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王建收的心愿:我想在村里干到退休
临高县调楼镇博贤村有186户920人。这个村庄不算大,6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就建在村委会办公楼旁边。博贤村卫生室有三间房,中间是诊室,旁边两间是药房和输液室。
临高县目前在全县行政村建起了147个乡村卫生室,已实现小病不出村。村民基本上都在自己所在的行政村卫生室看病。乡村卫生室守护着村民健康,是村庄的“幸福指标”之一,乡村医生成为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人。
博贤村卫生室医生是43岁的王建收。“记者,请您一定要来报道一下我们的村医王建收。”一次进村采访时,几名村干部异口同声地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小小拖鞋处处用心
王棋正夫妻是博贤村村民,目前已搬到调楼镇上住。11月28日,他们因为喉咙疼,又双双回到博贤村卫生室找王建收看病。
在卫生室里,记者听到王棋正说王建收“很爱干净”时,才注意到输液室里的一个纸箱。这个纸箱里备着近20双干净的拖鞋。好几位患者就诊时都穿着卫生室提供的拖鞋,有的患者光着脚就走进诊室里看病。
在输液室里,记者还看到了墙边摆放的4个垃圾箱,它们被套上黄色、红色和黑色的塑料袋,分别放置医疗垃圾和村民的生活垃圾,还有一些空纸盒统一放在一个纸箱里。输液室里还放着一张输液床和几张椅子,空间小而不乱。
胆大心细医术服众
一般来说,乡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多为两个人,但是博贤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只有王建收一人。他既是医生,又是护士,每天都忙个不停。给这个病人看完病,他又忙着给那个病人输液打针,他忙碌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在药房和输液室之间。
5个多月的小患者王诗婷要做雾化吸痰治疗,王建收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给她治疗。
2岁4个月的小患者王楚佑被妈妈从3公里以外的大宝村带来博贤村卫生室打针。王建收轻轻拍着王楚佑的手背,消毒后将针扎进他细小的血管中。“孩子从1岁起就到这里看病,我们都习惯找王医生。”王楚佑的妈妈说。
记者发现,从外村赶来这里看病的患者有好几个。王建收打针技术十分熟练,为几个月大的婴儿输液时要从头部扎针,他的手也很稳。此外,他还能根据村民的病情开展针灸、拔罐等医疗服务。
王建收是临高县调楼镇东春村委会和伴村人。1996年高中毕业后,他到石家庄卫协医学中等专业学校学了3年中医,毕业后到临高县人民医院实习了1年。
王建收学历不高,但是十分好学。从2001年到2012年,他是和伴村的“赤脚医生”。那时除了行医,他还要干农活。白天在村里行医时遇到疑难杂症,他晚上回家后不管多累都会继续翻书学习。2012年,他先后到海口和临高县城工作,帮人进行中医诊治、按摩。
近年来,临高县十分重视乡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博贤村多年缺少村医。2015年,临高卫健委推荐王建收到博贤村卫生室当村医。
王建收说,行医需要“胆大心细”。乡村医生处理的多是常见病,在医疗技术过关的基础上,给村民看病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好。“我为村民做了一点服务,但是村民回报我的要多得多。”
不管多晚随叫随到
王建收家在临高县城,距离博贤村约17公里。“不管是晚上11点还是凌晨两点,王医生接到求助电话都会过来给我们看病。”不少患者对记者说。
博贤村卫生室门口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王建收的电话号码。采访中,许多村民一提起王建收,首先称赞“不管多晚,只要打电话给王医生,他都随叫随到。”
75岁的王向群退休后回村居住。他有颈椎病,一天晚上感到头昏难受,便给王建收打电话。王建收马上赶到村里为他看病。“输液时,王医生就守在我身边,一守就是几个小时。”王向群说。
王向群住在邻村的妹妹身患重病,医院说治疗无望后,被家人接回村里。一天晚上,由于妹妹身体十分不适,王向群给王建收打电话,让他过来看看,“王医生给我妹妹吸氧、输液,忙了2个多小时才回去,一分钱路费都不肯收。”
如今,王向群的妹妹已经去世了,但是这份温暖却永远留在了老人心里。
一天凌晨4点,王建收接到村民电话称自己头疼厉害需要医治。20多分钟后,王建收赶到博贤村卫生室,初步诊断这名50多岁的患者突发脑溢血,便马上给他吸氧,进行干预处理。天亮后,王建收让这位患者马上去县医院治疗。“经过医院诊断,果然是脑溢血,幸亏处理及时,这名村民现在身体情况良好。”王建收说。
碰到家人不在身边的危重病人,王建收就自己开车送他们去临高县人民医院救治。
“他还背过女人,一些村民都为此笑话他。”博贤村村民小组组长王常华告诉记者,一名52岁的女性患者双脚忽然痛得走不了路,便打电话向王建收求助。王建收赶到她家时发现,她的丈夫和儿子都不在家。他二话不说,马上就背起这名患者去村卫生室治疗按摩。
情牵乡亲难舍乡村
王建收平时每天早上7点起床。吃完妻子准备好的早餐,他带着午饭来到村里,“8点半前必须赶到卫生室上班。”
博贤村卫生室只有他一个人,从早到晚,他都忙个不停,“乡村医生要吃得了苦。”
博贤村里有32位高血压患者、7个糖尿病病人,65岁以上老人有89人。白天看诊没空,王建收就在晚上抽空入户去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晚上八九点才回到家是常事。
一年到头,王建收只在大年初一给自己放1天假。“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我都要忙到病人走了才回家吃饭,总是缺席家里的年夜饭。”王建收说。有村民马上接着对记者说,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也曾见到他在卫生室给村民看病。
“我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工作,家里的大小事全是妻子打理。”谈及家人,王建收有些内疚。
“我已经习惯了每天这样忙碌的生活,我想一直在博贤村卫生室工作到退休。”王建收说。而这也正是博贤村村民的共同心愿。
新闻推荐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王华人。南国都市报12月19日讯(记者孙春丽文/图)12月18日8时30分,王华人(化名)躺在省人民医院病床上,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