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抱堂村村民王学途养牛成行家,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贫困户成牛司令 2年不到就脱贫
■本报记者张惠宁通讯员王海洪
临高皇桐镇红专居委会抱堂村村民王学途,在红专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为啥?因为王学途爱牛成痴,像精心照顾大熊猫一样养牛,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养牛行家。从2017年9月至今,政府提供产业帮扶资金扶持给他家的2头黄牛,不断产仔,变成存栏6头黄牛,明年有望存栏10头。这样的养牛成绩,在红专居无人能比。
7月4日,红专居党支部副书记王修武对海南日报记者说,当初政府帮扶班子让贫困户结合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自己提出想干什么,政府再决定产业帮扶方向。王学途等5户贫困户就提出想养黄牛,认为抱堂村身在胶林深处,青草丰富适合养牛。
1974年出生的王学途,父母去世得早,他是家中老大,有3个妹妹1个弟弟。多年来他像老黄牛一样辛苦地撑起这个家。弟弟妹妹相继成家后,王学途一家4口人还是住在低矮破旧的小瓦房里。2017年7月他家被纳入贫困户,房子也被纳入D级危房。
依靠橡胶和水稻种植、养牛的收入,以及夫妻打杂工的报酬,2018年12月,在政府危房改造资金扶持下,王学途一家终于住上了新平房,并退出贫困户序列。
脱了贫如何致富呢?养黄牛就承载了王学途的致富梦想。
“看,那头黄牛养得多壮,肥溜溜,这头牛值1.2万元哩。”看着王学途从牛栏里牵出一只母牛来,红专居工作人员王志刚脱口称赞道。
家中小院的墙上总是挂着1个红袋子,里面放着1件雨衣,2卷放牛绳和1瓶小矿泉水,这就是王学途每天放牛的装备。王学途每天早上6时多牵着牛儿出去,中午回来,下午又牵着牛出去,晚上归来,风雨无阻。只要没有其他事,他整天都陪伴着他的黄牛。
问他觉不觉得养牛辛苦,王学途微微一笑:“看着牛一天天变得健壮,心里甜着呢。”
王学途虽然是第一次养牛,却很快就成了养牛的行家。每天他都仔细观察黄牛的情况,研究牛的习性,只要黄牛有一点反常,他就能马上发现,“牛鼻子不流汗、嘴巴不动就是生病了,什么时候给牛配种也是学问。”平时王学途还经常向当地或其他乡镇养牛专业户讨教养殖经验。
王修武说,王学途养牛成了行家,其他养牛户遇到问题,都爱找他问。王学途也乐于助人,随叫随到。很快,王学途养牛的精神和战果也激励了抱堂村其他村民,村里已经有15户村民养牛,牛存栏有30多头。
今年王学途开始尝试养蜂,他向红专居的一位养蜂专业户讨教经验,像养牛一样养蜂,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养一箱蜂产出蜂蜜20斤,收入3000元。眼下王学途又制好了另一个蜂箱,“家里的收入又能增加了。”王学途乐呵呵地说。
在致富的道路上,王学途不愠不躁,少说多干,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本报临城7月4日电)
新闻推荐
南国都市报7月3日讯(记者文盛)日前,市民李女士向记者咨询,称她是临高人,目前在海口买了一套小户型二手房,想把户口迁到海口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