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在临高光吉村建扶贫基地,试种推广新品种水稻将论文成果变成农民的实在收益
■本报记者张惠宁通讯员刘彬宇
11月5日,一来到临高县南宝镇光吉村的田洋边,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这片绿油油的田洋里,种着今年8月才种下的黑香米稻。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院长罗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光吉村这个小村庄里蕴育着大希望,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健康水稻科技扶贫基地就挂牌在这里。今年,科技扶贫基地80亩健康水稻试种成功,收获稻谷5万斤,加工成3万多斤香米,供不应求。与传统水稻相比,健康水稻每亩约为光吉村村民增收50%的效益。
罗杰是2018年海南大学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的研究领域正是作物遗传改良,专门研究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特种健康水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关注饮食健康,所以我们开展营养驱动型农业研究,研究不以产量为目的,而是让人们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高质高效水稻品种。”罗杰说。
然而,海南并没有一个本地叫得响的稻米优质品牌。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罗越华介绍,长期以来,国家在提高水稻产量上做了大量工作。海南由于病虫害多、种植难度大,水稻种植以高产稳产的品种为主,产量高,但米质不理想。
2018年9月,海南大学开始帮扶临高光吉村。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将选育的科技健康稻品种引入光吉村,推广示范种植,以科技扶贫。
光吉村有248户1018人,村里耕地面积1009亩,其中水、旱田面积471亩。光吉村一直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近年来由于传统水稻种植效益低下,许多村民外出打工,村里约有160亩耕地撂荒。
海南大学首先帮扶15万元用于租地等,在光吉村首期试种了80亩科技健康水稻,主打品牌光吉香米。海南大学驻光吉村第一书记曲军远介绍,海南大学采取3种形式来帮扶光吉村民增收,一是成立光吉种养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入社村民以地租入股分红,村民还可以在合作社劳动领工资;二是村民直接租地给合作社,只收租金;三是村民从海大拿种子自己种,技术、管理由合作社统一指导。
“海南大学在光吉村合作社培养4位村民作为技术骨干,其中3位是贫困户,由海大的教授在田间地头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目的是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曲军远说。
罗越华幽默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过去我们把科研经费变成论文成果,现在我们将论文成果变成农民手里实在的效益。有了光吉村的实验田,要"顶天立地"将产业做大做强。”
“水旱轮作养土,特色稻作增富,间种套种添绿,扶贫振兴出彩。”罗杰兴致勃勃地描绘着临高健康科技水稻种植模式。他相信,在临高这片土地开展健康水稻产学研示范前景远大,在科技铺就的“脱贫路”上,农民的腰包也会越来越鼓。
(本报临城11月7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临城11月6日电(记者张惠宁通讯员刘彬宇)小白菜、大白菜、芹菜、大蒜、荷兰豆、香菜、茄子……临高水果瓜菜交易中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