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角登陆战 木船打败军舰 创造海战奇迹 寻访琼崖革命遗址
记者探访热血丰碑巍然耸立临高角
从临高县临城镇往北行驶11公里,碧蓝的海滨露出一个岬角,这就是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之——临高角。
今年春暖花开时节,记者再次来到临高角解放公园时,这里正在进行改造施工。临高角解放公园占地面积86亩,分为热血丰碑、解放海南临高角登陆纪念馆、百年灯塔、四十军烈士纪念碑等四个区域。
为纪念解放海南在临高角登陆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1995年,海南人民捐款520万元修建了一座题为“热血丰碑”的解放海南纪念塑像——两名战士胜利呐喊的人身组石像。塑像总高度18.9米,是目前海南省最大的革命历史纪念塑像。记者看到,在塑像面前的纪念广场,工作人员正进行施工改造。
解放海南临高角登陆纪念馆于2006年5月投资兴建,采用声、光、电、影像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及实景缩微多种高科技手段,全景式立体再现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强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木帆船打败国民党军舰的战争奇迹。
临高角百年灯塔是海南最古老的灯塔。清光绪十九年由法国人建造,塔身为钢质圆简体结构,塔高20.6米。百余年来,临高角百年灯塔一直是船舶进出琼州海峡的重要助航标志。临高角百年灯塔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屈辱,曾为海南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2008年5月,四十军解放海南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建成揭牌。纪念碑由木船、旗帜、海浪和台阶等元素构成。纪念碑碑身呈船形,正面是昂首的船头,两侧面为飘动的旗帜,碑座和旗面三层迭进,烈士的英名镌刻在旗帜。
临高角解放公园里的热血丰碑、四十军烈士纪念碑、百年灯塔三点一线。百年灯塔见证了中国百年的屈辱;热血丰碑,四十军烈士纪念碑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和抗争。遗址见证历史,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历史回顾木船打败军舰的海战奇迹
70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临高角海域涛声依旧,伫立在解放海南纪念塑像“热血丰碑”前,凝望着纪念碑上烈士的名字,记者的耳边依稀响起了70年前渡海大军抢滩登陆的枪炮声……
1950年4月16日,大规模渡海作战正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8个团的主力大规模向海南岛进发。
四十军6个团1.87万人,分乘300多艘帆船,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一线海岸起渡。在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的指挥下,当渡海野战军庞大的船队驶至琼州海峡中流时,与国民党军舰队相遇,渡海部队充分发挥土炮艇的近战威力,以土炮艇群与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军舰队彻夜展开激烈海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解放军冲破了海峡的封锁,越战壕、破铁网、炸碉堡、夺险隘,成功地摧毁了国民党精心构造的海陆空立体防线。
4月17日凌晨3时,解放军在临高角一带抢滩登陆后,与接应部队共同歼灭海岸守敌后胜利会合。接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全琼各地纵深挺进,表现出了我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在这次战斗中,四十军880多人英勇牺牲,四十军一一九师副师长黄长轩以身殉职,长眠于临高这片热土。
解放海南登陆战是名副其实的战争史奇迹,它开创了我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河,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用原始木帆船打败了现代化军舰的奇迹。
英魂永存先烈将永远活在后人心中
在临高,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原四十军一一九师副师长黄长轩烈士的儿子黄世星。71岁的黄世星是黄长轩烈士唯一的儿子。黄世星告诉记者,家父黄长轩1916年生,老家在河南省新县。黄长轩1931年参加红军,1948年任四十军一一九师副师长。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黄长轩和师长徐国夫率领一一九师的3个团,从雷州半岛灯楼角海岸渡海。次日拂晓在临高角一带登陆后,韩先楚军长命令部队向加来之敌六十四军军部攻击前进。当天15时左右,当部队到达临高角美得墟时,从海口方向飞来两架敌机,向我军行军队形疯狂扫射、投弹,黄长轩不幸中弹,右腿股动脉被弹片划破,鲜血直流。当时医疗条件差,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流血过多,黄长轩于1950年4月18日拂晓光荣牺牲,遗体安葬在临高角龙门村附近的坡地上。
“父亲黄长轩是解放海南战役中我军牺牲人员中职务最高者。父亲牺牲时,我才8个月大。母亲李萍和父亲都是四野战友,她1992年在郑州去世,享年67岁。我退休后,和妻子居住在海南临高,陪伴在此牺牲的父亲。在1950年解放海南岛的临高角登陆战中,父亲用他的鲜血和生命,在这光辉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海南的历史已经翻开新的篇章,但革命先辈的忠魂将被永远铭记!”黄世星深情地对记者说。
记者从临高角向琼州海峡眺望,只见碧海蓝天,海天一色,海鸥在自由地飞翔。旁边的沙滩上,有游客和情侣在嬉戏游玩,有的在沙石里找海螺,有的站在礁石上拍照留影,一派祥和的景象。目前,临高角解放公园景点旅游公路二期项目已全面复工。附近盖起了一栋栋公寓楼,吸引岛内外人士来这里定居。
70年过去了,当年临高角的硝烟已经远去。今天的临高角,美丽而安宁。热血丰碑巍然耸立在临高角,而先烈军魂,将永远留存在后人的心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惠宁为拆旧房、建新房,到3月30日,临高县东英镇高秀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民林世松已经忙活9天了。他家住了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