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态 保民生 调结构 促经济 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海棠新担当
“路平轮胎新”,出自三亚乡贤朱兴琦之口,虽然朴实无华,却是对海棠区群众居住环境以及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
海棠,昔日红色热土,经历了开垦荒丘沙滩的艰苦岁月,如今步入了“国家海岸”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撤镇设区”第五年,海棠再次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海棠湾从默默无闻之地到国内外宾朋云集,从奋起直追到引领三亚旅游消费创新标杆,成为企业投资的热土,游客休闲度假的胜地和免税购物的天堂。
如今,海棠区干部群众依然发扬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砥砺前行,朝着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稳步推进。
小镇换新颜:
农民“洗脚上田”渔民“收网上岸”
■关键词:风情小镇
说起海棠湾的变化,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体会最为深刻,他们和1996年任职龙海村党支部书记的朱允富是那个年代的城市建设者和见证者。
90年代的龙海村虽然坐拥面朝大海的区位优势,但那个时候路不顺、水不通,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来源,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穷苦日子。
“当时龙海村集体账面上的钱只有5.8元,跟现在相比是天壤之别。”朱允富说。
如今,依托“国家海岸”海棠湾的崛起,龙海、龙江、林旺南、林旺北和青田等村、居、社区引入了创客、民宿、手工创意、旅游服务、中医康养以及金融等新产业新业态后,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传统村居向产业小镇的蜕变,累计入驻企业达到312家,形成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海棠区农民纷纷“洗脚上田”,海棠区渔民“收网上岸”,换上了酒店景区服务员、救生员、潜水员或创业者等全新身份……
海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积辉介绍,根据项目的进展,海丰村民从2016年至今陆续搬迁到龙海风情小镇,小镇包含龙海、海丰、椰林3个村,常住人口近1万人。如今,风情小镇房屋整齐、建筑颇具特色、环境优美,而且小镇配套齐全,热闹非凡,再不是曾经门前屋后堆木材煮饭,散养禽类的传统村落。
海棠区在特色风情小镇建设中,着眼长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建设失地农民安置房时,同时配套一些商业用房,为产业导入预留空间。目前规划建设了龙海创客小镇、青田中医康养金融小镇、龙江手工创艺小镇、亚太金融小镇、湾坡水稻公园小镇和林旺北旅游服务小镇。
城市换新颜,民生有保障。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从“小诊所”到“医联体”……近年来,站在新时代全新起点上的海棠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关注并解决海棠群众最急需、最期待、反映最热烈的民生问题,撤镇设区五年来持续投入15.85亿元,落实教育、医疗卫生、菜篮子工程、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农村发展等十大民生事项,致力于满足海棠区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描绘蓝图:
绘就山清水秀“生态海棠”
■关键词:生态文明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拥有着高品质热带滨海旅游资源的海棠区未雨绸缪,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断提亮生态“底色”,使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国家海岸”海棠湾,以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出发点的定位越来越明确,国际范越来越足。
随着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2015年海棠撤镇设区开始,区政府多次集中治理,从摸底调查到制定切合实际的退出补偿机制,从助推渔民转产转业到筹划极具地方特色的“休闲渔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工作。
2018年初,区委、区政府针对铁炉港渔排整顿工作召开会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经实地测量并经审计部门审定,铁炉港内有渔排共计151家,其中养殖渔排114家,总面积81290.5平方米;海鲜渔排37家,总面积25553.26平方米。至2018年底,圆满完成设定的拆除工作任务目标。
如今的铁炉港,海水清澈、通航便利。曾经依靠渔排特色创出品牌的海鲜餐饮行业,正在政府的引导下转产转业。
“在渔排上吃海鲜与在岸上吃海鲜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过这里有风景优美的海岸线,对客人的吸引力度依然很大,慕名"吃渔排"的客人虽然吃不到,但见到周边的景色后,依然欣然选择就餐。”从海上捕鱼,到岸边养殖,再到岸上做餐饮,地地道道的疍家人黄海福经历了3次转型。
海棠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监管责任制度逐渐完善,构建“党委政府负总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主动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日渐成熟。
已经退休的朱允富非常感慨地说:“30多年前,一位老前辈说,农村变城市,城市变花园,是村民的梦想。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梦想已成真。”
教育提升: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关键词:均衡教育
海棠区藤桥村的文化教育历史悠久,早在唐贞观年间(628年),藤桥古圩就创办了龙山书院,成为地区教育的源头。龙山书院作为藤桥中学的前身,历经岁月洗礼,成为老一辈海棠人珍贵的记忆。
朱兴琦介绍,20世纪60年代藤桥中学在校学生500多人,毕业后从事政治、军事、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者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藤桥中学毕业学生中,厅(师)级干部8人、处(团)级干部50多人、获得高级职称和学位的有20多人、科级干部(含待遇)380多人……还有一大批学子回乡就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撤镇设区以来,海棠区始终坚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幸福海棠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促进均衡、关注民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至2017年,全区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投入4.07亿元,年生均达到两万多元,在全省居于领先水平,达到了“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2015年至2019年,市、区两级累计立项投资79304.77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2019年5月23日,海南省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成为全国第17个全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省份。其中,海棠区以94.5分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并在全省申报的6个县市中位列前茅。
2019年9月3日上午,位于三亚市海棠区的人大附中三亚学校迎来了落成后第一个学年的开学典礼。相关教育部门负责人、700多名新生、家长和74名教师参加。
名校的进驻,对三亚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在确保和服务于引进人才子女教育的同时,也将为当地居民提供获得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机会,这将大大提高三亚的整体教育水平。
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7所,其中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完全小学16所,教学点7所,在校初中生1447人,教学班40个,平均班额36.2人,在校小学生5867人,教学班188个,平均班额31.2人,全区现有中小学校专任教师610人(含编外教师101人及崇德学校教师40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435人,学历达标率100%,生师比13.5:1;初中专任教师175人,学历达标率100%,生师比8.3:1。
保障民生是海棠区坚持不懈的主线,“健康海棠”“平安海棠”“幸福海棠”等美好愿景已转化为海棠区一个又一个“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案例。
经济腾飞:
产业聚集开放高地呼之欲出
■关键词:总部经济
2019年10月30日下午4时许,一辆载满玻璃围栏的大型货运车辆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通过狭窄的通道进入海棠湾河心岛上施工现场。等待车辆进场完毕,风尘仆仆的杜昌才从工地出来。
“到收尾阶段了,这些材料就是为"幕墙"准备的。”摘下安全帽,杜昌介绍工程情况。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杜昌每天至少巡视一遍,涉及金属屋面、幕墙、园林景观、精装修、机电、暖通等6个专业的相关工序。
他说:“免税城二期项目虽然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但是在安全和质量面前马虎不得,一定要心中有数,比如幕墙水密性、气密性、环保、美观……”
2019年12月30日,三亚国际免税城二期正式开门迎客,三亚再添一处旅游休闲购物新地标。这是中国旅游集团继三亚国际免税城之后,打造的休闲度假商业综合体,可满足市民游客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等多方面需求。与一期一脉相承、互为补充,围绕着高端精品旅游购物思路,共同打造高端旅购体验中心,助力三亚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发展。
从得天独厚的蓝天白云椰风海韵到绿水青山簇拥的国际顶级酒店度假湾区,海棠湾不仅成为国内外游客到三亚度假的热门湾区,更是全球精英聚会激荡脑力的后花园——从博鳌亚洲论坛到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再到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等,每年数百场的各类国内国际高端会议引来了诺贝尔奖科学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掌门人等……海棠区的“朋友圈”呈现全球化的同时,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呈现出开放、繁荣、文明、宜居。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牵引着南繁种业“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三亚·亚特兰蒂斯打造了三亚旅游3.0业态标杆……大跨步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迈进的海棠区成为旅游项目聚集地,吸引着大企业大项目争相落地,成为总部经济落户三亚的聚集地,成为“国家海岸”快速崛起的推进器。
依托大企业、大项目的“领头羊”效应,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中国电子海棠湾信息安全产业园(一期)、中国人寿国家海岸健康公园等项目纷纷进驻海棠区,促进产业向旅游业、医疗健康、会议会展、热带高效农业、商贸物流以及高新科技等多样化产业的发展。
目前,海棠区已先后有太平金服、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南方总部、酷怡国旅、太平投资、中交海投、小牛资本、国美集团、世茂集团、腾邦文旅、国网(海南)等12家企业在海棠区成功注册,并实现了海南省首家中外合资旅行社——酷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落户海棠,谋划着新时代的新起点、新使命、新蓝图。
发展密码: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关键词:责任担当
2020年1月2日是海棠湾撤镇设区五周年的日子,海棠区广大党员干部仍然奋战在一线。
海棠区委副书记、区长孙耿表示,海棠湾撤镇设区,不是换一个名字那么简单,这是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
2019年8月,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两个确保”百日大行动于当月中旬正式拉开帷幕。战鼓擂响,全省上下闻声而动。“国家海岸”海棠区紧跟海南省委、省政府,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前进步伐,凝心聚力打好这场“确保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全面落实”百日大会战。
在海棠区的多个项目工地上,经常可见到海棠区主要领导的身影。百日大会战期间,海棠区主要领导到项目现场实地调研、现场办公推进项目征地拆迁等20余次,着力推进海南省环岛管网文昌-琼海-三亚输气管道工程、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陵水土福湾至三亚海棠湾通道工程、保利C+国际博览中心、河心岛等重点项目。
经初步统计,2019年12月,完成投资35.02亿元,同比增长69.02%,环比上涨13.37%。按投资主体分析,政府投资1.53亿元,同比下降46.88%,占总投资的4.37%;社会投资项目年度投资33.49亿元,同比增长88.15%,占总投资的95.43%。
2019年1至12月,完成投资194.19亿元,同比下降4.58%;按投资主体分析,政府投资24.43亿元,同比下降29.47%,占总投资的12.58%;社会投资项目年度投资169.76亿元,同比增长0.53%,占总投资的87.42%;按房地产业划分,非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25.43亿元,占年度总投资的64.59%,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03.35亿元,占总投资的35.41%。
海棠湾片区较早形成产业体系、集群,成为排头兵,从一块“处女地”步入到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非一日之功,离不开前期铺垫,离不开提前谋划,更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勠力齐心。如果要总结其中发展的核心要素,那就是海棠区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
未来展望:
扛起海南自贸港建设海棠担当
■关键词:营商环境
2019年8月28日,在全市“两个确保”百日大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刚刚召开一周的关键时间节点,海棠区委书记、三亚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工委会书记吴清江正式履新。履新的第三天,吴清江就出现在三亚国际免税城,目的即为调研海棠区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破解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吴清江表示,项目的落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的好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确保改革开放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海棠区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以期扩大招商引资战果,吸引更多企业踊跃投入到海棠区的建设中来。
在优化项目政务服务方面,海棠区在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贯彻落实强区扩权,积极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及海棠区项目实际,印发了《关于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相关事宜的通知》。
“海棠区从创新工作思路、机制体制、督查考核上下功夫,充分驾好区委、区政府、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三驾马车,通过采取项目审批事项属地当日办理、下大力气破解难题、实行项目精细化管理等举措,扎实推进各项目投资任务落实。”吴清江说。
海棠区有侧重性地以“持续促进国际旅游消费”为抓手,积极谋划国际旅游消费年活动,落实好免税购物政策,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丰富旅游产品消费供给、提升旅游消费体验、延长旅游消费产业链等方面大做文章。
吴清江表示,未来,海棠区还将依托三亚·亚特兰蒂斯、三亚水稻国家公园、三亚海昌梦幻不夜城、蜈支洲岛、三亚国际免税城、68商业街等大型涉旅项目,继续推进形成旅游项目聚集效应,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在推进三亚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扛起海棠担当。
(本版图片由海棠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旅行社未按时支付业主租金 陵水新村法庭找准症结反复释法成功调解63宗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
本报讯(记者赵世馨麦文耀通讯员王康辉)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新村法庭成功调解63宗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被赞扬。业主...