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乐东> 正文

“海垦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割胶状元陈少雄:磨刀不误割胶工 扎根胶林传匠心

海南日报 2019-08-27 09:06

■本报记者欧英才

近日,在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海南橡胶山荣分公司6队一片胶林里,该队胶工陈少雄和妻子正忙着把胶碗里滴滴乳白的胶水倒进胶桶,将胶水运往附近的收胶站。

“少雄,祝贺你!为咱们公司的胶工争了光!”这些天,陈少雄获奖的消息在山荣分公司各个生产队传开了。在收胶站前,前来运送胶水的胶工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今年8月海南省2019年“海垦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上,陈少雄从垦区1.78万名胶工中脱颖而出,包揽了割胶项目3个奖项第一名。

坚守胶林钻研学习

秋日的阳光,透过繁茂的橡胶树枝叶,留下斑驳光影。从颁奖台回归到工作岗位,陈少雄与承包的这片1600多株橡胶树已打交道27年。在这片胶林,他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是我运气太好了!”身体瘦而结实,黝黑的皮肤,这个朴实的汉子谦虚地说。

1992年,为谋生计,年仅18岁的陈少雄从乐东佛罗镇来到山荣农场,当上了一名割胶工。

“一切从零开始。”回忆起初学割胶时的日子,陈少雄记得,小小胶刀在自己手上不听使唤,割胶是深是浅浑然不知。

为此,他不仅购买了几本割胶专业书籍自学,还虚心向技术过硬的老胶工学习。在陈少雄家中,他向海南日报记者展示两本收藏已久的《割胶技术规程》。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书的封面已泛黄陈旧,随身翻开看到的一横一线,都是他看不懂勾出来做的笔记。

海南橡胶山荣分公司技术总监、割胶组组长吴乐宏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理论知识枯燥、难学,陈少雄会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他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理论,他会经常跟着辅导员去生产队验收割胶情况,通过观察与他人比较,进一步取长补短。

“割胶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我的生活离不开橡胶树,它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番话,透露出他扎根胶园的决心。

精益求精苦练技术

当天忙完收割胶工作,陈少雄回到家中脱去工作服,换上运动服又来到家里的小院子“捣鼓”上了。他在自家院子绑了树桩,几乎每天练习一到两个小时。

“这是前阵子被台风吹折的树桩,我就把它运回家进行割胶练习。”说完,陈少雄指着地上叠放一堆着他练习过的树桩。

从下刀、运刀,再到收刀;从手腕弯曲的角度、到手臂控制的力度,再到腰脚的配合度,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陈少雄自己都不记得练了多少遍。“有时候叫他吃饭,半天都没反应。”妻子陈绣兰打趣道。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陈少雄的指导老师、山荣分公司割胶总辅导员梁庆莲对这位徒弟赞不绝口。在她看来,长期的勤学苦练使陈少雄的割胶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他练就了一套稳、准、轻、快的割胶技术,做到割面光洁,割线流畅,深浅适度。”梁庆莲说,割胶不伤树,还要使产量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很难达到的境界,但陈少雄却达到了。

梁庆莲说,通常技术优良的胶工比技术一般的胶工多产出15%左右的胶水。陈少雄承包的主要是中老龄树,他一年一个树位胶水产量达到100到120斤,而普通胶工为80斤。

一把胶刀一颗匠心

左手按稳胶刀,右手拿刀石,刀石紧贴刀身,来回平磨……每天下午,陈少雄开始专注地磨刀。这是他每天的必备工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磨好一把胶刀,才能既不伤树,又能提高产量。”陈少雄认为,在割胶技能里,磨刀最关键。

为了磨出刀口锋利、凿口平顺、刀翼光滑、刀胸顺直的胶刀,每天他花1个小时来磨刀。用不同的刀石,磨胶刀不同的部位。

“打磨胶刀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特别是打磨的力度是有讲究的,这得需要自己摸索。”陈少雄说。

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陈少雄手上至今还有磨刀留下的伤疤,“手起泡,甚至流血,都是很正常的,手流血受伤,简单处理一下又接着练。”陈绣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因为磨刀功夫好,不少本队或其他队胶工找到他帮忙,每磨一把胶刀都要半小时以上,但是他无偿帮助。“阿雄不仅技术好,还非常热心,还会经常与我们分享技术要领。”山荣分公司9队胶工韦世皇说。

近年来,胶价持续低迷,胶工老龄化和流失较为严重,在山荣分公司,胶工平均年龄50岁,80后胶工更是凤毛麟角。为了留住胶工,当地通过减少单株割胶频次、增加割胶树位来提高胶工割胶产量。获得荣誉之后,最近陈少雄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他掌握的技术让更多胶工了解,提高割胶技术水平,为天然橡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抱由8月26日电)

新闻推荐

暴力阻碍警察执行职务 乐东2人犯妨害公务罪获刑

本报讯(记者陈太东通讯员刘涵婧)乐东一男一女以暴力方式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近日被乐东黎族自治县法院以妨害公务罪分...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