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岭的革命母亲:冷对屠刀护同志
琼崖南区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梅山,地处丘陵地带,背山面海,扼守三亚至乐东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梅山秀美的山水之间,静卧着一个小山村——三亚市梅山镇梅东村,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小村庄。
“1937年1月,梅山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梅东村党支部成立。”三亚梅山革命史馆馆长孙诚说,战争年代,梅东村革命基础好,群众的革命理想信念坚定。面对日军的“围剿”和扫荡,群众无所畏惧,妻送夫,兄送弟,父母送子女参军参战,民兵、青年、妇女、儿童严密监视敌人行动,群众用土法制火药,男女老少种棉花,纺纱织布,煮海水制盐……他们不屈不挠,在腥风血雨中英勇奋战。
时间回溯到1941年至1943年,那是梅山抗日斗争最艰苦、最残酷的时期,日军侵略者对梅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摧残和经济封锁,不准梅山老百姓在崖城至九所一带的区域内做买卖,企图困死梅山地区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敌人在梅山境内仅6公里地段就设置了3个据点,实行残酷的军事镇压和经济封锁。”孙诚说,梅东村的孙五婶是革命堡垒户中的典型,孙五婶生于1893年,从梅东村党支部成立开始就一直支持革命,她秘密发动堡垒户、老屋主、革命家属组成一支“红色扁担队”,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多次躲过敌人的暗哨,为山里的同志、为部队送粮、送盐、送药,掩护革命同志脱围。
梅山革命纪念馆资料员孙有富向记者提供了一张“梅东酸梅墩旧址”的图片,他说:“这是梅东村革命堡垒户中孙五婶与琼崖纵队革命战士的接头点,她的家坐落在梅山岭山麓脚下,环境独特,有利于地下组织开展秘密活动,她家是我党秘密活动的重要据点。”
如今,孙五婶的老宅已经不在,但后人没有将她忘记。“她是一位革命母亲,将革命同志当成亲生儿女,安排住宿、烧水做饭、探听敌情、传递情报、保护同志安全、保守党的秘密,她样样都尽心尽力地去做。”三亚梅山革命史馆副馆长孙世庆说。
时至今日,孙五婶支持革命的义举仍令人惊叹不已。“她秘密串联革命家属捐钱捐粮,深入敌占区买盐买药,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层层封锁线把粮食送上山去。”孙世庆说。
孙诚讲述,敌人包围梅山时,有革命同志得到消息上山躲避,孙五婶把自家仅存的100斤谷子碾成米,装在牛车上,并盖上一层牛粪,放上犁耙,乔装成农民到地里干活,机智地通过敌人的岗哨,把米送上山给革命同志们。
还有一次,从昌感县来的两位同志刚踏进孙五婶家门,敌人就把村子包围了。“当时有几名敌兵向她家走来,眼看两位新来的同志情况危急,为了掩护同志,避开敌人的搜捕,她机灵地抱起邻居家的孩子,装作十分紧张的样子,急急忙忙往山上走去,敌兵见状,急忙调头紧紧追赶她,敌人被孙五婶引开了,革命同志得到了保护。”孙诚说。
孙五婶家作为抗战时期党组织在梅山最重要的秘密联络站、落脚点之一,与抗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她曾为革命付出过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有一天,梅东村汉奸向日军告发了孙五婶。“日本兵突然包围了孙五婶家,鬼子逼问她共产党藏在哪儿,五婶一个字都没说。日本鬼子恼羞成怒,拿出屠刀直指五婶的脑门,威胁要杀死五婶,但五婶全无惧色,全程沉默,冷眼以对,弄得敌人无可奈何。”孙诚说。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孙五婶始终如一,忠心耿耿,忠于党的革命事业,保护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同志,她先后接济过部队和地方同志1000多人次。
新闻推荐
乐东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加强线索核查 狠抓案件攻坚突破
本报讯(记者陈太东通讯员陈光)4月20日,乐东黎族自治县召开扫黑除恶清零攻坚战役动员大会,传达学习全国扫黑办第9次主任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