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背后的故事“蜘蛛侠”团队乘风破浪
文\海南日报记者李艳玫
长达数月在外拍摄,踏足省内20多个渔村、渔港,记录海南渔业的风貌、仪典、渔艺、渔俗、渔获……10月29日,海南本土摄影师孙诺及其团队发布了70张照片和9分钟纪录短片,多维度呈现海南渔业发展业态和人文特征,引起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观影一分钟,拍片十年功。好的作品凝聚了创作者的汗水与心血。日前,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拍摄团队,倾听作品的创作故事,了解拍摄过程的艰辛与困难。
孙诺是乐东人,一直关注着家乡渔业、渔村发展,并持续跟踪拍摄了许多渔民生产、生活的影像。“2018年,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关注到我的作品,希望携手合作,通过影像作品引起人们对海南渔业转型发展、渔民生存生计和渔业文化的关注。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有了这一系列影像作品,命名为《让渔回家》。”孙诺介绍。
今年1月,孙诺团队开始筹备《让渔回家》系列影像作品,他们走访了乐东尖界村、陵水新村港、临高新盈港、澄迈东水港等20多个省内大小渔村、渔港,跟随渔船出海捕鱼,与渔民同吃同住,近距离、更深入挖掘当地渔业发展特色。
拍摄团队成员陈明智感慨过程艰辛。“我们跟随渔船出海拍摄,刚开始大家都很兴奋,有说有笑。等到船行驶到捕鱼地点停下来后,船在大风浪中不停晃动,拍摄组成员开始出现晕船现象,那股难受劲难以用言语形容。”
除了晕船呕吐,拍摄团队还要克服蚊虫叮咬、阳光暴晒等困难。“海南夏天的紫外线很强烈,在海边拍摄一天,皮肤被太阳晒得红通通、火辣辣。后来,我们全副武装,将自己装扮成"蜘蛛侠"。”孙诺说,“蜘蛛侠”团队扛着相机、三脚架奔波于渔村、渔港的各个角落。
拍摄是辛苦的,但是收获是甜蜜的,渔民的质朴与好客,让拍摄团队深深感动。“我们跟随渔船出海拍摄,渔民把船舱让给我们休息,自己抱着被子去甲板上睡觉。”孙诺说。这一画面,也被孙诺定格下来,黑暗的夜色中,渔民抖动着鲜红色的花棉被。
孙诺表示,《让渔回家》影像作品出炉不代表着对海南渔业发展关注的结束,未来,他将用镜头更立体、更深入、更多视角地记录海南渔民生产与生活的壮美图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陵水消防救援大队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