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炳村大山深处有个助村民致富的养鸡场
11月6日中午,走进三亚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那炳村大山深处,还未见鸡群就已听到鸡叫声。穿过一片放养着2000多只鸡的芒果林,一位中等身材的苗族青年正在绿树环绕的鸡舍里忙碌着,他的右手边一只母鸡正在孵小鸡,看着此前已被孵化出来的几只小鸡,这位青年脸上挂满了笑容。他就是三亚育才晴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坤亮。
失败的创业让他和合伙人背上6万元外债
地处大山深处的那炳村,环境宜人,资源丰富,但是没有支柱性产业,无集体经济收入,村民只能守着几亩土地,收入不高。
从小就做惯粗活、累活、脏活的陈坤亮,亲身感受了家乡群众一年到头辛勤耕作,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煎熬,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一番事业来。
一次,陈坤亮听到扶贫帮扶责任单位三亚市税务局干部盛广明讲述他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让他萌生了自己养母鸡创业的念头。
经过调研,陈坤亮发现自家100多亩芒果地位处于半山腰,周围都是大山和树林,是散养土鸡的好地方。于是,他和养殖专业户黄进强一拍两合,准备建散养鸡基地,进行绿色养殖,带动村民致富。
说干就干,东凑西借,2018年10月他们凑齐了养殖场所需资金10万元,开辟好了场地,购原料、建鸡场、垒院墙,为了省钱他们亲自运料、卸砖、卸料……经过一番忙碌,养鸡场终于建好。
为了保证饲养的都是本地鸡,陈坤亮和黄进强来回乐东、五指山、保亭、陵水等市县购买本地鸡苗,与不少市县群众都成了熟人。
鸡苗到位,正当陈坤亮准备大显身手时,残酷的现实却差点将他击倒:鸡苗大批死亡,最后一批鸡苗的死亡率更是达到70%……即便熬过来的鸡苗,也由于缺乏技术,大部分还没出栏就陆续病死。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的创业让他和黄进强背上了6万元的外债。
勤学技术,二次创业终成功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陈坤亮、黄进强并没有气馁,他们凭着一股倔强劲,2019年2月初开始了二次创业。
“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是不懂技术。”陈坤亮告诉三亚日报记者,为了提高鸡苗的成活率,他查阅资料,询问专家,四处取经……并认真摸索饲养方法,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升。
这次,他们决定养殖本地母鸡近2000只。有了上次经验,陈坤亮和黄进强变得小心翼翼,从饲养的主食,到给每只母鸡打疫苗他们都亲力亲为。通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上千只母鸡开始下蛋了,其中一部分鸡蛋他们选择卖掉换取扩大产业的资金,另一部分则进行孵化,逐渐扩大本地鸡的养殖规模,定点供应市区酒店。
“我们注重品质,虽然用人工饲料喂养本地鸡可以减低成本,但是不能保证品质,为了塑造好的品质,全部采用玉米、红薯、萝卜等作为本地鸡的主食。经过天然食材喂养和林中觅食的本地土鸡肉质细滑、口感极佳,营养价值丰富,很受欢迎,不怕销路问题。”陈坤亮说。
抱团养鸡助村民脱贫致富
今年7月份,为了发展养殖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在责任扶贫干部盛广明的发动安排下,那炳村黄明新、林桂妹、林亚桂、黄如劲、黄吕和等5户贫困户与村里养殖专业户陈坤亮、黄进强等人合作成立了三亚育才晴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已扩大饲养土鸡2000多只。
贫困户林亚桂和黄吕和两人更是得到在合作社养鸡场打工的机会。“我主要负责捡拾鸡蛋和喂鸡,工作很轻松,每月工资2500元,增加了家里经济收入。”林亚桂说。
目前,陈坤亮饲养的本地土鸡,已与酒店签订购销合作协议,专门供应市区酒店,为成品本地土鸡找到了畅通的销路。
“我们好了,也希望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那炳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黄进强说着,又收集鸡蛋去了。据黄进强介绍,目前合作社养鸡场已孵化出近1000只本地鸡苗,大部分已饲养了3个多月了,临近春节时即可出栏上市,“这样社员们就有望在春节前得到分红。”
“合作社将创业项目锁定在本地小种鸡养殖上,还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这样的做法很适合当地老百姓实际,特别是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农民进行养殖,从而带动农民真正脱贫致富。”驻育才生态区那受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杨小锋说。
新闻推荐
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人民政府关于通知相关企业办理清理账款工作的公告
为做好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我单位对历年债务进行清理,但部分债务时间间隔较长,原联系方式变更等原因,现无法联系到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