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加QQ 空间里大量低价出售 品牌手机有图片和视频 手机低价诱惑 售价3000多元品牌手机那里只卖288元 收费花样百出 付完手机费,还有发票费、保价费、信
南国都市报记者孙学新文/图
陷阱数千元品牌手机只要288元?
小涵在家时喜欢用妈妈的手机登录QQ跟同学聊天。3月2日正值周六,小涵玩手机时,有一个QQ昵称叫“丧句墙”的陌生人加她好友。她点击进入对方QQ空间查看,发现许多低价出售手机的图片和视频。
动辄数千元的品牌手机,在“丧句墙”的空间里只标注几百元,这让渴望拥有一部自己手机的小涵心动了。3月3日,小涵向对方咨询一款市场售价3000多元的品牌手机,对方声称在他这里只需288元。
经受不住低价诱惑,小涵立刻用妈妈的手机尝试微信支付。她输入几个家人的常用密码,很快就猜对了支付密码,并向对方支付了288元。
第一次付款才过了2个小时,对方声称“活动机价格低,再缴纳500元才可以开发票”,并承诺这笔钱“发货后退还,还赠送手机壳和钢化膜”。丝毫没有引起怀疑的小涵,马上配合对方支付了500元。仅过了几分钟,对方再次编造理由,声称小涵购买的是“从香港发货的免税机,过海关需要800元的保价费”,还给小涵发来了伪造的发货单和发货视频,并承诺10分钟就退钱。
急于拿到手机的小涵,又按要求支付了800元所谓的“保价费”。第三次支付完成后,对方提供了另一个QQ号码,要求小涵添加该“客服”操作退款。但次日是星期一要返校上学,小涵添加了“客服”还来不及联系,手机便被家人收走了。
升级骗钱“连环套”理由五花八门
3月8日,小涵仍未收到网购的手机,她急忙回家拿了妈妈的手机,要求“客服”退还“发票费”和“保价费”。“客服”称可以退款,但要退还费用需要先缴纳988元的“信息审核金”。
再一次被要求付款,引起了小涵的怀疑,她向对方发出疑问:“我已经交了那么多钱了,我同学说有可能是电信诈骗……”但对方并没有回答这一疑问,反而多次催促小涵尽快办理,并称是“最后办理”。半信半疑之下,小涵又支付了988元。紧接着,“客服”又称小涵付款时没备注,财务要求重新办理,需要重新支付一笔988元并备注“信息审核金”才能退款。
前几次的支付,除了“手机款”288元外,小涵共额外支付了3276元。骗子抓住小涵急于索要退款的心理,再次下套,提出“要退款3276元,微信账户余额里要有超过3276元才可以”。随后在对方的诱导下,小涵给对方重新提供的一个付款二维码里支付了3265元。这一笔支付的QQ聊天记录后来在对方诱导下删除了。
随后,骗子故伎重演,再次让小涵添加另一名“客服中心”QQ账号来操作退款。这时掉进陷阱并越深越深的小涵,不仅难以抽身,反而还听从对方的诱导,发送了微信余额截图,更于3月8日晚上向骗子支付了19999元,3月9日中午再次支付了19999元。
露馅试图诱导受骗人注销账号
在骗子的诱导下,小涵先后共计8次转账了4万多元。结果不仅没见着手机的影子,对方仍在反复催促发送微信余额截图。这才引起了小涵的注意,明确表示“不会再转钱”。
见到小涵起了疑心,骗子为了安抚她,很快给她发来了一个虚假的“退款成功”截图,并告诉她要等待银行处理3至7天才能到账。
利用小涵着急退款的心理,骗子再次编造了“零钱提现能快点到账”的说法,试图诱导小涵将微信中的零钱余额全部提现后注销账号。幸好在这一过程中,妈妈需要支付一笔生意费用,找到小涵将手机拿走了,有关证据得以保存下来。
3月9日下午,在支付生意费用时,小涵的妈妈发现余额不足,查询看到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原先5万多的微信零钱余额只剩下6000多元。面对家人的追问,小涵不敢承认,以致于家人还以为是微信付款二维码被盗取,连忙向乐东九所派出所报警。警方随后在小涵妈妈的微信支付明细里查到了这8笔支付记录。
“得知孩子是上网买手机被骗后很震惊,也很后悔给孩子玩手机。”小涵的爸爸申先生说,之前小涵就因为爱玩手机被禁止过,但最近孩子表现较好,又说要查资料,才在周末时给她手机玩,“现在只盼着警方能破案,帮我们追回被骗的钱。”目前,乐东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
提醒
支付密码要“防”着孩子
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胡乱用手机支付挥霍父母钱财的事件,近两年来发生在海南且媒体报道过的就有超过20例:2017年5月,海口一名12岁小学生在游戏里充值,花掉环卫工母亲攒下的4万多元辛苦钱;2017年8月,海口一名“熊孩子”盗刷老妈信用卡,花5万多元买游戏装备;2019年1月,海口10岁小学生小宇通过母亲的支付宝,给西瓜视频上的游戏主播打赏2万元;2019年2月,儋州11岁小学生小樟动用姐姐的大学生活费,通过银行卡支付的方式,打赏近万元给爱奇艺一直播软件的主播……
如今,许多孩子成了手机控和游戏迷,大多数孩子玩的是父母的手机,给绑定了手机的银行卡账户留下极大安全隐患。
警方调查发现,这类案件中,疏忽大意的家长往往不知道孩子已经掌握了支付密码,有的支付密码和开机密码一致,有的密码过于简单或是家人生日等常见组合,还有的是输入密码时被孩子看到了。
警方提醒广大家长,孩子自控能力和抵抗诱惑能力较差,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或者沉迷游戏消费,家长应对孩子玩手机进行引导和限时,特别要保管好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密码,有意识“防”着孩子,避免出现大额钱财损失。
新闻推荐
南国都市报热线966123讯(记者何慧蓉)无业,已婚,他却对女朋友称自己是交警,内部处理违章业务需要先期投资等,他借各种幌子骗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