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看临高县临城镇头星村的“智志双扶”: 开“药方”激斗志 拔掉“穷根子”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符雄助张庆龙摄影报道)临高县临城镇头星村2016年以前是当地远近皆知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8.5%。在经过整村推进和产业帮扶,从贫困户主观能动性上“开药方”,智志双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头星村成了临高县第一批率先全村脱贫的村庄之一。记者走访头星村三户人,他们已摘掉贫困的帽子,方式殊途同归——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撸起袖子努力干。
“智志双扶”故事多
■扶智!贫困大学生用知识改变全家命运
陈南杉是头星村一名村民,2015年,他19岁时上大学。他的父母老来得子,拿到沉甸甸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两位老人已经年过七旬,农村人靠体力赚取收入,一边是父母年迈,一边是自己能否突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机会,陈南杉内心挣扎欲北上打工解决眼前的窘境。
“那天晚上,我爸爸满眼布满血丝地告诉我,能读到哪里就读到哪里,不能辈辈都种庄稼”陈南杉说,“不能辈辈种庄稼”这句话触动了他,他背起行囊去城里求学。后来,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头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志松在深入了解陈南杉的家庭情况后,鼓励他一定要抓住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并向他讲解了扶贫相关政策。
经过层层审核,陈南杉家被评为贫困户。陈南杉在大学期间的伙食费得到了政策的帮扶,缓解了其父母的生活压力,陈南杉安心埋首苦读,专业本领也日渐见长。每次寒暑假回家,王志松都会特地去跟陈南杉促膝长谈,畅谈理想和未来。陈南杉说每次跟王志松谈话后,自己更加笃信自己一定能通过知识去改善生活。
“教育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扶贫要扶智,知识和眼界是一个寒门学子未来找工作的底牌和筹码,影响他们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他考上大学一定要努力把书读好,未来为社会,也为他自己的家庭做贡献。”王志松告诉记者,陈南杉在大学时没有虚度光阴,大学毕业后专业技术不错,在帮扶单位的牵线下,目前供职于临高县的一家农村信用社,跟其会计专业对口,在临高县工作也便与其照顾年迈的母亲。
陈母对于儿子能用知识改变命运一事很是欣慰,家庭的情况也随着儿子的工作正在逐步改善。
■扶志!低保户燃起斗志“走出去”
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的潜力,一个人想要成功地被他人帮扶,最好的姿态是伸出手去求助,铆足干劲加油干。陈冠安是头星村的低保户,举目无亲常年卧病在床,对于漫漫人生路陈冠安认为自己已没有希望,整天浑浑噩噩虚度时光。
在扶贫工作人员进村后,鉴于其房子破败不堪,影响居住安全,王志松协调该村村委会在村委会先腾出一个房间给他居住,积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在2018年建了一个新房子,陈冠安现在已经住进了新房,同时,也根据扶贫政策协调他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王志松认为需要燃起陈冠安的生活斗志,改变他萎靡的思想,才能创造新的生活。
经过长时间的思想工作,陈冠安也意识到等靠要只能过着最低层次的生活,要想活成人样必须要努力奋斗,美好的生活是靠积极努力奋斗出来的。在扶贫人员的介绍下,陈冠安来到临高县城一家规模较大的洗车厂,每个月有三千块钱的收入,他工作兢兢业业。他的邻居告诉记者,现在的他跟以前相比判若两人,整个人都特别有精神,而陈冠安也坦言,现在对生活还是很有信心和希望的。
三大招助脱贫
记者了解到,头星村作为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经济都比较落后,在扶贫政策进行整村推进前,那里的羊肠小道仍然是泥巴路,村容村貌破败不堪,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贫困户生活比较困难。目前,村庄道路全部硬化,并建设一些基础设施给村民休闲娱乐。
全村603户,总人口2500多人,26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223人,贫困发生率48.5%。王志松在驻村帮扶后,他积极因地制宜展开帮扶,具体三招实施:一是依靠农户自主发展,在尊重农户意愿,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冬季瓜菜和百香果等农业产业,该村的小香葱颇受市场青睐,海口区域的商人都不辞路远前来收购;二是进行黑猪养殖,并联系好渠道销路,扩大规模种植;三是“扶智志”,耐心地与贫困户沟通,了解其生活状态,发现不少贫困户的子女都是比较懒散,没有志向,通过劝导和分析,动员他们出去务工或者在村庄周边打零工,给家庭增加收入,如果有孩子上学的贫困户,他会鼓励支持帮助他们,他认为教育是切断贫困的代际传播的重要方式。
目前全村已经全部脱贫,成为临高县第一批全部脱贫的贫困村之一。
新闻推荐
“的哥”车祸中双腿截瘫索赔困难 省二中院法官倾情调解促其与保险公司达成协议
本报讯(记者陈敏通讯员罗凤灵潘心情)东方市的符某是一名“的哥”,也是家里的顶梁柱。2017年,年仅36岁的符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