白驹知道后,特派冯质夫前去治疗。由于病情严重,病人连续服药后未见效,而且不想进食,骨瘦如柴,双目无光,冯质夫心急如焚。在冯白驹的支持下,冯质夫大胆改变处方,加重药量后,使陈石的病情有了好转,身体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1941年下半年,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琼崖国民党当局不断掀起“反共”逆流,琼崖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更加艰苦。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参谋长李振亚的妻子王超长期在山区工作。9月,王超回到特委报到,冯白驹见王超瘦得皮包骨头,浑身上下都是疥疮,便派冯质夫给她治病。冯质夫认为王超产后血虚体弱,受到风寒湿邪感染,多病并发。为此,他对症下药,一方面搜集当归、枸杞、党参等滋补药物,用水煎服;另一方面采取热敷和针灸等措施。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王超的身体逐渐恢复。
1942年5月,日军调集兵力,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对琼崖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在艰苦的反“蚕食”“扫荡”斗争中,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战士们白天打仗,夜间行军,吃不饱穿不暖,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各种疾病也在部队中蔓延。有位女战士高烧半月,昏迷不醒,大家都束手无策。冯质夫得知后,赶过去给她把脉,然后立即安排战士们去砍竹子。冯质夫将竹子烧烤后取其汁液,再配以汤药,终于把女战士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药童颜雅在行军中光着脚板碰伤了脚趾头的无名指。由于连续在山里行军,脚趾头严重感染化脓,整个左脚肿得像一颗大萝卜。冯质夫仔细检查后,立刻从药箱里拿出一把剪刀,简单消毒后,当机立断把颜雅溃烂的那个脚趾头剪掉,又给她敷上药,还叮嘱她行军路上多采一些草药每日换药。在抗日斗争的艰苦岁月,冯质夫在行军打仗的间隙中治愈了许许多多的战士。
1945年秋末冬初,李振亚不幸感染疟疾。经过大家会诊,认为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才有治愈的可能。琼崖特委指派老中医冯质夫和西医郭汉忠共同治疗,冯质夫用中药补气补血、助神健脾。如此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李振亚最终完全康复。1949年10月,中共琼崖南区地委书记赵光炬从乐东工作团赶回区党委和机关干部及军区指战员一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庆典,不幸感染疟疾,冯白驹发现后立即指派冯质夫为他看病。冯质夫使用几帖在当时非常珍贵的中药,药到病除,使患者痊愈。在艰苦的战斗岁月中,琼崖纵队长期面临缺医少药的困境,面对各种疾病不得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冯质夫善于使用本地中药材治疗疾病,由此积累了中医治疗疟疾的丰富经验。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后,为发展全岛的医疗卫生事业,海南行政公署拨出专款,由冯质夫创办海南人民药行于海口市中山路,聘请中医生坐堂开诊。冯质夫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坚持随堂坐诊,始终用一个普通中医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从医50多年,始终坚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准则。196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广东省名老中医师”称号,冯质夫将祖传的鹿龟酒的酿泡技艺无条件地献给国营海口市饮料厂。为了帮助海南培养更多的医生,他负责组织了多期的培训班,将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战地治疗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先后著有《癫痫漫谈》《妇女不孕症治疗医案》《蛇咬伤验方集》等书。
新闻推荐
驾车冲卡男子被文昌警方抓获1月29日,文昌发布强化落实省疫情防控I级响应措施的通告,对进入文昌市道路路口(除海文大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