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长制”、“湾长制”正逐渐摸索“网格化”管理海岸带未来可期海岸带垃圾治理“圾”不可待
垃圾处理厂是垃圾的归宿,但是从海岸带到垃圾处理厂的“最后一公里”,却迟迟难以彻底打通。以属地化作为主要方式的海岸带环境管理,受制于人力、物力以及执行措施的缺失,正在面临着考验。
海岸带的环境已经迫在眉睫,对于海南省众多的沿海市县而言,“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的做法,是否能够将海岸带纳入其中?遍布城市的网格化管理,又是否能够作用于海岸带?当海岸带生态遭遇严峻挑战,一个问号开始萌生:我们该如何“照顾”属于我们的海岸带。
南国都市报记者贺立樊张宏波文/图
借鉴城乡垃圾一体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人手不足”,成了许多沿海市县面对海岸带垃圾的棘手难题。
“海岸带环境卫生管理大多交由乡镇等行政机关,实行属地化管理。但是乡镇环卫工人配置不足,偏远的海岸带已经无暇顾及。”一位海洋与渔业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3年前,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三亚市梅联村发起了一个项目,参与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3年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再次来到梅联村,村里的环境卫生变化很大,在村民和环卫工人的配合下,村里的垃圾每天都能够得到及时清运。
“但是来到海岸带上,几乎完全没有变化,依然存在着大量垃圾。”蒲冰梅表示,受益于城乡环卫系统,村里的垃圾能够得到清运,可是海岸带上的垃圾,却长期存在。
“像城乡垃圾清运一样,同样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蒲冰梅认为,海岸带垃圾处理,也分为清理和转运两部分,当环卫工人数量有限时,周边居民也应当参与进来。
海坡村区域的三亚湾海岸带,始终保持着不错的卫生环境。海坡村老支部书记欧逢源介绍,村里早已成立村民环卫队,定期清理海岸带,“每个月都会组织村民来到海岸带清理垃圾,一袋一袋装好后,交给环卫工人转运。”最初时,村民并不在意,欧逢源只好挨家挨户进行动员。如今,在环卫部门的配合下,海坡村已经形成了一套垃圾清运体系,每月定期清理海岸带垃圾。
“一些海岸带的周边有村庄或社区,建议环卫部门与村民展开联动,配合村庄和社区进行垃圾清理,并且及时转运。”原国家海洋局研究员、海洋环保专家罗九如表示,海岸带垃圾可以采取这样的联动方式进行处理,然而是否能够顺利开展,还需要加入责任包干制。
一段海滩就是一条街“网格化”落实到人
一项责任落实制度,正在三沙市发挥效果。在三沙市七连屿北岛,“岛长”黄宏波每天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岛上的渔民们,绕着0.4平方公里的北岛走一圈,沿途拾捡散落在海岸带上的垃圾。黄宏波介绍,下午,转运船会载着这些打包好的垃圾,驶向垃圾处理厂。
实际上,黄宏波并不是环卫工人,他也是一位渔民,在“岛长制”下,七连屿管委会聘请他担任北岛的“岛长”,负责这段海岸带的垃圾清洁工作。
“"岛长制"的核心,就是将岛屿生态环境的责任落实到人,而责任制,正是解决海岸带垃圾的关键。”罗九如认为,海岸带的环境卫生管理,应该像城市的垃圾清运系统一样,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由专人牵头负责,“一段海滩,就是一条街道,把这块区域的环境卫生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组织清理与转运,才有解决问题的希望。”
在海口市,另一种责任包干制也在运转。2月22日,海口市白沙门公园出现污水滞留海滩的情况,工作人员把情况反映给了美兰区湾长办,相关办负责人随即作出部署,查明污水排放情况,协调各单位解决问题。“湾长制”是国内正在推进建设的海岸带保护措施。2017年,海口市与青岛市等5省市成为全国首批“湾长制”试点省市。
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认为,参考城市网格化管理,将海岸带进行网格化划分,设置专人负责其中区域,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海岸带垃圾长期无人清理、突击清理的局面。
环保人士李波表示,“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切实做好问责制。”建议拓宽“湾长制”的监督渠道,让每位市民都能参与其中,“发现有垃圾,拍张照片就能反映,能够让相应的管段负责人受到监督,"湾长制"的推进才有了保障。”
吸纳社会力量让志愿者们来到海边
3月初,李波来到海口市西秀海滩参加活动,一名环卫工人正在沙滩上清理垃圾,沙滩比较干净。“可是再往西走,到了偏僻的海岸带,垃圾的数量就变多了。”李波介绍,那段海岸带的附近没有村庄,更加远离城区,“这是真正"鞭长莫及"的区域,没有人烟,缺乏监管,却有着大量长期未能清理的垃圾。”
对此,罗九如认为,针对人迹罕至、较为偏远的海岸带,国际上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常规的政府负责制,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开展垃圾清运。”罗九如认为,这种方式具备较高执行力,但是却受制于单方面的力量,“仅仅依靠当地政府,并不能广泛地开展海岸带环境保护。”
罗九如建议,出现在城市街头的环保志愿者,也可以出现在偏远海岸带。“由相关部门组织志愿者、环保团队,定期前往偏远海岸带进行垃圾清运,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罗九如表示,与此同时,也应当加强部门与社会力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动,在海岸带“网格化”的管理制度下,增强各方配合。
在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与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已成为常态。前不久,一场关于海洋垃圾处理的会议在三亚召开,志愿者们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包括海岸带垃圾处理在内的相关问题,并完善相应体系。
“海岸带垃圾涉及多个部门,应当联合环保、海洋、农业、住建等多部门,开展部门间的联动,并借鉴国内外海滩清洁度评估标准,建立海滩清洁度评价技术体系。”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一位负责人认为,未来需要制定海岸带垃圾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落实海岸带垃圾管理的部门责任制,并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以有效遏制向海岸带倾倒生活、生产及建筑垃圾等行为。
记者手记: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漫漫海岸线上的垃圾,究其源头,来自于人类的日常活动;追踪其路线,它们从居民区走向大海。周而复始,海岸带垃圾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破坏着海岸带生态环境,最终以微塑料的形式危害人类健康。海岸带垃圾,是1944.35千米海岸线的污点,它们被海浪推上陆地的过程,像极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报复的对象,是这座岛屿上生活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我们都参与了这场对大自然的破坏,手中的垃圾,成了我们伤害大海的工具。
现在就行动,为时不晚,我们始终在寻找与自然和解的方式,让垃圾出现应该出现的位置,在垃圾处理的每一环,个人和部门都要把好关。我们的双手,不仅能够处理好日常的垃圾,更能打赢这场海岸带的保卫战。
新闻推荐
南国都市报3月16日讯(记者田春宇)3月16日,一场特殊的旅行在临高县天地人共享农庄举行。来自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的志愿者在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