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推行“产业扶贫项目基地+贫困户技能培训+扶贫工场”三位一体模式助力脱贫项目建在家门口 课堂设在基地里
■本报记者张惠宁
6月5日,临高博厚镇1600多亩的凤梨释迦扶贫基地,种下已进入第三年的凤梨释迦树苗,一株株小苗已长成一丛丛果树。这是从台湾引进的果树苗,经过技术改良,已在本地茁壮成长。“年底首批果就可以上市了,释迦果种出来就不愁销售,地头价15元到20元一斤,价好着呢!”基地经理朱国民说。
龙头企业帮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这个1600多亩凤梨释迦种植基地,是临高县的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之一。海南兴国实业公司在临高博厚镇和皇桐镇、南宝镇,建有6000多亩的三个农业基地,种植凤梨释迦和火龙果等。
从2017年至2019年,这三个基地接纳了博厚镇、皇桐镇、南宝镇、临城镇、东英镇、调楼镇、多文镇、波莲镇等8个乡镇8717户贫困户的9795.08万元扶贫资金,除了每年固定给贫困户分红10%,公司还按照临高龙头企业扶贫基地——“产业拉动、培训牵动、就业带动”的思路,推行了“产业扶贫项目基地+贫困户技能培训+扶贫工场”的三位一体模式,联动推进产业扶贫。
“这片凤梨释迦产业基地,我们已经投入了8000多万元。”兴国实业公司种植部负责人张金峰说。凤梨释迦3年时间的生长期,不会有产出,3年内公司用于担保支付贫困户分红的保障是总公司乐东基地(高明农业)生产的火龙果效益。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兴国公司已向临高8717户贫困户3233人支付了分红895.52万元。
贫困户变成“产业工人”
林之友是博厚镇头国村委会文林村人,随着临高产业扶贫的发展,他有了一个新身份——“用工召集人”。就是企业需要用工时,就通知他,他负责联系附近各村庄村民来做工。
6月4日,有26位附近村民来兴国公司凤梨释迦基地干活。“从年后到现在,我们天天都有活。今天来干活的村民相对少些,有的村民现在忙着在家收割稻谷。”
在基地干活一天,工钱是100元。附近龙干村委会龙十村的贫困户芳姐说,她一个月在此干27天至28天,已经干了一年多了。“家里就一两亩地,很少,在这里干活有稳定收入。”她说。
兴国公司在基地设立培训教室,去年针对凤梨种植办了五期的培训班,主要培训附近的村民。“除了集中培训,在这里干活的村民,还接受基地种植组长手把手的日常培训。”朱国民说。
用工召集人林之友,现在和妻子双双在凤梨释迦基地做工,家里原来种了六七亩橡胶,他交由自家兄弟管理了。作为用工召集人和帮助管理工人,他每月收入有四五千元,加上妻子的收入,两个人每月有七八千元。“以前种田、种瓜菜、种橡胶,收入都不如现在基地干活收入稳定。”他说。
“目前,我们一线产业扶贫项目直接为农民工提供了270个固定就业岗位,临时用工一天少的时候三四十人,多时能达到数百人。”张金峰说。据海南日报记者了解,仅在2019年一年,兴国公司发放农民工工资达1015万元。
“三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已成为临高扶贫的特色,海南日报记者从临高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临高县在产业扶贫中,培育壮大了兴国凤梨释迦基地、天地人热带水果种植和海丰深水网箱养殖、雅新花卉等一批规模化产业扶贫基地,并在规模化产业扶贫基地大力打造“产业扶贫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扶贫工场”的“三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将贫困群众培养成为产业工人、技术工人,拓宽贫困群众的收入渠道,帮助他们脱贫后一直有稳定收入。
(本报临城6月5日电)
新闻推荐
政协第十届临高县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委员为自贸港建设共谋良策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张庆龙)5月26日上午,政协第十届临高县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碧桂园·金沙滩隆重开幕,临高县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