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吴王:笑写笔墨人生
面壁十年鲲鹏志,心含寒窗博群书。这是书法家吴王的座右铭,也勾勒出他厚积薄发的书墨生涯。
吴王蓄胡,花白的胡须总能在人们看他的第一眼时就抓住眼球,1.87米的身高和笔直的身板是他人生中运动员生涯的标志,天生的体格为他塑造了一股骨子里的硬气与执拗。
出生于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多能村,与运动结缘而又归心书法,经历丰富的文武人生不仅锻造了吴王的性格,也在其孜孜不倦的艺术道路上沉淀出了他的书法风格。正如他的首幅获奖作品中,“风帆”二字所展示出的那种沉稳力量,因热爱而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习字,吴王和他的“字”一样,讲述着静水深流、宁静致远的故事。
家庭熏陶种下笔墨初心
父亲是高小毕业,伯父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在上世纪50年代,吴王出生并成长在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家庭中。
“我热爱书法,不仅仅是因为父辈一代人热爱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书法在我心中就与受人尊重划上了等号。”吴王说,村里人只要遇上红白喜事或是逢年过节都会来找自己的父亲写楹联。虽只是大队会计,但父亲无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也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吴王在小学时就握起了毛笔,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吴王只是将书法作为业余爱好。天生的高个头让他在18岁那年以排球特招的身份入伍,成为广州军区的一名士兵。当兵期间,吴王和战友们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当别人都在“补觉”时,他却每周坚持到文化宫报到,去看那里的书画展。
1978年,由于膝盖伤痛,吴王退伍回到了海南农村。家里共有7个姐弟,在村里人看来,吴家绝对算得上是劳动力富余的家庭。可重视教育的父亲不到逼不得已,都不让姐弟们干活,而是“逼”着他们参加高考。正是在父亲的督促和鼓励下,吴王于1978年考上了乐东师范学院体育班。
上世纪80年代初,吴王成为海南自治州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然而,膝盖的伤痛让他不得不放慢节奏,减少运动,于是,书法再一次回到了他的生活中。学校也支持他“转型”成为一名书法老师。吴王说,练习书法,是他对家庭传统的传承。
运动员的精力与部队的历练培养了吴王坚忍不拔的品格。在自学了多年书法后,吴王迫切地渴望能够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更为科学、系统的书法教育,可他也深知自己与央美之间遥远的距离。“十年磨一剑,距离远不怕,我可以慢慢努力。”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吴王的月工资是40元左右,纸墨笔砚成了很大一笔消费。他靠在外写对联攒钱,勤学苦练,又参加齐白石艺术研究院函授班打基础。1990年,他的书法作品《风帆》在“天涯杯”国际书画大赛上获优等奖,给予了他极大的信心。随后他又在多个全国性比赛中斩获佳绩。1993年,吴王凭借着一幅篆书作品和一幅隶书作品进入了央美书法系研修班,终于圆梦。
苦练淬炼个人风格
“5年初见成效,10年见成效,20年大见成效。”这是吴王从上世纪80年代正式开启书法生涯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他以“勤学苦练做基础,集思善悟当要领,广搜博取为方向,气质风度是关健”作为学习书法的指导思想。从1985年开始的起步阶段,他练习欧阳询的“欧体”,写了3年多的“正楷”。
在自治州中学工作时,吴王练字练到废寝忘食。在他看来,他虽然起步晚,但每天写上8小时、10小时,终能将这个时间差补上。“当时学校食堂做早餐的师傅经常说,一上班就看到吴王宿舍的灯还亮着。”吴王回忆道,墨水瓶、废报纸堆满了房间与走廊,这里也成为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们参观“励志”的校园一景。
吃饭时看字帖、约会时看字帖,1988年,长时间熬夜练字的吴王眼睛出现了黄斑病变,入院后,他趁着护士不注意依旧拿出字帖仔细地看。
运动员的性格让吴王偏爱写“大”字,正楷难写大字,而后他又开始练习颜体,后来又潜心研修米芾的作品,练习行书。曾担任原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的林可对吴王的书法练习给予了很多指导,鼓励他潜心“习古”。吴王至今还不忘林老所说的练习书法要“十年的功力打进去,十年的勇气打出来”。
“打出来”就是要经过多年的积累后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正是吴王进入“央美”后所努力的目标。自学书法多年,入学央美后,吴王要让自己有些“野”的风格在专业书法艺术的教育下去适应学院派风格。
在京期间,他拜访国内多位书法艺术大家。“在美院的这段日子,我更加看重远期的目标,不断地完善字体,形成自己的风格。”吴王说,后来他开始主攻行草,提炼个人风格。
欣赏吴王的行草作品,可谓凝神聚气,力透纸背,也颇能体现“见字如见人”的含义。无论是行草作品《精气神》还是自撰联《神追前贤气贯古今》,作品大气豪放,气势如虹,挥毫泼墨间尽显豪情万丈;章法有序,每个字的结构疏密有致,“密不透风,疏能跑马”。
吴王的作品不仅荣获了国内外多个奖项,他还为《中国民乐》等杂志题字。
扎根山区遍播桃李
1995年,从央美毕业的吴王留在了北京,吴王并没有忘记他原本的身份“书法老师”,正是因为自治州中学的支持,他才能来到北京学习。因此,逗留了一年多后,吴王还是选择回到自治州中学,重新站上讲台,为孩子们教起横竖撇捺。
近20年里,吴王教过的学生早已过千,据他统计,他带过的学生中,有480多位学生都曾在国内各类书画比赛中获奖。吴王始终认为,学生们获奖带来的成就感远远超过卖字赚钱。
从央美回来,吴王在学校里待了18年后终于“出山”。退休后的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书法创作中。虽然已过耳顺之年,可他仍旧坚持用作品证明自己,追求艺术的纯粹。
这些年来,吴王的书法作品被中国人民大学和雷锋纪念馆收藏,作品曾载入《百年经典1915年—2016年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集》等。收录其作品的《2010国学艺术大典藏》和《1949—2009年中国文艺界名人库》作为中国世博会文化象征献礼在世博会展出。他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吴王自撰联《黄山铺锦绣,流韵寿长春》等书法作品被国家邮政局选中,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等节庆印入邮票集并广泛发行。
吴王为自己取艺名“墨笑”,正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书法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他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吴王的性格,任何时候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晚。他期待用尽余生之力为自己的笔墨人生再添浓墨之笔。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海口4月18日讯4月16日,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海垦荣光农场公司原乐光农场大门口西北侧,3栋40间共8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