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首泼墨事 丹青费笔描
编者按
在海南,有一群一直在默默耕耘的艺术家,他们埋首于孜孜不倦的创作中,他们的作品,却鲜为人知。本期特别择取了三位海南本土青年画家的多幅美术作品,作品类别涵盖不同艺术形式,他们通过极具个人特点的表达手法创作出不同主题的、充满活力的美术作品,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当下海南青年画家对绘画语言的理解与探索。
潘毅灿烂如初心
文\王卓森
立春之前,就看到了青年油画家潘毅的画,在一个朋友的微圈上。问朋友,说,潘毅目前在海南大学教美术,年轻。再后来,他送我一本新出版的个人油画集,名字挺好记:《朴实中的细语》。里面,是一些风景和静物,明亮的油彩沉在一种安静的气息里,似要把多出来的时光挤出画外。画里的事物,互不挤搡,面目清宁,与这个初春的时态正好是一种交染。于是,我退到了凝视的距离。我喜欢隐约在画中的潘毅,还有他想象的某种生活。
在无数次去叩访色彩迷宫的路上,不太喜欢喧嚣的潘毅似乎特别倾情于静物和风景——布上的所有,从不故意秀出主题,却灿烂如初心,有时还呈现出某种复调,光影在协和与非协和中斑斑叙述,它们在田野山水、在不同物象间的移动和停留中,被我一点点地看见。潘毅真是一位光的追随者,光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是一种敏感的介质,又始终是色影的依恋者。看得出,在潘毅色彩的线条和粒子里,情感的诠释,对心外世界的怀想,因为光而层次丰盈,也因为光他的色彩获得了一种奇特的质感。是的,没有光,色彩便没有任何暗示。这是潘毅赋予庸常的一片片光亮,也是他一次次传递给布面的声音。
安静,似乎是上苍送给潘毅的一个词,要描述他给我的明晰印象,这个词就够了,正如他油笔下所具有的那种概括力。这样的秉性,在他多年一日的静物创作中,浮现无遗,仿佛成了他的常道。在前面提到的他那本画集的封面上,就是一幅静物,一张大木桌,一壶茶,苹果,香蕉,一本摊开的书,一瓶插着的菊花,一帧挂在墙上的山野风光,这些无序的物,是潘毅心中的象。静,在这些物象之间来回荡漾,看得久了,就看出了这些物象的动。画面制造了一个熟悉的过程,让观者自我完成。这半壶茶水倒过了,书本来是合着的,那束菊花已经绽放多日,快到了凋零的时刻,那帧山野在旷空下沉默,天色明媚,风柔和示弱,在松林间轻轻穿过,不愿打扰他物,山起伏的轮廓和原野微曲的地平线,裸露出了大地最乖巧的一面,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我还记得,潘毅作过一幅风景,所表现是海南岛山边小平原上那种常见的水田,这种景物在五指山和昌江地区较多,最叫人生出喜悦和乡愁。画布上,笔笔重彩的一棵木棉树,孤独地站在田埂上,举着一树的欲望,花儿朵朵,如火燃烧,亦如灿然的一片云,远处是茂林,再远处是低于茂林的蓝天,横展在眼前,构图凸显出平行切线的效果,木棉树在切线中突然凝固成了一个强烈的符号,刺破了整个画面的平衡和安静,溢出一种叙述的张力。
潘毅的油画叙述观念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感性的:从层叠油彩中挣脱出来隐隐飘入鼻孔的味道,木质画框框住的视域,目光从平面或透视进入,画品本身表现什么、技术构图和色彩,这些,是一个个十分平常的概念和过程。但,能够与一幅画发生深切的关系,握住它,吸附到它审美的力量,似乎只用眼睛是不够的,还要静下心来谛听色彩的颗粒从聚散到凝结的细响,跟踪光影在空气中垂落到画面的脚步,在此体验中,艺术家的心是最不容易触碰到的。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里面的情绪永远是一个孤独者的迷。观念之外,潘毅的心绪和目光,便是如此。
潘毅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到文昌东郊椰林下的老家,与祖父说话和喂鸡,晨昏间写写生,这就是他现实中的生活一种,但在他众多的油作中,我看到他的这种生活,却隐藏为一种想象。我在想,在光影、海水、椰林、建筑物、风景、一些散开的水果、一束行将枯萎的鲜花之间,潘毅到底做了些什么?
潘毅档案
潘毅,海南人,1990年出生。中学时代开始接受专业绘画训练。2010年以海南省艺术联考第三的成绩考取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201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现任教于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有多幅作品发表于国内各级报纸刊物和入选各种类型的美术画展。出版有个人油画作品集:《朴实中的细语》。
洪永锋坚守中浸润真情
文\尹林华
作为艺术创造的一个门类,水彩风景画同其他绘画门类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美的价值的深入分析,是每一位画家必须面对课题。它主要以形式美的价值方式体现出来。形式美价值囊括了具象美和抽象美。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画面形象组织来实现,形式是独立存在的视觉系统,它反映的是创作主体的艺术观和人生观。二维画面的小世界,映射的却是宇宙、人生的大世界,无论是有形、无形,抽象还是具象,最终都可以点、线、面、色彩、构成等方式呈现于画面之中。
无疑,画家洪永锋对这些是再清楚不过了。这得益于恩师王家儒先生的指教,洪永锋从临摹大师作品起步,然后奔波于全国各地写生实践。天南地北、沧海高山,不仅形态精彩纷呈,空间及地理位置也是丰富多变。这对画家来说是考验也是挑战,当然也是幸运。因为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同时,恰恰也就面对写生的对象——大自然,有着物我两忘、澄怀观道的独特体验。
洪永锋对艺术有着坚定的追逐之心,因而早就作品堆积如山。但作为一个职业画家来说,这是令人高兴又焦虑的事。毕竟普通家庭要持之以恒的创作是非常艰难的,艺途充满了困顿和荆刺。
洪永锋透过悲悯的目光洞察世情,用艺术的形式映射生命,引导观众在赏鉴他作品的过程中领悟到“弦外之意、画外之音”,从而达到引领观众体悟到他的审美经验的目的。
洪永锋用其独特的视角从海南椰风海韵和闽南云水谣以及云南沙溪羊肠古道等多地抓取了一处处美景。如在“芭蕉花”“二月春风”“远方”“老人与海”“立春”等水彩作品中水分和时间把握极好,靓丽的风景经过他独特的精神感受下浸润成一首诗或一首歌,美妙而动听。骑楼的鸣笛声是光阴弥漫的忧伤,海甸河畔的暮鼓开始与晨钟回响,一片蔚蓝色的汪洋印在洪永锋的画面上,倒睡在屋檐下的小山鸡,衔起一条柔软似水的月光。
逸笔草草,皆成佳境。枯湿浓淡,拿捏非常。轻松自然,简洁明了。画面看似简单,但却浓缩了岁月的沉淀,其实画起来特别纠结与痛苦,每一笔都是深思熟虑的后果。透过他的巧手妙思,让那些平凡的景色,变成一件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洪永锋档案
洪永锋,海南乐东人,1988年生,2013年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海南省青年美协副秘书长,海南省首届“十大青年美术家”之一,曾获2012年国家励志奖学金。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个美展。有多幅画作被省政协书画艺术研究院、企业家及私人收藏。
林明润潜梦者
文\林焕
我第一次看到林明润的作品,是在重庆一间开在山上的美术馆。我发现自己莫名地对这些作品感兴趣,当时我在展厅里问他:“你的灵感来自哪里?”他羞涩而腼腆地回答:“来自记忆里海边的家乡。”“真的吗?你的家乡在哪里?”我好奇地问,“在海南。”
林明润从小就在一个较为自由的环境中长大,他父母不会阻止他在家里墙壁上涂鸦,学画的老师也不强制要求他一定要画什么,更多的是引导和鼓励。
他像很多的海南的学子一样出岛读大学,去了山城重庆,在一所同样很自由的艺术院校。重庆是雾都,灰蒙蒙的冬天和海南一年四季的阳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思念家乡,对记忆里的场景产生兴趣,于是完成了《逝》系列油画作品。这个系列作品是用单色油画颜料在卡纸上完成的纸本油画,主题是他见过的一些老建筑。纸是一种不易保存且脆弱的载体,老建筑也是,他把这些老建筑从记忆的城市里抽离出来,放在一张张单独的画面里,更像是在用他的方式给这些建筑画的一张张肖像。在这系列作品里,他似乎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
在之后的《潜梦者》系列油画作品中,画面的尺幅变大,内容也变得丰富,作品内容里除了老建筑还出现了荒诞的鱼、关不上的行李箱、迷茫潜水员、被肢解的树木、一直戴头盔的人,这些组合提示我们反思人的本质和这个光怪陆离的超现实世界。中国古典艺术关注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美学上的和谐与平衡关系,林明润在这个传统基础上作画,以表现当代人与自然碰撞的这个世界。
在林明润最近创作的《时光积木》系列作品中,画面里的内容回到了他熟悉的小岛。他没有像之前的作品一样用单色油画来表现,而是改用水彩颜料,小岛承载的是他儿时记忆的地方,人字拖、沙滩、老爸茶、老骑楼……慢节奏的自由生活,是彩色的。如今,这座小岛也在快速生长着,生活节奏似乎在不断地加快,城市慢慢地变得更加拥挤,很多记忆里的旧建筑,在拆除和翻新中消失或者变了模样,而记忆里的时光总是美好的,这些记忆里的旧房子就像时光记忆的切片,他把它们像积木一样在画纸上重新搭建起来,让他们在画纸上继续繁衍和生长。
林明润以他谦逊的方式,重新打开了一个独特的、富有想象力的对话。他的画在风中航行,顺应潮流,是流动的,连贯和诚心的。
林明润档案
林明润,海南人,1985出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师。大学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个人风格凸显,多次获奖,曾入选2008成都春季艺术沙龙展(成都)、2008《笔记》三人作品展(重庆)、2009“我们”当代艺术展(重庆)、2009参加“独生一代”—新锐艺术家邀请展(重庆)、2010《5+5》当代艺术展(重庆)、2012“海南当代艺术交流展”、2016中国艺术节海南省优秀作品汇报展、海口2017海南省第二届小幅油画作品展等。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潜梦者》林明润个展。
本版图片均由画家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乐东检察院开展剥夺政治权利刑罚执行督查 发出纠正通知限期整改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太东通讯员向志文)为充分发挥检察法律监督职能,确保剥夺政治权利罪犯刑罚依法执行。近日,乐东黎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